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中小企业受到的各方面发展困扰开始凸显,谁都不想被压力钉死在市场的最前端。中小企业究竟该如何自救呢?12月4日,在“长三角民营企业转型发展论坛”上,业界、学界为此进行了一场脑力激荡。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政策研究处处长王维强表示:“目前环境下中小企业贷款的确困难,但是央行的一些新的货币政策的出台已使得商业银行拥有较多可贷资金。下一步央行可能还会在利率、汇率等方面出台一些政策,并考虑采取一些非正常手段来增强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并且在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评估方面作些努力,最终达成商业银行敢放贷,民营企业能获贷的目标。同时将逐步引导民间融资合法化,以此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之难。”
4万亿:跟中小企业关系不大?
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愈来愈明显,中国政府出台各项政策措施积极救市,4万亿元投资计划也顺势出台,并在短时间内引发各省市18万亿元的投资计划。但是,这庞大的投资计划同样引发了对于资源配置问题的疑问,以及对于其救市效果的猜测。 上海出口商品企业协会会长冯郑州指出:“4万亿元投资计划对国有企业是利好,但是对中小企业并没有什么作用。”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产品策略部总经理兼国际业务部总经理陈宪同样表示:“4万亿元的最终效应可能不如1998年时的2000亿元的效应,因为现在中国的基础建设程度远高于1998年,所以拉动效果有限,而且我们目前的房地产仍处于高位。” “到目前为止,中央出台的4万亿元投资计划政策仍没有任何操作层面的效果显现。我们仍需不断地考虑如何有效地刺激消费,如何有效地解决中小企业的生产问题。然而,对于中国经济的前景我们怀有极大的希望,如果全世界经济还有增长的机会,那么无疑中国具有最大的增长机会。”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表示。 他继而指出:“总部经济、创意经济和技术创新型经济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只会是少数地区的‘特权’,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还是制造经济和服务经济。总体而言,在将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的经济还是要坚持走以制造业为主体的混合经济增长模式。”
危机造就中小企业转型之机?
在这场风暴下遭受重创的中小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但是压力背后是动力。我国中小企业很大程度上依靠劳动力的低成本的生存和发展之路越来越走不通了,然而在上帝关上了一扇门的同时总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的,这场金融风暴或许正是中小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时机。 陆雄文表示:“在更长的时间内,以中小私有企业为主体的草根经济是中国经济创新与不断增长的主要动力。但是中国中小企业大多数的商业模式都是可以复制的,缺乏核心竞争力,一旦危机来临就很容易出问题,因此中小企业必须转型才能进一步发展。中小企业必须依靠政府但不能依赖政府,积极对接上海同时积极开拓有层次差异的内陆市场。” “对于众多中国企业家来说,经历阵痛的商业周期,是中国企业通向‘基业长青’的必经之路。中小企业尤其是外贸企业将调整经营战略,提高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升加工贸易档次,来摆脱眼前困难、顺利突围。同时,企业也需要整合外部资源,尤其是人才资源,建立一个稳定的、有效的、有序的、有效率的运作系统。”陆雄文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