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与拉美:赢得中国"正月外交"
    2009-02-13    作者:付碧莲    来源:国际金融报

  长期以来,中国与拉美之间的合作很难达成实质性突破,而金融危机的爆发为中国加强与拉美之间的合作提供了一个契机。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为以后双方开展更广泛、更深层的合作开了好头

  非洲与拉美,世界经济版图上的两个相对“低洼地带”。然而,在中国的“正月外交”里,这里却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
  北京时间2月12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圆满结束对沙特的国事访问,前往非洲国家马里,然后,胡主席还将去塞内加尔、坦桑尼亚和毛里求斯3个非洲国家。此前一天,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墨西哥总统卡尔德隆会谈,双方签署了5个文本,其中可能包括国家开发银行和墨西哥公共工程、金融和服务银行签署的联合融资几十亿美元的协议。
  上溯至2009年年初,中国加入泛美开发银行集团,并出资3.5亿美元推动双方在贸易融资与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合作。再上溯至2008年,中国已拿出4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投资墨西哥;2006年,中国政府还发表过《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作为世界一大经济体,中国这些举动有着怎样的意义?

打破“保护主义”传言

  “中国国家领导人近来的频繁外交向世界释放了这样一个信号:中国正在不断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尤其是与发展中国家,因此不存在所谓的保护主义。”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孙立坚和上海国际金融学院院长陆红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表示了这样的看法。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世界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张海冰表示:“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上升,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寄望也随之提高,中国所要担负的国际责任自然也会增加。中国对于非洲、拉美等国家的投资和帮助都有利于彼此互利合作。”
  孙立坚同时指出:“中国与非洲及拉美在贸易合作上有许多互补性,大家各取所需,对彼此的发展都有好处。而且中国与拉美之间一直有着比较大的贸易顺差,对其投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彼此间的贸易顺差。而对于墨西哥等国家摆脱金融危机的困境也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寻求战略性合作者

  “中国持有大量的外汇储备,但除了参与购买欧美等国的金融资产外,投资方式一直很单一。而对非洲和拉美的直接投资,开拓了中国在投资方式上的多元化。从2005年开始,中国一直在投资方式上力求突破,而投资拉美及非洲有政府背景的基建工程等,使中国的外汇储备有更长远的稳定回报。”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军表示。
  张海冰指出:“长期以来,中国与拉美之间的合作很难达成实质性突破,双方经贸合作的纠纷也不小,而金融危机的爆发为中国加强与拉美之间的合作提供了一个契机。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为以后双方开展更广泛、更深层的合作开了好头。同时,这种合作在为拉美和非洲带来好处的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国目前产能过剩的压力。”
  孙立坚和陆红军则都认为:“中国的这些举措都具有长远的眼光,相当具有战略性。在各取所需的双方贸易中,拉美和非洲向中国输出的多为能源产品,这有助于中国进行战略性储备,降低未来的生产成本,同时也改善了中国企业未来‘走出去’投资的外部环境,具有重要的长远的战略意义。”

  相关稿件
· 奥巴马“合作外交”正式登场 2009-02-10
· 内外交困 日本周五或掉头降息 2008-10-30
· 霍杜芳:我国家电业内外交困面临严峻形势 2008-10-30
· 外交部发布“十一”出行安全提醒 2008-09-26
· “奥运外交”标志中国进入自信面对世界新阶段 2008-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