今日观察文字实录-警惕海外媒体“捧杀”
2010-08-18   作者:  来源:央视网
 
    日本发布二季度经济数据,媒体称,季度对比,中国已超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如何解读数据背后的新信息?《今日观察》正在评论。
    主持人(王小丫):这里是正在播出的《今日观察》,欢迎各位的收看。8月16号日本公布了初步的统计数据,日本国内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较前一个季度增长了0.1%,那么根据上半年平均汇率来测算,日本和中国第二季度分别是1.28万亿美元和1.33万亿美元。日本有媒体称,如果以第二季度来比较的话,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总量就超过了日本,成为了全球第二。近三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是持续快速的发展,经济总量不断在提升,逐渐的赶超其他国家这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经济总量跃居第二到底意味着什么?在国际社会的一片热炒声当中,我们应该保持怎样的一种冷静和理智呢?今天我们将就此展开评论。
    我们的两位评论员是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的张燕生所长,欢迎您;还有就是来自于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杨宏山教授,欢迎您。
    现在呢,我们首先通过一个短片来了解一下相关的一些新闻背景。
    日本经济复苏势头受消费和出口增长乏力拖累,在2010年第二季度骤然放缓。16号,日本内阁府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去除物价变动因素,并经季节调整后,第二季度,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环比增长0.1%,按年率计算,增长0.4%,虽然这只是日本一个季度的统计数据,然而这一数据却成为众多外媒关注的焦点。
    《纽约时报》在其报道中称,中国在2012年第二季度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后日本官方证实了这一消息,日本第二季度的GDP总值为1.28万亿美元,中国第二季度的GDP总值为1.33万亿美元,鉴于日本的季度GDP增长率仅为0.4%,且全年的增长率预计更低,中国全年GDP超过日本没有悬念。
    美国摩根大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布鲁斯卡斯曼说,这对于全球经济而言是一个里程碑,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中国在一个对于很多国家而言,相当困难的时候,仍然能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
    对于此次中国超越日本,是否意味着中国已经成为经济强国,有专家表示,仅仅按照GDP的排名衡量一国经济实力有失偏颇,根据世界银行数据,中国人均收入在全球排第124位,位于拉美和一些非洲国家之后,日本则排名第32位,美国排在第17位,值得注意的是,二季度中国GDP超过日本,更多的是被海外媒体所关注,其中奥妙何在?国人又该怎样理性看待?
    主持人:这个中国和日本一一带水,这两个国家从这个经济总量上来比大小,看上去似乎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一个算术题,但是在很多人看来,这是意义重大和意味深长的,那么对于这两个国家来说,这个GDP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它在这个对比上到底意味着什么?数字给我们带来着什么样的意义?
    张燕生(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我想呢,首先来讲呢,就是他代表了两层意思。
    主持人:两层。
    张燕生:第一层意思,也就是它是代表了中国取得了我们的经济,我们的社会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为什么说我们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呢?因为我们知道中国的GDP曾经在1820年的时候,是世界第一,也就是说我们的GDP曾经在世界占全球的GDP的规模是33%,也就是第一的地位,但是我们后来呢,逐步逐步,我们的经济,我们的国力衰落了,那么也就是到了1950年,我们的人均GDP是相当于1890年的水平,60年我们的人均GDP没有进步,而跟我们相比的像日本在这个时期呢,它的人均GDP的增长基本上翻了八番。
    主持人:八番了。
    张燕生:我们落后了,因此呢,经过了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应该讲它是一个历史性进步,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我认为它也代表了我们中国未来的路,仍然是任重而道远的,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我们的人均GDP只有日本的1/10,所以说我经常问自己,什么时候中国的人均GDP能够超越日本?实际上也是一个很高,很难逾越的槛,也就是我们的人均GDP什么时候能够超越?那么我们知道,人均GDP即使超越了,实际上它有第三个槛。
    主持人:第三个是什么?
