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汶川地震专题]
从成都出发绕经雅安,翻过两座海拔超过4000米的雪山,再途径100多公里的塌方路段,经过近48小时的辗转,记者一行终于在19日11点左右抵达汶川县城。此时据汶川“5·12”大地震刚好一周。 作为目前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焦点,在远处看汶川整个县城并不像经历了一场重大灾难。然而步入县城,地震的痕迹逐渐显现:部分老式建筑被震成一堆废墟,而新建筑外墙上也随处可见地震造成的裂缝。大街上来回疾驶而过的一列列军车、呼啸而过的救护车和一队队灾民,也昭示着苦难并未远离这座城市。 汶川县城四面临山,东侧名为姜维城山,名字源于三国时期的姜维曾在此筑城抗敌。在山下的阿坝师范专科学院里,3000多名学生全部住在足球场上的帐篷和各种简易窝棚里。记者进入时正值午饭时间,随处可见一些学生在操场周围埋锅造饭。突然间,轰隆隆的巨响声不绝于耳,操场里一阵骚动,有人高喊:“山上又塌石头了。”抬眼一开,对面的姜维城山已是黄尘滚滚,整个山体到处可见正在滚落的石块。满天的灰尘随即笼罩了整个操场,并借助风力迅速弥漫到整个县城。 一位学生告诉记者,汶川是风城,一到中午过后就起风。地震使县城周围的荒山整面整面的垮塌,而风把垮塌后山体上的松土层一吹走就导致大量石块滑落。滑落的石块又带起大量灰尘,导致整个县城完全笼罩在灰尘里。 这位学生回忆说,地震当天,四周山体垮塌扬起的灰尘瞬时将白昼变成黑夜,伸手不见五指。当时灰尘浓得几乎要把人呛死。 就在谈话的不到半个小时里,沙尘已将记者的相机镜头卡住动弹不得。而整个下午,汶川县城四周山上飘起的黄尘和滚落石头的响声几乎没有间断。一天采访下来,记者已是满身灰尘,头发里满是沙粒。 进入汶川之前,许多人告知记者汶川无水无粮,灾民哄抢食品,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记者在街头看到多处政府组织的流动送水车,市民在有序排队取水。而在较场坝街,一些小贩售卖各种农产品的集市已小有规模。价格也并不太贵:粉丝5元一斤,双汇小火腿肠5毛一根,鸡蛋1元一个。旁边一个猪肉档在卖新鲜猪肉15元一斤,引来无数购买者。一位商家将饮料堆放在路边售卖,一瓶娃哈哈矿泉水1.5元。 一位市民告诉记者,地震发生后,由于汶川和外界的联系中断,人心恐慌,的确发生了短时间的哄抢事件,但随后就迅速平息了。14号开始,街上就有食品出售,只是价格相对较贵,一把挂面要5块。最近,路通了之后,物价基本上回到了震前水平。在通信方面,小灵通、移动和联通信号在城区基本都已覆盖,只是信号在一些地点稍弱。 地震一周之后,汶川县城内的居民心态初步平稳。汶川街头一位拾荒的老太太已开始在垃圾桶里翻找着矿泉水瓶。 但汶川抗震救灾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地震虽未对汶川县城建筑造成太大伤害,但周围建在各个山谷里的山寨却损失惨重。地震不仅震毁了并不结实的村寨,更引起塌方和泥石流埋平了整个山谷,阻塞了对外联系。现在汶川抗震救灾的难题是周边损失惨重的各个村寨的救助工作。 此外,大批灾民涌入也对汶川县城的安置转移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一旦长时间滞留,必然会引来新的问题,迫切需要各方援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