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观察文字实录-如何让城市更坚强
2010-08-04   作者:  来源:央视网
 
    解说:极端天气引发城市内涝,供水系统失灵,我们应当提前做好哪些应对准备?频频发生的灾害事件,又会带给我们哪些有益的警示?《今日观察》正在评论。
    主持人:这里是正在播出的《今日观察》,欢迎各位的收看。暴雨、山洪、垮桥、停水,在过去的这段时间当中,洪灾在中国的南北方肆虐,给很多的地方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损失。今天的这个时候,吉林省的通化市、白城市、安图县,因为受到了洪水的影响,停水最长已经接近了三天的时间。灾区的人们,如何度过眼下这艰难的时刻?面对着似乎无法抗拒的天灾,我们生活的这个城市真的做好了准备么?今天我们就此来展开评论。
    现场的两位评论员是刘戈,以及来自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所的所长谢映霞,欢迎两位!
    首先,我们还是一起来了解一下,受洪水影响,已经停水了三天的城市在那里的最新情况。
    解说:由于连日暴雨、洪水的影响,吉林省白山市、通化市、安图县等城市的公用设施损毁严重,百姓日常生活出现困难。7月31日,通往通化市净水厂的四条自来水输水管线全部被洪水冲断,其中三条已经被洪水冲走,通化全市停水,30多万人面临水源紧张问题。
    姜川(吉林台记者):我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通化市这次市区全面停水的起因地,那么这里是通化市的哈密河,在哈密河中有四条管道是通往通化市自来水厂的净水池的,那么在31号的这场大洪水中,一共有四条管道全部被冲毁了,这样话就导致了通化市市区的全面的停水。
    解说:为保障居民日常用水,通化市消防支队出动25台消防车,从早上5点到晚上8点,在市区为百姓送水,平均每天送水1700吨。通化市商务部门每天还组织20万桶饮用水,桶装水,确保水价不上涨。此外,由于吉林受灾地区当季蔬菜田地被暴雨洪水冲毁,一些地方蔬菜供应出现困难,为保障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吉林省民政厅已紧急向永吉县、吉林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辽源市等重灾区,下拨账篷6500顶,棉被褥近1万床,救灾资金3500万元,用于资助当地政府为受灾群众采购生活必需品和发放生活费,确保各地安置转移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根据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明后两天吉林、辽宁一带还会出现一场强降雨,尤其是前几天受灾严重的辽河、松花江流域也都在降雨的范围,防汛的形势依然严峻。
    主持人:我想看到新闻短片当中呈现的这个严峻的形势,大家心中一定还会有这样的关心,已经停水数日的这些城市的居民,他们的日常用水问题到底如何解决?什么时候才能够真正的恢复供水?在参与我们节目的网友当中,我注意到有一位是来自吉林的网友,现在我们就请导播将他的信号带到我们的节目现场。这位网友您好!
    网友:您好!
    主持人:您好!我看到您的这个信号显示的是来自吉林啊,告诉大家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
    网友:我位置是吉林省白山市。
    主持人:也是我们新闻事件关注的一个区域啊,那么能不能跟大家描述一下当地的这个停水的状况,现在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情形?
    网友:市区内还好一些,只是一个小区停水了一天,我们的几个县区很多乡镇情况特别严重。
    主持人:就是县里的情况可能比城里的情况会更严重一些?
    网友:好多乡镇停电、停水好几天了,有三、四天吧。
    主持人:那现在这个居民的用水情况怎么解决呢?怎么保障大家日常的生活呢?
    网友:市区内的因为政府提前有通知,大家都买了一些矿泉水,储存了一些水,问题都不大。所以县区那些乡镇遭受水灾比较严重的地方,因为我们是很多乡镇是山区嘛,靠近泉水,靠一些政府的送水车来解决,遭受这个水灾特别严重的地方,政府都把群众转移到指定的地点,专门有供水。
    主持人:好,谢谢你的描述,听了你的描述我想很多人会觉得心中非常的欣慰,也感觉到非常的温暖,谢谢你参与我们的节目。其实刚才这位来自吉林网友的描述,让我们更真切的看到了,现在事发地,当地百姓的生活状况啊,其实很多人可能心中一直有一个疑惑,就是为什么就是一场洪水,就已经导致了这么长时间,这么大面积的一个停水事件?
