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不退,挑战人身安全,热死人事件频发,暴露劳动保护软肋,高温防护如何能让悲剧不再上演?《今日观察》正在评论。
主持人(陈伟鸿):这里是正在播出的《今日观察》,欢迎各位的收看。入夏以来,高温的天气频频光顾,最近这些天呢,我国南北十多个省市,一直都处在高温的笼罩当中,气温也屡创了记录,不断挑战着人身的安全,有些地方甚至也出现了工人在室外工作中暑身亡的事件。在高温的天气之下,到底该如何保障劳动者的人身安全和基本权力,高温酷暑,究竟暴露了劳动保护的哪些冰点和盲点,今天我们节目将就此来展开评论,我们现场的两位评论员是向松祚和刘戈。
我们在节目一开始,一块来看一看,席卷大江南北的高温,造成的人员伤害的情况。
解说:7月下旬以来,中国西北、华北、江南、华南等地,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部分地区出现40摄氏度以上的极端气温,伴随高温而来的事故也频繁发生,济南等地多名户外劳动者中暑乃至热死。上周末,济南一个40多岁的男子在检查电视天线时突然晕倒在屋里,当时室外温度40度左右,家人估计可能是中了暑,赶紧叫来消防官兵,把男子送往医院。类似的中暑事件不断发生,导致医院中暑病人扎堆,在山大二医院急诊科记者看到,仍然有很多人在这里接受治理。
记者:当时您是干什么的? 病人:种地,我晕了,中暑了。
记者:当时地里温度有多少? 病人:有三四十度。
邵明举(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副主任):我们这两天接受的中暑病人,三十个病人,并且大部分多是重症病人,来的时候已经出现了昏迷,明确的我们这两天,就是中暑死亡的有六个,院外死亡的五个,这些不是很明确,考虑也和中暑有一定关系,因为原来有基础疾病,再加上高温什么的病情加重去世了。
解说:今年7月30日至8月1日,由于高温肆虐,济南市中心医院等三家医院收治了许多因中暑入院的户外劳动者,其中多为环卫工人和农民工。
同样在西安,7月27日至31日,陕西境内大部分地区,出现了摄氏35度以上的高温湿热天气,持续多日的高温高湿桑拿天,使西安城区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蒸笼,根据西安120急救中心统计,从7月开始,截至昨天,出诊量超过9000次,7月31号这天,372次的出诊量更是突破了历史记录,其中确诊的中暑患者有17例,多为农民工和环卫工。
主持人:最近这段时间全国各地确实在很多地方都出现了一些高温的极端天气,我们也注意到了不少的地区,都发布了高温的预警信息,让大家尽量地减少外出,但是我们还是在刚才的短片当中看到,有一些不得不在户外,在阳光下工作的人,出现了这个伤亡的事件,我想这些可能是一个偶然事件,但我想问一问两位评论员,在这个偶然当中,还可以看到一些什么?
刘戈(财经频道评论员):对,你看现在是热死了,原来的话,我们一说热死人了,这是个形容词,但是现在的话,我们不得不面对它,它是一个陈述句。
主持人:就真正的结果出现了。
刘戈:对,它是一个沉重的陈述句,所以的话,现在大家讲是不是天太热了,确实有这样的一种现象出来的话,有它的不可避免性,但是我觉得它有它的必然性,因为首先的话,我们看这几天,天气热,这本来是一个特征,像济南这样的一个城市的话,在夏天的话,三十七八度这样的温度经常会有,那么前些天当地报社的记者就做了一个实验,他就把一个平底锅放在马路上,然后打一颗鸡蛋上去,半个小时熟了,这样热的天气里面呢,很多室外工作的建筑工人,环卫工人他们在工作,那么《齐鲁晚报》的记者,在7月29号这一天的中午,12点半到1点半这个时间,他们走访了很多的建筑工地,很多工人都在工作,还有一些其他城市,他们的记者都走访了这样一些工地,那么有的工地里面的话,工人旁边会有一个可乐瓶子里面放着盐水,这是包工头给的,说你们要补充盐水,那么另外的话,在更多的地方,连这样的一个保护措施也是没有的,而且他们采访当中也问到,你们是不是像人家提过,要这个高温补贴,或者是有这样的一些劳动保护措施的时候,那些工人也很无奈地说,我们哪敢提啊,有的提过一句,说那你不想干你走人嘛,所以的话,他也就不敢提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这么高的温度,然后在室外这么多的人在劳动,他怎么能不出现这样的一种意外的事故呢。
主持人:其实我也注意到,在新闻媒体报道的这些,因为中暑而身亡的工人,他们是陆陆续续地离开这个世界的。
刘戈:对。
主持人:其实在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我一直想问,这些可能是偶然事件,但是他仅仅就是一个意外吗?
