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照片 | 对数百万家生机勃勃的中国中小企业来说,2008年是一个“坎”。在当前险象环生、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有“民营经济风向标”之称的温州将如何应对?
面对困境温州推出“政策组合拳”
一度盛传,温州30万家中小企业今年以来近20%停工、半停工和倒闭。而据温州市政府一个较为权威的统计数据,到8月底,温州企业光关闭、停产的在8%左右。今年上半年,温州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同比下降的企业达到2500多家,占规模企业总数的约四成。 “温州中小企业总数有14万家,据我所掌握的数据,去年全年温州超过4%的企业倒闭,今年可能上升到5.9%。”当地一位官员透露。对此,温州市经贸委经济运行综合处处长李雄伟称,5.9%应该达不到,但具体是多少不便公布,“其实有关这方面的数据很难精确统计,很多温州人这家公司办不下去了,就会另开一家,原来的那家一般也不去注销。” “面对经济困局,克难攻坚并不仅仅是企业的事,更是党委政府的事。要千方百计为企业发展营造有利条件,拓展发展空间!”温州市委书记邵占维说。 一场前所未有的政府大规模“帮扶活动”在温州全面展开。“每一位干部都要下企业,每一家企业都要见干部”,从年初开始,温州市领导带队,下企业深入调研。 为了让困难企业轻装前进,温州市政府制定了降低中小企业运行成本的一系列举措: ——对工业企业的技改贴息,从过去的3%至8%,再分别上调两个百分点。 ——对传统出口生产企业,暂时亏损但有订单的,从下半年开始,可以少缴税甚至免缴; ——对经营较为困难的行业龙头企业和成长型中小企业,经申报、批准可定期减免土地使用税,对整合重组企业使用原厂房的,免征租赁方面的房产税; ——市财政安排2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目前经营困难、但发展前景好的行业龙头企业、优质出口企业、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周转资金贴息; …… “这无疑是一场及时雨”,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表示,“对目前制造业的困境,中央在政策上支持一点,地方政府在实际困难上帮扶一点,企业自己克服一点。而地方政府的帮扶最重要。”
在创新、转型中实现“浴火重生”
作为“中国制造”一个颇具代表性的基地,温州生产了全国10%的服装、20%的鞋、60%的剃须刀、65%的锁具、80%的眼镜、90%的金属外壳打火机和90%的水彩笔,温州的低压电器、五金制品、汽车摩托车配件在国内也都占有重要地位。然而,今年春节过后,曾经红红火火的温州制造工厂似乎“一夜之间”关停掉了很多,大街小巷都是有关厂房转让和出租的信息。 一场危机似乎正在温州制造业的各个领域中快速蔓延。打火机则是“温州制造危机”的一个缩影。很多温州打火机企业因为无法承受原材料涨价带来的巨大压力,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倒闭了八九成,从五六百家到目前的不到一百家。 然而,温州烟具行业协会会长周大虎说,尽管温州打火机企业数量减少了很多,但产量不少于过去,金属外壳打火机依然还占据全球市场百分之八九十的份额。一组来自温州海关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温州出口打火机8031万个,出口交货值4893万美元,同比增长20.02%;出口打火机平均价格0.58美元/个,同比上升22.37%。 温州常务副市长徐纪平说,确实有不少的中小企业停产了,但是这些企业主动停产或缩小生产规模的居多,被动破产的只占小部分,有的就是“关了眼镜厂、做起了眼镜销售”。而且,关闭停产的中小企业多数是产品档次低、竞争中被淘汰“洗牌”下来的。温州市政府出台一系列“组合拳”的目的,不是让所有“撑不住”的企业硬撑下去。政府的定位依然是“有限政府”,“政企联动”是为了引导企业升级转型,转变增长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眼下的困境,也是温州中小企业产业升级的机遇。 越来越多私营企业在政策的支持下,依托传统行业着重从加快品牌创新,从提升产品质量方面挖掘企业发展潜力。据统计,截至6月底,温州全市共拥有驰名商标113枚,同比增加了70枚。
多管齐下积极破解“融资难”