    张燕生:也就是我们的综合国力,什么时候能够名列世界前茅,因为我们知道,日本在1995年的时候,它的人均GDP曾经是美国的1.5倍,也就是在1995年的时候,日本它的人均GDP是远远超过了美国,但是后来,日本人停滞,停滞了10年,1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那么今天的话,日本的人均GDP大致上也就是美国的87%,88%左右,你能不能够在一个高点上站住,更多的取决于你的人才,创新能力和你的综合国力。
    杨宏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我想从客观的数据上来看,它展示了我们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这30年里头,我们的经济增长确实取得了相当不容易的成果,但是这样一个成果,为什么会讲它不容易?因为第一,我们这种经济的发展,我们付出了很大的环境的代价,资源的代价和社会的代价,我们的经济增长在一定意义上,主要依靠像投资拉动以及出口拉动,那么我们的出口的很多产品,实际上是一些资源性的产品,劳动密集型的产品,那么这些产品实际上使得我们自身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比如说我们出口5亿件衬衫才能购买一架波音飞机,所以说那么这样的一种庞大的,劳动力的投入和资源的支撑使得我们确实在这一方面付出了代价;另一方面,就是刚刚张所长所讲,实际上我们跟日本之间的差距非常大,这种大,可以说不是未来一代人能够完成,我们看到从80年代初,中国和日本的经济,从GDP总量来讲,日本是我们的4倍,到现在经过30年,中国的GDP达到和日本相提并论的这样一个地步,但是未来如果人均GDP,根据张所长刚刚所描绘的,人均GDP我们发展到第二步,那么某种意义上来讲它不是一代人所能完成的,就意味着我们有更长的路要走,我们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包括我们在结构上的调整,在社会政策上的调整。
    主持人:其实国内的反响,无论是媒体也好,公众的反应都是比较冷静的,比较理智的,但是在国外,国际上的反响可以说是一片热炒,为什么这个反差那么大?这是什么原因?我们来梳理一下。
    杨宏山:我想这样一个反差实际上是一种有选择性的结果,尤其对国外媒体,那么国外媒体今天我们看到,他们比较关注这种数量上的变化,也就是直观的数字的变化,同时有的时候,他会有选择性的,遗忘了另一方面的一些东西,也就是刚刚我们讲中国的经济确实一方面在快速增长,另一方面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同时导致我们国内积累了一些问题,在未来的发展有待进一步解去决,那么与之相对应,今天我们看到这样一个巨大的变化面前,国内的学者对它的反应,以及包括对它的这些评价,就相对要冷静客观地多,包括国内的网民在这个问题上,因为今天我也梳理了一些网民对这个问题的积极看法。大家,这些网民的这些基本的看法和判断,相比较于西方的这些主流媒体,我个人认为都要更加理性,更加客观。我这里也看到,一位网民对这个问题发表的看法,他说关于GDP成长世界第二,对于这个问题还要注意这样几条,第一,我们的GDP是在资源和能源消耗很大的情况下取得的,劳动力投入很多,他说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以及城乡之间的不平衡,也还严重的存在,其过程还处在第一次工业化阶段;第二,他说我们的人均GDP仍然排在全球第100位,日本是今天的全球第19位,那么人均财富的分配也不平衡,第三,那么离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社会还有很大的距离,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
    主持人:我们的自己经济发展的温度和热度,我们是最有切肤之感的,所以我们会保持一个理性的分析的态度,保持一个理性的心。那么除了刚才杨教授所分析的这种之外,还有什么,就是国际社会为什么他们的媒体一片热炒呢?我们再来梳理一下这个原因。
    张燕生:我想也是有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来讲呢,就是希望中国能够承担大国责任。因为我们知道,就是中国人到现在来讲,我们有一种心态就是,我们是发展中国家,我们的人均收入水平很低,因此呢,在很多的国际社会中间呢,我们实际上是把自己放在穷国的这个行列中,但是我们会发现,世界上不这么看,他认为你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你是一个世界经济大国,那么这样的话,他希望你承担更多的责任。我们说有一些哪些方面的责任,比如说,我们说承担更多的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什么东西呢?像联合国的会费,维和的费用等等,那么就是说在世界上很多的钱没人出的时候,你作为大国你要承担这份责任。那么在这个方面,我们突然会发现,也就是这种大国的责任是国际社会目前说的最多的一个话题;那么另外一个方面呢,也就是我们会发现呢,还有一种声音,也就是包括我们讲的中国“独秀论”,中国是这场危机最大的受益者,那么它的背后的含义是什么呢?也就是希望中国作为一个世界经济大国呢,能够为全球经济失衡埋单,也就是中国人呢,几乎要更多的消费,而不是投资,更多的进口,而不是出口,人民币要大幅度升值,背后是什么呢?也就是中国呢,要为经济复苏做出更大的贡献,所以这些东西,实际上从中国人来讲,我觉得还是要保持清醒和冷静的头脑,就是量力而行。
    主持人:那么一方面,我们要对我们国内的经济的发展保持一个足够的信心,但是另外一方面,我们也不能盲目的自大,或者说是盲目的乐观,不要被别人给捧杀了,稍候继续我们今天的评论。
    中国“独秀论”,中国“责任论”,部分西方媒体弦外之音,耐人寻味,如何理性冷静看待我国自身发展?《今日观察》正在评论。