向松祚(财经频道评论员):我想这么辛勤工作的劳动者中暑死亡这确实是令人悲伤的一个事情,你说是偶然,是看起来是偶然,是个体,实际上这个里面是有它的必然性的,而且不是个体的事件,为什么不是个体的事件呢?当然我们最近看到这个报道比较多的,是看到这个济南出现的这个中暑死亡的多名职工死亡,实际上在很多地方,包括新疆,新疆是在6月中旬,当时新疆那个哈密地区的温度最高达到了45度,同时有几十名农民工,就是中暑,其中最后有三人不治身亡。那么珠海有一个工厂,7月2号这一天,这一天在中午一个小时里面,就连续有四起非常严重的中暑的事件。那么武汉这个轨道交通二号线的一期工程,也是有多名农民工中暑,其中一人不治身亡。所以你看全国几乎很多地方都出现这种事件,这怎么是偶然事件呢?这怎么是一个个体的事件呢,而且我们从时间上来看,尽管这次职工,户外的员工中暑的事件好像又成了一个焦点,实际上我们看过去几年,我在我的记忆中,至少十年以来,几乎每年到这个高温天气的时候,大家都会在讨论这个事情,都会有这种很令人悲伤的事件出来,然后报道,2006年2007年都发生过这种职工中暑不治身亡的事件,而且除了这个死亡的极端例子之外,伟鸿我们知道,一个人中暑之后,即使他没有死亡,他也是有非常严重的后遗症的,这些后遗症对他未来的身体的健康,都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而且我们看到什么呢?这些户外工作的人,你比如说户外工作的建筑工人,警察,还有环卫工人,这是我们经常都讲到的,但是还有一类是处在高温的危险下的就是这个工厂里面的工人,你比如说珠三角,长三角全国几乎所有各地方的这些,我们通常讲的打工仔打工妹,他们的居住条件都是非常地狭窄。
主持人:包括厂房里的温度。
向松祚:他们的车间温度是非常高,为什么我们讨论这么多年,为什么我们每年都出现这样的事件,但是至今没有一个非常妥善的一个解决办法,而我们怎么能够把这种事件归结为是一个偶然,是一个个体。
主持人:其实正像你所说的,每当这些极端事件出现的时候,大家就开始高度地关注高温保护,但我查了一下资料,目前全国性的针对高温保护的规定,大概只有唯一的一部规定,这个规定是由卫生部和全国总工会等三个部委制定的,他的名称叫做《防暑降温措施的暂行办法》,这是50年前发布的一个规定,而且到目前为止,一直在延用,一直是叫暂行规定,那么这样的一个暂行的规定,到底能不能真正地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呢,接下来我们来听一位专家的观点,他是全国总工会的劳动保护专家顾问罗云先生。
罗云(全国总工会劳动保护专家顾问):高温作业属于职业病监管的范畴,那么我们国家最大的法律就是职业病防治法,那么现在的职业病防治法,它的执法主体就有待完善修改,就是哪个部门来监管;第二个层面上就是国务院或者相关部门,比如说卫生部门,安监部门的一些配套的这种相关的条例,相应地来完善;第三个层面就是技术规范标准这个层面,比如说高温作业,因为在法律上不会专门对高温作业立法,因为职业病的问题,比如第一位的是粉尘,第二位的是中毒,那么高温作业的影响,相对于那些种类还算小类别,但是在大法上这个确实是涉及到高温作业的这一方面,但是在技术规范标准上,比如说高温作业相关的分级作业的标准,基本上也都是80年代90年代的,是不是有的不适应,现在的发展形势的要求,是不是要及时作出调整,比如说现在高温作业的任何一个规范标准,都没有强制说哪一个达到什么样的环境温度就应该停止作业。
主持人:我想在这样的炎热天气下,对于这些坚持工作的人,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最基本的人性的关怀,在很多高度地区,我也注意到,他们都及时地发布了一些紧急统计,提出要做好防暑降温和劳动保护等等这方面的工作,但是不是做好了防暑降温和现在的劳动保护,我们就真正能够避免热死人的现象再度地重演?
