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小区门口的人行道又被不知哪个施工单位挖开了一条沟,泥土碎石堆得挺高,过往路人只好绕道而行。也许是靠近各种管线枢纽的关系吧,这已经是近两年来该人行道第N次被挖开了。每次路过这条被糟蹋得不成样子的人行道,都禁不住想问:“马路拉链”问题到底何日才能得到解决? 其实令人无法忍受的不只是反复在人行道或马路上挖沟打洞,因为无论怎么挖都有完工的时候。要命的是不少施工单位挖完了毁够了,总是敷衍了事地将路面一填,使原本整齐干净的路面变得高低不平、坑坑洼洼,风天满街土,下雨一地泥,不光路人苦不堪言,马路上疤痕处处,也严重有损城市形象。 说给马路安拉链自然是异想天开,但是“马路拉链”现象已经成为长期困扰不少城镇的顽疾,个中原因却颇值得深思。首先当然是整体规划做得不好,总是边建设边调整,结果免不了这边挖完那边填,重复投资浪费资源。其次是有了规划不认真执行、随意更改,或计划赶不上变化,导致建设项目安排出现混乱。其中,最为大家诟病的一点是城市管理政出多门、各行其是,应该是造成“马路拉链”现象屡禁不绝的主要或直接原因吧。 网上曾经流传这样一则笑话。说,有位小朋友叫小明,每天跟着爸爸经过一条新修的马路去幼儿园。第一星期马路上挖开一条沟,爸爸告诉小明:“这是自来水公司在安装自来水管道。”第二星期,马路填平了,可又挖开了。爸爸告诉小明:“这是供电局在安装地下电缆。”第三星期马路填平了,可又挖开了。爸爸告诉小明:“这是煤气公司在安装煤气管道。”第四个星期马路填平后又被挖开了,这次没看到有什么人在场,爸爸估计说:“这大概是城建局要安装下水管道了。”小明奇怪地问爸爸:“他们为什么要把马路挖来填去,为什么不一起干呢?”爸爸解释说:“因为各项工程不属于一个系统管理。” 不少人指出,政出多门的问题不解决,即使有了克服“马路拉链”的办法,也于事无补。比如有报道说,早在几年前,就有地方提出,可以将城市排水、煤气、电业、自来水等管网都将纳入到一个专用管廊内,相关管线如果需要维修或者出现问题,有关部门的维修人员,只需要从固定的井口进入地下即可,不必再在马路表面开槽破土。这种管廊还可预留城市50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增容空间,做到一次投资,长期有效。法国巴黎和其它国家的大多数城市早就这样处理多种城市功能管线。此外,还有专家研究成功诸如“油压夯管设备及施工工艺研究项目”之类的新技术,能够保证不用挖掘地面,也可以使各种地下管线横穿公路、铁路进行铺设。 此外,为了遏制“马路拉链”现象,一些地方政府甚至动用了法律,比如北京市2005年出台规定,新建后交付使用未满5年的城市道路不得挖掘,因特殊情况确需挖掘的,市管道路由市路政局审核后报市政府审批,区管道路由区交通路政部门报送同级人民政府审批。然而,时间一年年过去,“马路拉链”现象或许比最严重时有所减少,但离彻底消失差得还远,城市道路挖了铺、铺了挖,动不动就开膛破肚的现象依然随处可见。
所以,就像上面那则笑话指出的,在城市建设中,都像铁路警察——各管一段是绝对不行的。中央正在酝酿政府大部门改革,主要针对的就是政出多门、各自为政给政府工作带来的弊端。不过可以想象得到的是,这种改革一定会影响到相关机构的部门利益。很显然,有些地方“马路拉链”现象之所以特别顽固,主要因为工程与投资利益有关,有人透露,一些单位拿着国家拨的款,自己成立施工队,安排单位的家属去工作,好一个“肥水不流外人田”,难怪“马路拉链”问题如此难治理。 由此不难看出,“马路拉链”现象频发的背后,经济利益在推波助澜。因此,搞好城市建设与管理,注重科学规划固然是当务之急,但是只有先厘清各职能管理部门与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规划才不至于变成纸上谈兵,“马路拉链”现象也才有望得到彻底根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