融资问题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温州通过在金融业频出新招,使股权质押、固定资产成为“活钱”,积极试点小额贷款公司,形成一张多层面、立体状的温州式金融体系。 今年6月份出台的《浙江省公司股权出质登记暂行办法》、《温州市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出质登记(试行)办法》,把原本一直被忽视的企业“静态资产”——股权一举“激活”了。手中的股权可以质押获得贷款,为众多中小企业缺乏资金的多了条“活路”。 在工商部门推出股权质押办法同时,温州市房管局也出台三项政策,分别是集体土地厂房可抵押贷款、在建工程可抵押贷款和抵押房产可转移抵押,这三项政策创新举措又为缓解企业融资难提供了新的路径。 有6000亿元雄厚民间资金的温州民间资金一直十分活跃。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成为温州把民间资本引导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尝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牵头者多为大型制造企业。温州鹿城区小额贷款公司发起人、开元集团董事长李跃胜认为,小额贷款公司还可以起到“一石二鸟”的效果,即那些资金雄厚的大企业帮助小的企业渡过困难的同时培育了小企业成长,不仅仅是把资金供给他们,而且也把经营管理的经验传授给了他们。 国有大银行也不甘落后。9月16日,工商银行温州分行推出了专为帮助小企业度过难关的一款小企业贷款创新产品——“助业贷款”。该行应国光行长表示,在年内四个月时间里,工行温州分行将适时调整信贷政策,加大小企业信贷投放力度。今年该行还将增加20亿元专项授信支持本地小企业发展。 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的数据显示,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达到了3012.05亿元,同比增长14.9%。7月起,温州全市当月新增贷款增速出现回升,8月、9月增速回升还在持续。
“逆风飞扬”鼓励企业“走出去”
中俄边界的黑瞎子岛刚刚收回不到一星期,几名温州的外经贸部分官员在一位分管副市长带领下踏上了这块中国最东端的新国土——为了在这里寻找可能的口岸贸易商机。 温州市外经贸局局长苏向青认为,在国际市场需求减弱、人民币汇率升值、要素趋紧成本增加等多重困难叠加下,外经贸发展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加快“走出去”步伐。 “出口难”让温州不少企业不敢接海外客户的订单,“不接订单是慢死,接订单是找死”,由此造成出口增幅下降。为了促进中小企业出口稳定增长,温州加快出口退税进度,加大对出口增长较快的生产企业的奖励力度,以帮助出口企业渡过难关。 8月初,温州还推出了《温州市2008年度鼓励开放型经济发展若干扶持措施》,首次建立了温州市发展开放型经济奖励资金,地方财政总共安排1.3亿元,扶持和引导开放型企业发展。 8月下旬,温州外经贸代表团正式与乌兹别克斯坦皮革协会、锡尔河州州政府签署了合作意向,政企联手搭建了一个温州民企拓展中亚市场的新平台。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温州民企将在乌兹别克斯坦建立一个工业综合联合体,落址在锡尔河州,将温州先进的轻工业技术引进到乌兹别克斯坦,同时合作开发当地的丰富资源,目标瞄准“中亚五国”这个新兴市场。 仅今年上半年,温州全市就新批境外机构32家,中方投资额3936万美元,同比增加80%,成为一大亮点。另据了解,为帮助企业更好地“走出去”,温州市正在研究出台指导性文件,建立和完善“走出去”服务体系、支持体系、促进体系、管理体系和风险防范体系,力争经过5到10年的努力,培育出一批温州本土的跨国企业。
[相关报道] “寒冬”来临 中小企业能否熬过“生死年”
广东的深秋依然艳阳高照,然而,广东省东莞市常平镇胜达玩具厂董事长周志明却已感到“凉风袭骨”。他有点担心,自己经营的这家中小型玩具是否能够安然过冬? “从去年以来,企业已在吃力地消化调整出口退税率、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带来的经营压力,没想到今年又来了全球金融风暴。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这场风暴漂洋过海快速登陆,我们小企业主已感到招架不住了。”
[相关报道] 股权出质出资激活数百亿“沉睡”资本
今年4月和6月,山东省工商局率先在全国出台《公司股权出资登记试行办法》和《公司股权出质登记暂行办法》,开拓了企业融资的新渠道。 山东山大华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营环保和医药产业的高科技企业。今年以来,受国家从紧货币政策的影响,银行严格控制其贷款规模,且对借款条件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企业的资金链一度受阻,经营发展处于两难境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