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计局:不能就此判定出现了通货紧缩 ★
专家:国内防通缩的压力较大
国家统计局10日公布,2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降1.6%。这是CPI自2002年12月起6年多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同时创下了自1999年6月以来的最大跌幅。统计局同时还公布了2月份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下降4.5%,降幅比上月扩大1.2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相关人士表示,CPI和PPI的双下降,主要是受到了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显著下降和一些特殊性因素的影响,但不能就此判定出现了通货紧缩。通货紧缩是由于市场货币供应量不足引起的价格水平的下降。从我国情况看,在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作用下,市场货币供应量充裕,贷款大量增加,不存在通货不足的问题。 该人士表示,影响2月份价格走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有两个:一是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持续大幅下降对我国的传导影响。受全球经济增长继续明显下滑影响,国际市场原油、矿石、金属等基础性产品价格在年初短暂反弹后继续低位振荡,导致大宗产品进口价格明显下降,带动主要生产资料价格下降较多。2月份,国际市场上能源价格同比下降48.8%,降幅比1月份扩大3.4个百分点;非能源价格下降33.1%,扩大9.4个百分点;金属和矿产品价格下降48%,扩大10.3个百分点,其中铝价下降41.8%,铜价下降55.3%。 二是一些特殊性因素的影响。在我国,春节所在月份消费价格特别是食品价格明显上涨已成一般规律。由于2008年春节在2月份,加之2008年春节前夕南方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冰雪灾害(2008年2月份冰雪灾害导致当月CPI上涨1个百分点),而今年春节在1月份,又没有灾害影响因素,去年2月份的高基数,导致今年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明显下降。据测算,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对2009年2月份的滞后影响大约为负2.5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如果今年2月份价格保持在去年底的水平不变,仅仅因为去年同月基数高的影响,2月份CPI同比将下降2.5%左右。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日前也指出,判断通缩的主要依据是物价的环比数据,即与上月数值的比较,而不能只看与上年的同比数据。通缩的最窄定义是物价连续两个季度(6个月)负增长,这里所说的负增长主要是指环比数据而不是同比数据。 对于今后物价的走势,交通银行研究部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认为,物价下行趋势短期难以逆转。他说,CPI翘尾因素、食品价格回落及全球经济疲软导致的需求下降等都将促使物价下行,因此短期内物价继续下行的可能性较大。但随着CPI翘尾因素的逐步减弱、PPI和食品价格回落有限以及下半年国内需求的回升,物价降幅将趋缓。 “虽然目前我们还不能依据PPI连续三个月负增长、CPI出现一个月的负增长而断定中国已经出现通货紧缩,但国内防通缩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唐建伟说,我国在1997-1999年以及2001年至2002年所经历的两次通货紧缩都与外部冲击有关:第一次是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第二次是受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的冲击。外部危机导致我国出口大幅放缓,出口产品被迫转为内销,国内市场供给过剩,价格持续下降。而本次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冲击要远超以前任何一次危机,我国外部需求受冲击的程度也可能超过以往,近几个月我国的外贸数据已经显示出这种趋势。因此防通缩压力较大。 不过国家物流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陈中涛对此却有不同看法。他说,从2月份的PMI指数来看,企业购进价格指数已经连续三个月回升,说明价格指数很可能会维持稳中有升的局面。再有,从目前的一些金融数据和货币流动性来看,也并不存在通货紧缩的风险。另外,宏观政策效应滞后期一般为半年左右,因此再过一段时间,国家4万亿元人民币投资的经济刺激方案效应将会更加明显。政府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措施也会带来物价的回升。 陈中涛认为,即使今年上半年CPI会下降得很厉害,个别月份可能为负值,但2009年全年CPI不大可能出现下降。“中国经济还没有到通货紧缩的程度。”他说。
[相关报道] CPI负增长打开降息空间
国家统计局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CPI六年来首现负增长,2月份同比下降1.6%。专家认为,CPI的持续回落为降息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但是否降息还要依据未来经济走势相机决策。 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王庆表示,CPI负增长为未来货币政策操作提供了更大的空间,预计2009年将降息54至71个基点,而且降息操作将主要在上半年,不排除本月存贷款基准利率会对称下调27个基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