刘戈:现在各个地方都开始有措施,然后前面的话,我们也讲到了,就是说这方面法规也比较少,但是呢,法规少是少,但是不是没有,而且呢,你就是拿济南的这个事情来看的话,在7月初的时候,市建委就发布了一个通知,那么说,做了非常明确的这样一种规定,比如说30度以上,那么中午的12点到2点半是要停工的,35度以上的时候,中午的11点到下午的3点是要停工的,那么到了37度以上的时候,上午的10点到下午的4点钟是不能工作的,但是我们看到前面我们《齐鲁晚报》的这些记者跑了一下的话,大家都没有遵循这样的一种规定,所以的话,建委的人也很委屈地说,那么这样我们也没有办法,因为我们如果要去干涉人家的话,人家会问,如果要是耽误了我们的工期,谁来负责,那么因为这样的一个政策的话,它没有强制性。再来看2007年的时候,当时也是针对这样的一个中暑事件不断发生,卫生部和其他四部委也发布了一个通知,就是在防暑降温的这样一个通知,那么在这个通知里头的话,也非常明确了,就是用人单位,就是你的雇主,在高温的时候,应该做什么,包括前面有预警的方案,同时在高温之前的话,要为员工做体检,而且的话,要有高温时候的防范措施,并且在温度非常高的时候那一段时期是不能工作的,也就是说这些法律法规,它不再是它有没有的问题,关键是它有没有被执行的问题。
主持人:那我想我们接下来就来谈执行,到底这样的一系列有关劳动保护的相关规定,如何才能够真正落实到位?
向松祚:刚才刘戈讲说,这个规定是都有,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规定,国家也有相关的规定,为什么就不执行,我想更根本的就是说,就是刚才刘戈提到的,我们没有一个惩罚的机制,为什么这些企业它会赶工期,你赶工期可能让很多人中暑,得了后遗症,甚至会有生命的代价,那么他为这个事情他付出代价没有呢,我们可以讲,企业它是为了让员工去战酷暑,斗高温,去赶工期,尽快封顶,诸如此类的,它所付出的成本几乎是零,或者没有,所以你看很多地方为什么出现这种事情,他们所送的水都不够,也没有药品,也没有这个遮凉的地方,更没有严格地执行说,比如说在中午最高温的时候……
刘戈:对,你应该停工。
向松祚:按照规定你必须要停工,要让员工休息,他也不让他休息,而且没有这个紧急救助的措施,很多员工中暑以后,可能是被耽误了,没有及时送到这个医院里面去,所以你看这些事情我们能看到什么呢,就是说首先缺乏人文关怀;第二个,我们应该负责的人,或者说应该为这个保护职工,负责的这些企业管理者,他们没有成本。
主持人:是,我想我们今天更多的谈到的,其实是酷暑,但是包括严寒在内的其他的极端天气出现的时候,劳动者的劳动保护问题,也是应该得到高度关注的。那么连绵的高温到底暴露出了我们在劳动保护方面,存在的哪些盲点?或者说是冰点呢?我们在稍候的节目当中,继续来关注。
解说:防暑降温,各出奇招,劳动保护如何与时俱进?《今日观察》正在评论。
主持人:欢迎各位继续收看我们的《今日观察》,今天我们关注的是极端的天气,给大家带来的一些生活和工作当中的不便,我想很多的网友在这方面一定都会有自己的体会,我们接下来呢,就来接进一位网友的视频信号,我们来听一听他的描述,这位网友你好。
网友1:你好。 主持人:你好,你现在在哪儿呢?
网友1:主持人好,我现在甘肃酒泉。 主持人:那今年那边的天气热吗?
网友1:这边天气在七月初到七月底这段时间,高温持续将近二十天左右,在36到38之间,街上的行人经常都拿着伞,看到那些务工人员,农民工、环卫工那些人,他们在烈日下工作,确实感觉比较辛苦一点。
主持人:好,谢谢这位网友参与我们的节目,我想你的这个描述,也许在其他地区的网友当中,还会有不同的一些体会,我们接下来再来看一看,下一位网友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高温下的生活体验。这位网友你好,来跟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绍。
网友2:你好主持人,我叫张斌,我在湖北宜昌。
主持人:湖北宜昌,这也是前两天我去录像的一个地方,那个地方非常的热,我的感觉是我们早晨7点钟就要开始录像,因为否则从7点之后,所有的太阳都像是12点钟的太阳,我不知道你自己会不会有这样的体会?