    主持人:好,欢迎各位继续关注,在西方的很多媒体当中,出现了这个热炒的这种声音,觉得中国是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或者说是埋更多的单,那么对于这一点,也有人抛出了“中国经济责任论”,我们现在来了解一下。
    十年前,中国是世界第七大经济体,2007年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三,中国经济发展成果来之不易,然而面对大象跳舞,西方媒体态度复杂,“中国经济独秀论”,“中国经济威胁论”,针对西方媒体的各种论调,我们不得不冷静思考。
    《新华社》文章指出,围绕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展开的无限猜忌,除了想迫使中国承担更多超出自身能力的责任和义务,威逼中国在贸易投资,气侯变化等诸多领域做出更多让步外,更是意图造成中国已成为发达国家的错觉,在压缩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权益的同时,离间其他发展中国家与中国的关系。
    香港《文汇报》指出,中国GDP超越日本,不代表在科技,生产力,人民生活素质等方面已踏上发达国家的台阶,近年,每当全球经济出现问题,西方便将矛头指向中国,西方散播所谓“中国威胁论”或“中国责任论”,要求中国承担与自身经济实力不相称的责任和义务,是站不住脚的。
    中国拥有13亿庞大人口,中国的人均GDP只有3800美元,在全球排位在105位左右,我国还有1.5亿人还达不到联合国一天1美元收入的标准,这就是中国的现实,也说明经济实力与发达国家有明显距离。
    日本的经济增长结构中,个人消费占到60%左右,而中国的经济增长目前依靠的还是投资和出口,数据显示,中国单位GDP能耗相当于日本4倍,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日本的1/11,今年6月,日本日本内阁会议发表了新增长战略,到2020年将实现采取新能源技术和节能技术的未来城市构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科学技术研发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4%以上,吸引3000万人次的外国游客。
    主持人:如果说从一个统计学的柱状图来分析的话,刚才我们是讨论了GDP总量的一个高度,现在呢,我们可能要来分析一下,这个GDP总量的一个重量,也就是说它的强度有多大,那么在分析我们自己有多强的同时,也得看看对方有多强?我们先请两位评论员来梳理一下这个问题。
    张燕生:我个人觉得话,就是确确实实我们现在来讲,我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时候,面临一个很艰巨的任务,就是如何由大而强的问题?我个人觉得,我们现在虽然是个大国,首先来讲,我们说,从开放的角度来讲,我们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国家,但是我们仍然是一个开放的小国,不是一个开放的大国,为什么这么讲呢?我们说开放的大国所具有的条件就是你是这一类产品的世界价格的决定者,而不是追随者,我们是追随者,包括铁矿石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买单,但是铁矿石的定价权,话语权……
    主持人:没有。
    张燕生:我们没有,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就是如何能够从开放小国成为开放的大国,我觉得今后这是我们要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面。第二个重要方面呢,也就是我们是个出口的大国,但是我们看看我们出口的竞争优势是什么呢?主要是低成本,低成本主要是低成本的农民工,那么我们今后面临一个很大的挑战就是,当我的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基本转移完毕,当我的农民工不再便宜,土地,环境,资源,煤电,油运不再便宜,那么我如何能够成为一个,从一个低成本的竞争的大国,成为一个具有新的全球竞争,新优势的大国,我觉得这是一个,第二个很大的槛。第三个呢,我们会发现呢,我们现在的增长,高增长,主要是靠要素投入支撑的,那么技术进步,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和组织创新这个方面我们是很弱,就是我们主要是模仿而不是靠自主的创新能力来发展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也就是如何我们能够发展自主创新的能力,形成竞争的新优势,这是第三个槛,那么我们把这一一梳理,也包括我们现在在全球的产品分工的,这个产品价值链中间,我们在低端,对吧,我们的竞争很少这种差异性竞争战略,在这个方面,我们需要做更大的努力,低碳的发展,我们需要做更大的努力,也就是我们会发现,虽然我们是世界经济的第二大国,但是真正要成为经济的强国,我们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杨宏山:如果从科技的水平来说,日本企业的发展和日本经济发展的科技支撑跟我们今天,可以说还不在一个水平线上,这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看到,我们今天在经济发展这样一个面前,我们特别在凸显要加强科技的创新能力,因为只有科技的创新在未来我们经济发展,等到我们人均GDP确实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达到中等收入水平的情况下,我们才有更强的支撑,某种意义上来讲,到经济发展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以上,我们的主要支撑是依靠两个东西,一是制度支撑,第二个靠科技支撑,而在制度支撑和科技支撑这个两个要素上面,我们今天都还有相当多的功课要做,包括在技术支撑上,我们看到,其实国家也在强调,我们要强化我们自主的科技创新这方面的一种潜力,另一方面,我想在一些基本的围绕着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发展的一些基本的经济政策,包括政府治理的创新,等等这些领域,也要有所向前推进。