    刘戈:对,7月31号这个下大雨,这个大雨是一个多大的量呢,按照当地的水文站的测试的话,是达到了4000多每秒立方米,就是它旁边的一个洪江这样的一个流量,那么这个流量的话,是在当地有记录来看的话,属于20年一遇的洪水,所以这个洪水还是很大的,而且通化这个城市33万人口那么只有一个自来水厂,那么有四根从江里头取水的四根管道,但是在洪水来的时候,这四个管道全部都被冲毁了,而且还有一个情况,就是这个自来水厂到市里面中间还要经过一道桥,这个桥也被冲毁了,所以这个冲毁了以后,救援和修复的话就很难完成,所以现在的话,大家是在紧锣密鼓的在搭设一个临时性简易的这样一个设备,这样的一个工程的话现在正在紧张的进行,估计可能在明天可能会应该是完成这样的一个工程吧。
    主持人:是,谢所长是在城市规划方面有很多的研究,所以当这样的一个事件出现的时候,我相信你也对它给予了很高的一个关注,你关注在什么层面?在这个事件的背后我们看到什么样的一些问题?
    谢映霞:我关注的主要是,为什么这么大面积的停水,主要是通化的唯一的自来水厂的输水管线给冲垮了,它这个自来水厂一共有四条管线,但是这四条输水管,就是要从河里给穿过一个山,然后到水厂供给这个居民使用,但是呢,它过这个山口啊,一共只有350米的这么一个山口,350米这么一个山口,这几条管是同时在这里过,在这里过呢,这里边有几个因素,一个首先是气侯的条件,这个降雨它就达到了这个200毫米,就是降雨量本身就比较大,再有就是刚才讲了它这个地形,它这个输水管要通过这个峡口相当于,再有就是这几个管都是一个出路,它在没有分水以前就过的是一个地方,结果这个一冲,冲毁了以后就造成全市就停水,就是没有水源了。
    刘戈:对,一断就全断了四根管子。
    谢映霞:这个呢其实很像2005年福州的有一次大的洪水,它也是降雨量也是 超过了200多毫米,当时这个路全掀起来了,地下的都翻出来了,像这个也是这个情况,因为它这个洪水的力量非常大,就把这个地下的这个管子全部给翻出来了,而且断成了三截,这样这种事情看样子对城市的影响还是蛮大的。
    主持人:对城市它其实是一个考验啊,尤其是这次吉林部分地区因为这个洪水而导致了这些城市居民用水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其实也成为了媒体关注的一个头条,很多的专家和学者也在进行相应的分析,马上我们会为大家来通过电话采访一位专家,他是中国人民大学城市规划和管理系的杨宏山副主任,我们来听听他的观点。杨先生你好!   
    杨宏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主持人您好!
    主持人:您好,我知道对于这个吉林事件您也都一直在关心当中,能不能告诉大家你的这个分析是什么?就是在这个事件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什么样的问题?
    杨宏山:吉林通化这样一个事件,我想一方面它反映暴雨很大,另一方面也确实反映了城市自来水系统从设施的安排上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它没能够经得起暴雨的这样一个考验。因为城市自来水系统作为城市的供水系统,在规划建设和管道的铺设时,应当考虑洪涝灾害潜在的威胁,并在设计施工的时候要注意防范风险,合理的安排,包括在技术标准上是要加以提高,以增强抵御灾害的能力。那么今年通化这个全城自来水停水,30多万人口面临用水的困难,它说明现有的自来水系统确实存在问题,没有能够经历起暴雨的这样一个考验,刚刚也有专家做了具体在技术上的分析,它这四条管道如何进行埋设以及这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那么我想还有一点也值得关注,也就是通化地区新建的这些供水设施,由于雨水浸泡严重受损,但是却有一条旧的自来水管道,今天在这场暴雨导致全城停水面前仍然在发挥作用,向居民进行供水,这种新管和旧管在功能上的对比以及接受洪涝灾害考验中不同的结果,实际上确实是值得我们有关部门深入的反思。
    主持人:谢谢杨先生的分析和介绍,让我们看到了在这一现象背后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城市的这个管网建设当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其实除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之外,大家可能还关心这一事件的缘起,那就是洪水。洪水和最近这段时间大家所谈及异常的气侯现象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的,可能很多人都会发现,在最近这一段时间,无论是我们南方或者是北方都出现了百年一遇的这个暴雨现象,那么近期还会不会有另外的一些异常的天气现象出现呢?马上我们也请下面的这位专家来自国家气侯中心的首席专家给大家做一下相关的介绍。
    张培群(国家气侯中心首席专家):今年入汛以来,我国的南方和北方都先后经历了强的降水过程,从我们现在监测的情况来看,今年的强降水有这么几个特点,一个就是暴雨非常频繁,降水的强度非常大,多条河流发生了比较严重的汛情;第二,所引发的次生灾害非常频繁,呈现出了一种灾害点多面广的特点;第三,历史的罕见性很强,很多的地方出现了几十年不遇的强降水。根据中央气象台的预测未来的三天在东北地区,特别是吉林、辽宁,还会有一次明显的强降水过程,也有可能会造成一些极端的降水事件。今年从入汛以来,我们在汛期内经历了很多极端的强降水,汛期过后,从总体来讲降水量会逐渐的减弱,极端性也会减弱,但是因为目前大的气侯背景下,极端事件发生的频率也比较高,并不能排除在非汛期期间会出现极端降水情况,所以提醒大家要注意后期的降水极端情况的出现。
    主持人:从这个过往的情况来看,这些极端的天气状况给城市,给百姓的生活造成的影响可能都非常大,在你们的记忆当中有什么样的一些灾害可能造成了这样一系列的影响?
