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庞大、流动活跃、投资领域广泛的温州民间资本近年来经常引起全国性的关注。一些专家认为,政府对待民间“游资”既不能干预过多,也不应无所作为,而应进行适当的监督和疏导。
牵动各地经济“神经”的温州“炒团”
温州银监分局的调查显示,截至2006年末,温州民间资本约有3000亿元。这还不包括外流到全国各地的3000亿元左右的民间资金。这笔总额高达6000亿元的庞大民间资本在全国各地进行各种实业投资、民间借贷以及投机炒作等活动。
温州民间资本在弥补流入地资金不足、促进流入地市场发育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一些以短期投资为目的的“热钱”也严重冲击了市场秩序,并由此引发各地对有“民营经济发祥地”之称的温州和温州人又一次“香香臭臭”的评介,褒之以“温州财团”,贬之则称“温州炒团”、“经济蝗虫”。
温州民间资金突破本土的局限,流向全国,始自上世纪90年代末,但当初还只是零星的个人市场行为。2001年,《温州晚报》、《温州都市报》和《温州商报》三家地方报社首次着手组织“温州购房团”后,民间资金的规模性出走才开始引发国人对温州“炒房团”的恐慌。此后,延续“炒房团”的路线,温州炒煤团、炒棉团、炒油团以至炒作国企等等资本运作行为不断冲击着人们的视野。
温州市原体改委主任、温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马津龙认为,温州民资的跨区域流动是本土产业发展的必然结果。温州民营经济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后,资本的边际效率逐渐递减,传统产业的投资回报率已远不如20世纪80年代。因此,民间游资通过投资联盟的形式,向投资回报率高的行业,比如房产、原材料、能源、基金等行业转移,以获取高额利润。
温州民间流动资本的运行特点
温州民资以其灵敏的市场嗅觉,充当着我国民间资本运动的“风向标”,它的最新举动往往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开始寻找新的出路。温州民间资本流动的方式和运行的规律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
投资的不确定性。由于资本本身的逐利性以及温州人特有的市场嗅觉,温州民间资本在运动形式上表现得相当活跃,而且运动的范围相当广。不仅投向了温州各类支柱型产业,如汽摩配件、泵阀、服装、眼镜、皮革等,也流向了全国各个省市,涉足房地产、煤、油、建材等10多个行业。温州民间资本的行为表现难以预测,带有较强的不确定性,但其流动性的根源还在于资本的逐利性。
二,
向大中城市和资源密集的地区流动。温州民间资本的流向,首先是上海、杭州等大城市。以上海为例,目前在上海创业的温州人多达18万,创办的企业约有6000家,涉足电器、服装、机械制造等诸多领域,总投资额超过了400亿元。其次,近几年受到广泛关注的山西、内蒙古、新疆等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以及重庆、四川等西部重镇,也都是温州民间资本瞄准的区域,并聚集了相当一部分温州民间资本。
三,
温州民间资本的活动方式以风险共担、集资入股的形式为主。一般温州投资者在外地落实项目后,回乡向亲朋好友或有较强融资能力的人员介绍项目情况,有意向的投资者可单独入股,或将大股分成若干股、若干股再分小股,多人合资入股,这种集资方式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募得大量资金。如近几年在温州平阳、苍南等地盛行的集资投资煤矿;永嘉盛行的集资办超市连锁店;泰顺、文成盛行的集资开发小水电站等等。同时,民间资金投向基本都集中在某些回报率较高的行业,部分投向当地经营效益较好的企业。
四,
注重实物投资。温州人对房产、煤矿、艺术品等实物投资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仅在上海一地,温州“炒房团”就投下过400亿元左右的资金,在山西投资煤矿也注入了40多亿元的资金。
对待民间“游资”宜疏不宜堵
温州银监分局副局长张震宇说,民间闲置的资本通过融资的方式主要还是转化成产业资本,投向了扩大再生产的经营领域,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银行信贷的压力,提高了社会资本的配置效率。但民间资本的流动性具有较大的自发性和分散性,不利于资金投向的控制和产业政策的实施。
温州管理科学院院长、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教授表示,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个体的理性导致集体的非理性。当前房地产市场和一些能源领域的异常火热,就与民间资本的投机炒作行为有密切的联系,其可能造成的经济恶果要由政府和全社会为之买单。因此,政府必须正视民间资本可能产生的破坏作用,对民间游资进行疏导。
记者调查发现,即便在民资丰富的温州本地,资本也并非真正过剩。温州大批中小企业存在着融资难的问题,就是温州市的重点建设工程也存在着大量的资金缺口。温州市在今年第一季度全市重点建设情况通报中指出:温州瓯南大桥工程平阳段因为资金难以落实,影响今年通车;七都大桥、温州大剧院、温州粮食中心市场、平阳城区片珊溪引供水工程、文泰线文成段公路改造等一批温州市重点工程也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
“因此,堵不是破解民资困局的最好办法。如果不为民间资本找到出路,尽管宏观调控暂时遏制了炒房、炒煤、炒油等投机行为,但它仍然会寻找一切时机‘兴风作浪’。”周德文说。
2006年1月4日,配合国务院颁布的有关文件,浙江省政府下发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该实施意见尝试从政策层面引导浙江民资的走向。《意见》表示,浙江将“探索投融资体制改革与创新。鼓励非公资本组建中小企业风险投资公司、产业投资基金公司。支持民间资本依法投资参股金融机构。”
马津龙、周德文等专家认为,应该引导民间资金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如交通、水电等领域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尝试开发;鼓励民间资本参股中小银行,时机成熟时,甚至可以直接成立民营银行;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资本市场,使民间资本拥有更多的投资机会。
民间融资会不会冲击银行信贷
在有“中国私营经济发祥地”之称的温州地区,民间借贷资本十分庞大而活跃。在流向上,民间借贷资本与银行信贷资本之间存在“你退我进”的现象;在利率机制上,两者也存在很大的关联。专家认为,辩证地看待温州民间借贷资本对银行信贷的影响,才能妥善地解决民间借贷资本在流动过程中所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逐步规范民间借贷的操作行为。
[详情]
“灰色金融”何去何从
温州地区“地下资本”、“灰色金融”十分活跃。记者从调查中了解到,温州民间金融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带有传统“熟人圈经济”色彩的民间借贷;变相从事资金拆借、打“法律擦边球”的民间中介机构;没有建立很正规的场所的地下钱庄依然存在,在瓯海区永强镇一带还比较活跃;以标会、台会形式存在的地下非法金融组织。温州民间金融以前面两种情况居多。在温州,正规的银行金融是民间金融融资规模的七倍左右。
[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