网友2:对,因为我在宜昌这里读大学,已经读了三年了,每年的时候夏季都比较热,但是今年相对比较特殊,今年是我在宜昌这几年气温最高的,而且是连续的高温,作为学生的话,可能更多的是生活在有空调,有电扇的环境中,很多我出去的时候会关注我们公交车的师傅,还有交警,环卫工人,还有农民工,他们都是在高温酷暑下面,一直是坚持工作,每次看到他们,我就觉得特别感动,因为我的父母也是在家务农,他们也是在这种高温天气下面,无论是多么热,都会坚持去工作,去劳作,所以我看到他们的时候,我觉得特别感动,对他们有一种敬意的感觉。
主持人:好,谢谢你,我们也希望通过今天的节目,向在烈日下常常出来务农的你的父母来表示一下问候,希望他们保重身体,谢谢你参与我们的节目,谢谢。
其实在这样的烈日当头的日子里,我也注意到有很多人他们用乐观的情绪在瓦解着酷暑,给自己带来的这些难忍,今天在我们的《今日观察》的微博上,我们就转发了这样的几个非常有趣的签名,我想跟大家一块儿来分享一下,这些签名也非常有个性,你看第一个他提到说,“躺在凉席的感觉,就像是铁板牛柳”。非常形象,再来第二个人的签名是,“当电扇变成了电吹风,我觉得人生都失去了意义”,一字之差,这个真是区别太大了。还有人是这么留下他的签名的,“蚊子不叮人了,只叮冷水管了”;“热干面不用煮了,买不到生鸡蛋了”;“衣服洗完了可以穿了”;“汽车发动不用点火了”。
刘戈:我还补充一条,有人说,“两个陌生人来到了北京,结果他们都熟了”。
主持人:真是这个烈日当头,你还别说,现在生鸡蛋也许真的不好买了,刚才刘戈介绍了,在一个地方有人做了一个尝试,我这儿也找到了一组图片,这是有一位记者他在长沙做的一个实验,长沙当时是高温,你看他在这个下水道的井盖上,打开了一个鸡蛋,然后当时他放了一个温度计来测了一下,据说当时地表的温度是50度,所以这个鸡蛋就开始在那煎了,到第三幅画面的时候,他用手已经可以触碰这个鸡蛋了,说明它的表面凝固了,开始变硬了,到第四幅画的时候,他已经可以把这个鸡蛋铲起来了,虽然说这样的一份乐观和豁达,是值得赞赏的,但是对于那些在高温下坚持工作的人来说,生命的安全其实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我们接下来来看一看,媒体针对这样的一个话题发表的一些评论。
解说:建筑工人,电力工人,环卫工人,高温炙烤下的劳动者们,谁来保护他们,谁来捍卫他们最基本的权利。
《人民时报》呼吁,别让劳动者高温津贴,变成“空头支票”,要想彻底解决高温津贴发放到位的问题,要么有关部门需要在相关法律法规中要求强制执行,并明确一旦企业失职,将会面临什么样的惩处措施;要么就由政府出资,由社保经费中拿出一部分直接拨付给个人。
除了高温的经济补贴,高温作业员工的生存权利,也引发媒体担忧,《新华社》发表评论,尽管各级都有高温停工的通知和方案,还是发生了劳动者中暑身亡的悲剧。通知和规定在这些企业沦为一纸空文,对高温劳动防护不到位,造成中暑引发安全生产事故和劳动者伤亡的,要启动问责程序,倒逼企业主尊重生命,遵守法纪。
《重庆日报》指出,对生命的敬畏源自对细节的关注。我们的农民工都在辛勤劳作,施工单位也都在马不停蹄赶工期、抢进度。在这高涨的建筑热情背后,有关方面更应该注重人本细节,不要再让一个个为社会进步、为城市发展而奋斗的劳动者昏倒在这片热土上,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表示,目前相关法律缺位确是实情,加快立法刻不容缓。但在涉及生命的问题上,“缺法律”不应成为漠视生命的借口,应尽快出台一些有硬度、可操作、要追责的政策,将以人为本落到实处。
主持人:从高温防护这个角度来说,要在全国短时间立法,可能还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很多地方,其实已经开始采取了一些措施,来保护这些在高温下,在烈日下坚持工作的这些工人和农民他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两位评论员的观察当中,有没有一些好的做法,可以向全国其他地区来进行一些推广,或者说借鉴?