    刘戈:近几年这样的事件还是很多的,你比如说2007年的时候济南的7?18事件,当时的话因为降雨量很大,济南这样的一个城市,省会城市,一晚上,傍晚的时候吧,最后死亡是37个人,这37个人有的是被水淹死的,有的是被电机触电死亡的。那么还有在08年的时候,南方的冰灾,尤其是郴州这个城市,在半个月的时间里,由于这个冰灾最后导致供电全部中断,几十万人口在两个星期之内的话是过着没有电的日子。
    主持人:而且交通也都陷入了瘫痪。
    刘戈:对,还有就是5月份,今年5月份广州这么一个特大的城市,那么由于一场暴雨,最后导致有30几个地下车库全部被水淹,那么很多马路也变成了河流,人家说这个“车库变水库,马路变河流”。那么这样的一些案例你去看它有一个特点,一个都是发生在城市里面,另外就是由于极端气侯,就是短时间的大雨或者冰、雪,最后造成给城市的基础设施造成破坏和压力,那么这样的话由于基础设施被破坏,或者承受巨大的压力以后,那么导致整个城市的运转瘫痪,那么最后甚至危及人民的生命。所以最近几年这样的事情,我们自己感受的是越来越多,就是这样的一种,我刚才说的这个链条,极端天气、城市,最后导致的基础设施,最后导致的灾害。
    主持人:其实我想刚才刘戈所描述的这些对城市的影响,对生活的影响都和我们今天关注的极端的气侯是有关系的,在谢所长您的眼中这种关系是不是相当的密切,它给百姓的生活造成的影响体现在什么方面?
    谢映霞:确实,极端的气侯事件对于城市的影响是越来越大了,我们原来以为远离我们的这些灾害,现在就确确实实在我们城市的身边就发生了,其实我想为了在这个重大的天灾面前,如果我们基础设施的投入早期能够多一点,就可以避免一点了,比如像通化,当初为什么这几根管子都从这一个峡谷中走,其实也是为了省钱。如果这个再选别的路线呢,它就会增加投资。
    刘戈:需要多打一个山洞?
