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19世纪80年代上海首现股票买卖高潮
纪实近代中国的证券市场(之一)
    2008-01-04    朱荫贵    来源:经济参考报

老上海证券交易所旧址
  提要:1880年前后的几年,在中国证券的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这期间,上海出现了仿照西方股份制企业创办的新型企业,并引发了买卖这种新型工矿企业所发股票的高潮。这种事情不仅在上海的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创举。

股份企业由1家增至30多家

  1840年后,西方新型股份制企业的组织方式,随着鸦片战争后的资本主义势力进入了中国,对中国近代新式工商企业的创办,产生了相当大的刺激和借鉴作用。1872年,上海诞生了首家采用股份制方式成立的近代企业——轮船招商局。轮船招商局的诞生,表明这种西方式的企业组织方式已开始被中国人认识和接受。随后不到十年,采用这种新型股份制方式组织成立的中国近代企业,已从轮船招商局一家增至30多家。这种现象,正如1882年6月13日《申报》的评论文章所说:“自招商局开之于先,召集商股创成大业,各商人亦踊跃争先,竞投股分,自是而后,百废具兴”,“至今日而开平煤矿、平泉铜矿、济和保险、机器织布、与夫纸作牛乳、长乐之铜矿、津沪之电线、点铜矿,无不竞为举办,蒸蒸然有日上之势”。这些“蒸蒸然有日上之势”的新式工商企业,无论厂址在那里,无一例外均以上海为中心募集资金和买卖股票,从而引发和掀起了上海买卖股票的第一次高潮。附表是对这次股票买卖高潮概况的一个反映。
  附表编排的是1882至1887年六年左右的时间中,《申报》上刊载的上海证券市场上新式企业股票价格的几个代表性时间数字。需要说明的是,表中第一栏即1882年6月9日的股票价格,是《申报》这一上海也是中国当时最主要的中文报纸刊载中国新式工矿企业股票价格之始。而最后一栏即1887年1月13日的数字,则是《申报》这一时期刊载股票价格的最后一次。《申报》之所以能在1882年6月9日开始刊载中国企业的股票市场价格,这本身就证明股票的交易和市场此前不仅在上海已经形成,而且已具有了一定的规模

沪掀股票交易热潮千人争购以得股为幸

  上海市场上股票交易之所以能在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出现并迅速形成一定的规模,与此前在华设立的外国股份制企业营业发达,利润优厚,投资者有厚利可得有关。更与这几年几家采用股份制方式成立的企业经营状况较好有密切的关系。例如轮船招商局从成立的第二年起便按照章程规定每年发放10%的股息,并且此后不管经营状况如何,股息都无例外的照章发付。这种做法虽然一定程度上混淆了股票和债券在性质上的区别,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却有助于坚定投资者的信心和树立企业的社会形象。再加上开平煤矿1881年已开始出煤,市场上公认其情景看好。上海机器织布局1880年登报公开招股,以发展前景光明,利润优厚相号召等等,都使得社会上对新型股份制企业十分关注,把投资购买新式企业股票看成是获利的极好途径。
  这时,不仅官督商办的大型股份制企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上海机器织布局等等,就是一些新成立的中小型工矿企业,也都汇聚上海通过发售股票筹集资金。《申报》刊登文章对这种现象评论说,“现在沪上风气大开,每一新公司起,千百人争购之,以得股为幸。”即使剔除掉这些文章中某些夸张之处,我们也可以相信,当时上海确实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股票交易的高潮。这一点,从附表的统计数字中同样可以得到验证:从表中的股票数量上看,1882年6月9日《申报》第一次刊登股票行情时,上市交易的股票只有10种,但时隔4月,到当年10月27日,便已增加到19种,再过半年,到1883年4月12日时,更增加到29种,实际上,这六年期间先后出现的股票种类相加,已达到36种,增长速度不可谓不快。再从股票的价格上看,1882年全年的股票市场价格除极个别品种外,均超过股票的票面额或实收额,高的甚至超过一倍到二倍。几家大型企业的股票涨幅十分明显,如招商局原价每股100两,10月27日时股价已达255两;长乐铜矿每股100两的股票,涨至220两;开平煤矿每股105两,涨至218两;平泉铜矿每股105两,涨至246两等等。