    主持人:所以我们面临的功课还有很多。
    好,现在我们就这个问题,再来听一听特约评论员有怎样的观点和建议。
    张立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员):中国现在总的来说,这一个十几亿人口的一个大国的发展,自身面对的困难和挑战是非常多的,中国在世界经济当中,现在总体来看,还是一个发展水平不太高的国家,因此让中国承担过高的责任,我觉得这个是不公平的。对中国经济来看,第一个是增强信心,面向未来,继续把经济发展好,把经济现代化的进程,更好,更快地推进下去,另一方面也应该客观的评价中国的这样一个成长,客观的来确定,中国应该承担的国际责任,在和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的过程当中,逐步的来更多的承担一些责任,并且必须要相互协调,要对称,否则,不仅不利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对世界经济也是不利的。
    马宇(商务部研究院外资部主任):在全球来说,衡量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主要的不是看你的经济总量有多少,单纯的比较这个总量,首先起点就不平等,衡量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用的是人均GDP的指标,就是相对来说这个可能是更科学的一种衡量,因为中国不管从国土,还是人口来说,都是世界大国,但是要是按人均(GDP)来算,中国现在的人均(GDP),排位应该是124位,排在很多的发展中国家后面,所以我们现在一般来说,中国应该定位在发展中国家,最重要的就是我们自己应该有个清醒的头脑,应该把我们经济的重点,不要放在规模的扩张上,应该放在质量的提高上,要更注重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提高民众的幸福指数。
    主持人:两位专家都从这个内行的角度说了这个,一定要从一个提高人民群众生活的幸福指数,从我们的内功炼起,再来看其他的观众朋友怎样的一些观点。
    有一位朋友他就说“我们应该理性的来看待总量,经济持续高位增长,一部分是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的前提之下的,那么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在西方国家已经走过了,我们当前应该最关注的是经济的增长方式,不是多么的快,而是要多么的好”所以他用了一个“好”字当头,我估计他是要说不要求快,而要求好。
    “张海”他认为“从第二大到第二强”。刚好跟两位评论员刚才分析的是一样的,“怎么样成为强国,还有非常远的距离,所以现在仍然要继续一心一意求发展,早日实现经济强国的梦想”。
    现在大家都常说一句话,就是忽悠,其实在我们GDP数字跃居到全世界第二位的时候,我们也要警惕,这是一种忽悠咱呢,让我们买更大的单,或者说是承担更大的责任,其实我们还有很多的功课要做,那么面对这样的一个局面,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我们应该如何来面对这样的挑战?
    张燕生:我们会发现,前三十年,主角是农民工,未来呢,未来主角是人才,尤其是全球化人才,那么人才马上就面临着,人才他对我们的生活品质,对我们的环境,对我们的人和人之间的跨界的交流要求是很大的。怎么能够成为人才强国,怎么能够形成我们的综合国力,也就是不是哪一个方面强,而是一个,我们的整个经济能够协调,持续,健康的往上走。
    主持人:路还很长。
    杨宏山:我想从两个方面来讲,第一,从国际,从对外角度来说,我想应该是首先对于我们的经济发展当前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的使命要有个比较清醒的认识,也就是说今天面临着一些国际的舆论,今天这样的一种鼓吹中国经济一枝独秀,或者来强化中国责任,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的经济发展今天总体的经济发展的阶段还处于一个发展中国家这样的一种阶段,与此相对应,我们要承担的是与我们自身的经济发展阶段相匹配的国际责任,而不能由于西方的媒体这样一种说法而使我们真的感觉到,我们今天已经世界第二位,或者已经进入发达国家这样一个行列,这种东西一定要保持非常高度的清醒的认识,同时要……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今日观察文字实录-空置房之谜谁来解? 2010-08-16
· 今日观察文字实录-俄罗斯大火带来的…… 2010-08-13
· 今日观察文字实录-心手相连 援手舟曲 2010-08-10
· 今日观察文字实录-高温防护 何时不再“暂行” 2010-08-09
· 今日观察文字实录-透视房地产数据迷局 2010-08-06
 
频道精选:
·[财智频道]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频道]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频道]垄断行业收入分配改革的理论廓清·[思想频道]中国品牌的追求不能急于求成
·[读书频道]《五常学经济》·[读书频道]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