    谢映霞:多打,但是从另外一方面,还可以从防灾减灾角度能够提出另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在做规划的时候,在搞建设的时候,我们要有备用的水源,备用的这个管线,这样就不至于在这么重大的事故面前全市的停水,可以从其他的角度来满足,部分的满足一些城市的正常的需要。
    主持人:天灾有的时候可能是难以预料的,但是因为天灾而引发的这些灾害,是不是真的就无法预防呢?因为极端的天气或者说极端的气侯而引发的这一系列的灾害,到底给我们的城市提出了怎样的警醒?稍候的时间继续我们的评论。
    解说:灾害事件挑战城市极限,防灾减灾挑战人类智慧,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今日观察》正在评论。
    主持人:欢迎回到现场继续来收看今天的《今日观察》,马上来看看我们的网友对于今天这一事件他们的一些观点。
    首先我们看到这位叫“一滴楚水”的网友,他说,“现在城市地面上看得见的建筑是越来越高了,越来越漂亮了。但是地下看不见的排水、输电、输气管道的建设,却仍然停留在低标准之上。一下雨就堵,一挖就破已经屡见不鲜了。要改变这个状况,让城市更‘坚强’。”大家现在不仅仅关注城市的路面之上的美丽,更关注路面之下的一些建设。
    第二位网友叫“云落枯砂”他的观点是,“我们时常能听到某某建筑是现代城市的象征,也到处能看到耸立入云的高楼大厦,可是我们真正需求的是面对极端灾害天气时能保我们一方平安的民生建设!这些设施往往被列入城市的配套工程,但就是这些配套的建设却是保证我们城市安全百姓安康的‘百年大计’。我们的城市规划部门应该重视。”
    再来看一位网友的观点,他的名字是“星辰闪烁”,他说,“巨额的洪涝损失不能总归结为洪水太猛,强调N年一遇!在没有能力改变自然的时候必须要检讨城市防洪设计的短视,看看下水道是不是够粗,农村的行洪泄洪区域是不是要逐步搬迁给洪水让路,不要因为几十年甚至百年才遇到一回,就舍不得花钱了,只要能避免一回这样的损失,其实就值得了”。
    我想随着暴雨、洪水、内涝这些现象的频繁出现,“极端气侯”这个词也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了大家的面前,那么当“极端气侯”出现的时候,它到底给这个城市的建设,提出了怎样的警醒?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片子。
    解说:入汛以来,一波接着一波的罕见暴雨侵袭着南方和东北地区,5月以来接二连三的强降雨过程导致全国多个城市发生内涝。
    5月6日—15日,仅半个月的时间,广州中心城区两次出现严重内涝。据广州市三防办统计,仅5月7日的特大暴雨就造成经济损失约5.438亿元。到7月,合肥、武汉、绵阳、沈阳等城市也相继出现内涝。
    7月24号17时20分许,位于河南省栾川县谭头镇汤营村的沂河大桥,由于遭受强降雨袭击,树木阻塞桥孔,桥体经受不住洪水的冲击力发生整体垮塌,截至8月1日上午8时,已经造成49人遇难,另有17人下落不明。
    7月28日12时,穿越吉林省永吉县的温得河出现洪峰,永吉县经开区内的新亚强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吉林重新集团两家企业的库房被洪水冲毁,7138只装有化工原料桶沿温得河冲入松花江内。据国家防总办公室和民政部7月30日9时统计,今年以来全国共有28个省、区、市遭受洪涝灾害,累计农作物受损9172千公顷,受灾人口1.37亿人,因灾死亡991人,失踪558人,倒塌房屋107万间,提前转移受威胁地区的群众100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935亿元,其中,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387亿元。
    针对灾害暴露出的问题,新华网发表评论说,同样经历这场暴雨,为什么有的道路行车流畅,有的却“大道变大河”为什么有的地下停车场安然无恙,有的就“一片汪洋”这种差别恰恰显现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不平衡。
    《济南时报》评论文章提到,连续的罕见暴雨让不少城市市区频繁的“浮起来”,暴露出当前我国一些地方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过度追求“水泥硬化”,重地上轻地下、重建设轻规划等不可忽视的问题。
    主持人:我想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些极端的气侯或者说极端的天气啊,它是对城市的一道考试,那在这道考试题面前,我们的城市到底集中暴露出了什么样的一些隐患?谢所长,您怎么看?
    谢映霞:随着极端气侯事件的发生,城市这个薄弱的环节也就越发凸显,首先这个城市是越来越大,随着这个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们这个地面的建设是越来越多,但是我们这个基础设施的建设,因为比较复杂啊,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首先,这个基础设施我们多年来欠帐比较多,管网也老化,这个管网主要它是一个系统,它是一个系统,你比如说你这个地方和下一个地方的联系是什么样,上游和下游的联系,你过去建的满足这个区域的排水要求了,但是你城市又扩大了,它是不是还能满足你扩大了以后的要求,所以它的这个系统性,而且这个基础设施它区域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它是这个成线,区域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所以这一个点中断,那它就整个它就中断,整个就会给我们造成很大的这个影响,对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
    主持人:这个问题我也特别想听一听,中国人民大学杨宏山先生的观点,杨先生您还在线上啊。
    杨宏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您好。
    主持人:来麻烦您告诉大家,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什么,究竟在这样的考试面前我们的城市交上的是一张什么样的答卷?
