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万亿内需“蛋糕”怎么切
    2008-11-13    作者:马继鹏    来源:国际金融报

  11月9日出台的“4万亿投资计划”已使很多部门和企业“迫不及待”,钱从哪里来,往哪里去?成为大家关心的焦点。

争分夺秒投资

  根据初步规划,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将持续到2010年底。为加快建设进度,今年第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00亿元,明年灾后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00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总规模将达4000亿元。
  国家发改委承诺,4万亿元将在扩大内需的情况下,坚持节能减排绝对不能动摇,也绝对不能允许高能耗、高污染的投资和项目卷土重来。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11日对媒体透露,4万亿元投资中,其中有1万亿元是中央政府直接投资的,同时将带动地方政府、企业投资和金融机构贷款等多元投资。
  另据透露,第四季度千亿投资计划已分配到位,其中包括农业部、水利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和卫生部等11个部委。
  另外,这项资金被要求在余下的110天里落实到位。因此,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指出,“争分夺秒地投资,成了各级政府的要务”。
  据悉,1000亿元投资去向主要包括农林水、保障性住房及环保领域,其中农林水方面约500亿元,保障性住房、环保等其他部门分配另外约500亿元。其中,交通运输部获得了100亿元新增投资。
  据水利部最新消息,水利部新增的200亿元投资将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南水北调工程20亿元、重大水利工程及大江大河治理70亿元、人畜饮水安全50亿元、灌区建设30亿元、病险水库治理30亿元等。

钱从哪里来

  4万亿元的巨额投资计划对中国来说,毕竟不是一个小数目。据测,它占到我国GDP的16%,占我国过去两年固定资产投资约15%。
  “我们在七八月就估计将会有2000亿至4000亿元人民币的财政刺激方案,而现在的方案规模是我们当时预测的10倍。”摩根大通发给记者的一项报告中指出。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表示,4万亿元投资是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金融系统贷款和其他来源资金(包括可用的国外资金)的总和。
  根据经验,4万亿元的投资总额需要财政直接投入的量只有1/3,而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将会使这笔直接投资放大2至3倍,其中包括带动商业银行、地方、国外金融机构等多种资金进入。
  摩根大通则认为,46万亿元的人民币存款、近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平衡的收支将是中国实行巨额经济刺激计划的保障。
  另外,中国的国债仅占GDP的18%,即使以新国债支付全部4万亿元人民币的新减税及开支计划,国债占GDP比率仍将低于35%,远不及美国(75%)、日本(150%)和大部分新兴市场国家(50%-100%)。
  贾康也认为,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提升赤字的空间仍然较大。“我们去年全国的财政收入在5.1万亿元以上,今年应该能够达到6万亿元以上,所以完全能支撑这些投资。”

效果有待时间考验

  针对巨额投资计划,很多人担忧微观经济主体会不会很好地消化,产生的拉动效应能否如愿以偿。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张斌表示,这总体是一个救急的方案,解决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效率和福利这些问题,需要根本性的制度变化,包括服务业的准入、交通、医疗、教育等部门投资限制的放开,只有这样才会带来私人部门可持续的投资,光靠公共部门投入解决不了问题。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对记者指出:“决策层这一调控思路的转变无疑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但单靠积极财政还无法支撑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政府基建投资规模虽然很大,但如果内需没有真正启动起来,宏观经济很可能又要走一个涨跌的轮回。”
  在他看来,现在中国经济9%的平均增长速度还不需要这么大的投资计划来刺激。“中国经济内需不足不是因为人们不敢消费,而是居民收入过低。”要解决内需不足的问题,应该加强对消费的引导,包括切实提高农村居民收入。
  另外,他指出,目前的刺激计划只是考虑用大规模的政府投资来替代民间投资,并没有考虑如何引导民间投资的问题。私营资本已经占到中国固定资产投资较大的比重,但很多行业产能过剩,如何帮助他们找到新的投资机会是当前重要的问题。
  “巨大的公共投资肯定会挤掉一些民间投资,而经济长远发展的驱动力是微观经济主体,而不是政府的巨额投资。”袁钢明对这一现象表示担忧。

  相关稿件
· 用来扩大内需的四万亿元资金将从哪里来? 2008-11-13
· [直击华尔街风暴]四万亿应该怎么花 2008-11-12
· 应吸引更多投资主体加入"四万亿" 2008-11-12
· 交通运输部:明年力争投资1万亿 2008-11-12
· 央行预计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将超4万亿元 2008-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