刘戈:对,天气这么热,这种天气的话,我们可能改变不了,但是可以改变一下我们的思路,或者我们的做法,那么其实我注意到了,广东省的一位人大代表,他前不久就提出,其实可以把热死人的事情,当成一个安全事故,如果热死人这个事,成了一个安全事故,可以用安全事故的这些条例来问责的时候呢,那么我们就有章可循了。
主持人:对,你列入到安全事故的考量当中,一定是更会被重视的一件事情。
刘戈:对对对,那么这样的话呢,有了责任人,那么可能这些我们所有的这些规章制度的话,就可以落实下去,另外的话,我也提醒大家,其实我们国家的法律规定得非常明确,像中暑这样的事情,是属于工伤,是属于职业病的,那么即使你如果要是当时就是说有段时间不舒服,很快好了的话,刚才松祚说过,其实可能对我们的肝脏,对肾脏,对身体的其他部分造成影响,这是职业病,是可以鉴定,可以认定的,所以的话,对于劳动者自己,和对于用人单位的话,都必须明确知道这一点,并且我们传播这一点,那么这样的话,我们在工作当中的话,和避暑这样的一些条件的话,可能就有一些这样的一些改变。另外的话,我觉得更重要的一点,要改变我们的观念。那么在1995年的时候,当时美国的芝加哥就是也发生夏天非常热,热浪,有700多个人就是被热死了,那么当时呢,有一位社会学家就写了一本书,那么这本书里面就提出来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天热热浪的话,从前我们都把它当成一个日常现象,但是它实际上是一个社会灾难,如果我们把它当成一个社会灾难的话,我们整个的政府,我们的企业,我们每一个人,就会有我们自己的预警机制,而且的话,就能比较好的对付它。
向松祚:其实我们每个人的高温工作经历都会知道,如果你分析一下最近发生的这些中暑,甚至死亡的这些案件,如果你分析一下这些细节,如果说这个企业的管理者,或者是这个工程的负责人,或者我们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你注意一些简单的细节之后,基本上所有这些灾难性的事件,这些悲伤性的事件都可以避免发生。比如说你及时地给劳动者提供凉水,提供凉茶。
主持人:对,盐水。
向松祚:第二个,你提供一些必用的药品。第三呢,你在这个周边设一些遮阴棚,然后让他们轮流地能够来休息。第二个在中午,特别是最炎热的时候,你确实要让大家来休息,如果你把这些简单的细节都能做到以后,其实出现这些事件你会发现,这些细节基本上都被忽视掉了。
主持人:是。
向松祚:这个里面还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这些多数在高温天气下工作的人,可以说他们都是弱势群体,他们都是打工仔打工妹,很多都是从农村刚刚到这个工地上去的,他们对自己的权利其实没有什么太多的认识,当然我想强调的,除了这些基本的这些细节要做到以外,确实我们要加强对这个法律的严肃性的这个重视,比如说企业,这个工程建筑项目,这些负责人,如果出现这种事情,你们一定要高额赔偿,比如说在美国,美国这种事件是很少出现的,但是2007年就出现过一个,美国一个农场里面,一个妇女,她其实工作的时间并不长,就是八个小时不到,但是当时确实就后来死掉了,被诊断是因为中暑死亡,这个农场主赔了26万美元,而且美国如果你出现这种事件以后,你甚至可以索要更高的赔偿。所以要使得我们这些企业这些部门,他有这根弦,你为了要赶工期,你为了鼓励大家斗酷暑,战高温,为了让你尽快地封顶,完工,要举行典礼,那你要记住,你牺牲的是这个劳动者的身体的代价,你最终你要付出比他更高的代价,如果他有这个意识以后,他就会非常严肃认识地去贯彻执行这些相关的规定。
主持人:我们的网友也发来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参与我们这个话题讨论,我们来看看这位叫“鹤舞”的网友,他说,“在法律法规上给予保障。对用工单位严格检查。媒体不要对高温下劳动给予表彰,这样的表彰只能是鼓励企业不尊重人的劳动权、休息权,给社会造成负面的影响”。
再来看看这位“飞窃”网友他的观点,“作为企业领导应该设身处地为工人们着想,多采取一些防暑降温措施,比如:错开高温时段,缩短当班时间,配备降温饮品和药品等。领导们:如果你是高温作业的一员,你能坚持多久?换位思考吧!”我也特别想沿着我们网友的这些观点,继续来做探讨,在这样的连绵高温当中,其实人们对于这些在烈日下坚持工作的劳动者,他们充满了更多的一些关心,但是对这些人而言,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一些关心,需要什么样的一些尊重,需要什么样的一些保护,在你们的眼中如何来看这个问题?
刘戈:过去的30年我们一直太多的强调速度和效率,那么这个时候更多的应该强调,对人的尊重,人的安全和工程的质量,我觉得这才是它最重要的。
主持人:其实应该给予这些劳动者更多的人性的关怀。
向松祚:其实解决民生问题,中国的领导人,中国的各级官员,他们探讨了很多有效的办法,比如以前我们解决出租车的问题,解决公交车的问题,解决上班拥堵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