    杨宏山:那么我们看到城市建设建城区的面积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城市的河道啊,像湿地啊,水体啊,绿地啊,大量的被占用,导致河道越来越窄。原来可以漫水的河滩也会不断的被蚕食,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导致一些城市在排涝系统实际上是不堪重负,遇到极端性的天气我们看到的结果往往是洪水就往居民区里灌,向工厂区里灌,所导致的损失非常大的,所以我想在这个问题上,面对各地频频发生的水灾,它也在提醒我们在这里我想强调一个事情,就是城市在规划建设中,除了管网的布局以外,还需要在这空间上对这种空间上留有一定的余地,尤其是城市规划的空间上不仅要满足常态的需求,也要充分的考虑到像极端天气、灾害性天气这种特殊的需求,那么在城市要解决一项河道、湿地、水体、绿地有更多的空间,那么这样一些空间遇到洪涝灾害来临的时候,平常可以作为城市的景区来使用,洪涝灾害来临的时候,它可以作为这种水体的很重要的一种储备,从而减少城市的街区所遭受的压力,这一点我想否则的话遇到突发灾害,城市仍然要继续付出巨大的代价。
    主持人:好的,谢谢杨先生分析的以上的观点,其实杨先生给了我们一个应对之道,刘戈我也想问问你,在你的这个研究当中,你觉得我们现在有什么样的办法可以来进行预防或者是应急,把这些有可能出现灾害的损失降低到最低?
    刘戈:其实我也提不出来具体的方案,但是我注意到刚才一位网友说到的那四个字“百年大计”,就是城市基础设施它的确应该是一个“百年大计”,这回的话我去上海世博会,我看了一个馆以后印象非常深刻,就是城市案例馆里面的鹿特丹,荷兰鹿特丹,那么荷兰这个国家大家都知道非常的低,那么鹿特丹这个城市比海平面低7米,而且这个地方降雨量非常大,他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就是在城市有非常多的下沉式广场,这个下沉式广场底下都是沟槽,那么下小雨的时候呢,这个沟槽里面的小孩可以在这个地方来玩水,下大雨的时候,这雨就存在这个下沉式广场,再大的时候这个雨水的话就会排出去,通过这个渠网,最后流到郊外的这个水池里面。那么在城市的枯水季节,外面的这些水又可以流回来,流到这个广场上,这好几百年的这样一个工程,他们现场的话布置一个模型非常的漂亮,就是一会儿先是电闪雷鸣,然后倾盆大雨,然后完了之后一看地下的都是干干的。所以的话,荷兰人非常自豪,他们说“上帝创造了地球,但荷兰人创造了荷兰”。也就是说他们对自己的城市是这样的一个态度,就是真的是把这样的一个建设,他用很大的提前量,有很高的智慧运用到这里面,所以的话叫“百年大计”。
    主持人:如果说极端的气侯对城市来说是一个考试的话,我想这样的考试还会继续下去,因为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会有越来越多的新兴城市不断的涌现,我想问问两位评论员,在未来中国这些新城市的建设当中,我们到底有什么样的一些借鉴是必须放在未来的城市建设当中的?
    刘戈:肯定要应该做到未雨绸缪,因为现在气侯变化带来的极端气侯现象现在已经达成了一种共识,包括这个清华大学的王光谦教授他也讲到,整个在近些年,他是在去年年底的时候发表的文章里面的话,写到,就是近几年我们局部地区的突发性的这种洪灾会加大,但是这样一些预警的系统的话,我觉得对于我们城市的决策者来说,应更多的研究,那么把他们现在所,科学家们和这样的专家所研究的成果的话,和我们城市建设的话密切结合在一起,那么防患于未然。
    主持人:谢所长您有什么样的建议?
    谢映霞:在大规模建设光鲜亮丽,富丽堂皇的大楼的同时,我想我们的管理者、建设者,能不能更多的关注一下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因为这个基础设施它的这个投入确实是非常高的,有的时候又不是马上就能够见效的,但是刚才已经讲了,它是一个“百年大计”,防灾减灾一方面……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今日观察文字实录-新疆新观察:从"牧"民到"居"民 2010-08-03
· 今日观察文字实录-新疆新观察:旅游的“神奇”境界 2010-08-02
· 今日观察文字实录-警惕身边的“定时炸弹” 2010-07-30
· 今日观察文字实录-新疆新观察:吐鲁番 明天会更甜 2010-07-29
· 今日观察文字实录-别把储户当成“提款机” 2010-07-28
 
频道精选:
·[财智频道]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频道]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频道]全球经济复苏判断与我财政政策取向·[思想频道]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延续经济增长奇迹
·[读书频道]《五常学经济》·[读书频道]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