金融风潮爆发沪股票买卖高潮遇挫

  这种股票大幅升水的现象无疑是当时上海证券市场上股票大受欢迎,形成高潮状况的一种反映。遗憾的是,由于1883年底上海爆发金融风潮,使得股价大幅下跌,这次高潮未能持续,到1884年底时,绝大多数的股票价格都跌到了票面额的一半以下,甚至有些不到股票票面价格的1/4。1885和1886年这种状况并没有什么改变,到1887年1月13日时,除少数经营较好的企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等企业的股票价格比1884年时稍有回升,但也只在票面额的一半左右徘徊外,剩下的依然不见起色,个别的如赛兰格点铜和沙岑开地公司的股票价格,甚至跌到了“形同废纸”的程度。这时候上市的股票数量,已经又减少到了只有12种。也就是说,上海80年代股票买卖高潮的高点在1882年,随后出现了下落,到1887年时已经结束。
  导致19世纪80年代上海股票交易高潮出现不久即告夭折的原因虽然不止一种,但最主要和最直接的起因毫无疑问是1883年爆发于上海的金融风潮。但即使出现在上海的这次股票交易高潮时间不长,自身也有种种不足,但这些都不足以影响其在中国近代经济史特别是中国证券史上所处的地位。

孕育了现代证券公司的雏形

  上海19世纪80年代股票买卖高潮的形成及以后的退潮,都给我们研究近代中国的证券市场留下了可贵的资料。之所以如此说,一是因为它的出现,表明中国突破了过去创办企业只有独资和合伙两种组织方式的旧式商业传统,出现了西方式的以发售股票募集资金方式组织成立的股份制企业。对于这种以“纠股集资”方式为特征的新型企业组织模式的接受和实行,表明古老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此前的中国社会中,开办工商实业的方式一般不出以下两种:一种是“各出资本,各树旗鼓”即“独资”进行;一种是“合伙”的方式,即部分有共同目的的人联合“合众力而成”。这种合伙方式的特点有二:一是规模不大,二是即使“合开一铺,合创一行”的时候,“股东皆须在场,以资稽察”。股东“或有不亲到场者,亦必令亲信人为之监察”,“断未有从未谋面而可以入股者。”此事的意义正如《申报》的评论文章所说:是“招商局开其端,一人倡之,众人和之,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虽其中亦有成与不成之分,然其一变从前狭隘之规则”。
  二是这时期创办的几家官督商办的企业股票首先上市和进行交易,直接依靠民间资金促成和保证了这些新式企业在中国的存在和成长,而且由于其示范效应,直接导致八十年代出现了发售股票募集资金创办企业的股票买卖高潮,进而促成中国出现了一批近代新式工矿企业,为中国早期工业化奠定了最初的几块基石。
  第三点更为引人注目,并在中国证券史上具有特殊意义,即这期间上海出现了中国证券交易所雏形的公司。这家公司因其1882年9月27和28日两天连续在《申报》上刊登“上海平准股票公司叙及章程”,而使人们对它的内情有所了解。从其章程中可知,这是一家资本金为十万两的以中介股票买卖为专业的股份公司。其成立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新式公司建立筹集资金的渠道和巩固其基础,即“为各公司通经路而固藩篱”,是为了方便社会上人买卖股票和革除买卖股票中出现的弊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骛,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不暇计其事之兴衰隆替也。然积而久焉,其弊有不可胜言者。今设一平准股票公司以维持之,其利有五……”。在实际操作中,平准公司则准备打破此前股票买卖在价格评定方面的不足,采用向社会公开定价的做法:“大凡票价之低昂,视乎买卖之多少,多则日涨,少则日跌;涨,固足生各公司之色,跌,实大贻各公司之羞,……今有平准股票公司确访底蕴,广采舆评,持平定价,……逐日悬牌,定出真价,如兑换钱洋所依牌然,可一见而知”。 
  从上述这些规定来看,其距现代意义上的证券交易所虽然还有很大距离,而且很多条款是根据当时上海和中国的特殊情况所作的规定,但我们仍然不得不承认这已是一家在某些方面具有现代证券公司特点的雏形组织了。

(作者为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相关稿件
· [史话]昙花一现的沪外证券市场 2008-02-15
· [品牌史话]菲仕乐(Fissler) 2008-02-13
· [品牌史话]百年灵(Breitling) 2008-01-16
· [品牌史话]HR赫莲娜 2008-01-09
· [史话]19世纪80年代上海首现股票买卖高潮 2008-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