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4%
    2008-11-11        来源:上海证券报

  国家统计局10日公布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一。以翔实的数据,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发展壮大,初步形成了功能比较齐全的金融机构体系,对优化资源配置、支持经济改革、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金融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行业

  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金融业从单一的存贷款功能发展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化金融体系,有力促进了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行业之一。
  统计显示,到2007年底,我国城镇金融业单位数为51645个,从业人员389.7万,从业人员是1978年的5.13倍;金融业创造的现价增加值为11057亿元,是1978年的162倍,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年均增长12.9%,比同期GDP增长率高3.1个百分点。
  报告说,金融业占GDP比重由1978年的1.9%上升到2007年的4.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4%。

银行业总资产超过50万亿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银行业成功实现了由“大一统”银行体系向现代银行体系的历史性转变,已拥有近万家法人性质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银行业资产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1978年,我国银行业资产总量不过数千亿元,30年后已超过50万亿元。目前,已股改的国有商业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仅为2%左右,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银行平均水平。
  与此同时,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成功实施,金融宏观调控成效显著,银行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

保险业市场规模增长1529倍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保险市场只有一家公司经营,全部保费收入只有4.6亿元。2007年,全国保险机构达120家,总资产达2.9万亿元,实现保费收入7036亿元。
  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改革开放30年来,保险市场规模增长1529倍,我国已逐步成长为新兴保险大国。2007年全国保费收入超过1980年以来20年总和。

证券业在曲折中快速发展

  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证券机构从无到有,证券业在曲折中实现快速发展,在满足投融资需求、优化资源配置、推动金融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统计显示,2006年末,我国证券业总资产达1.1万亿元,从业人员近8万人,证券营业部近3000家,基金产品321只,形成了直接融资基本业务链条。
  报告指出,经过两年多不懈努力,基本化解了证券公司历史遗留风险,2006年末,扭转了全行业连续四年亏损局面。但我国证券业存在很多基础制度和生产要素的缺失,需要持续推进改革和创新。
  30年来,我国金融业虽得到长足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我国金融市场化程度不高;金融创新能力不足,总体竞争力不强;金融市场发展结构性失衡,直接融资比重低,对“三农”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相对薄弱;金融企业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有待进一步提高。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和改革深入,这些问题将会初步改善,金融业也会得到更好更快发展。
  (综合本报记者和新华社记者报道)

  相关稿件
· 中国金融业面临三大挑战与机遇 2008-11-05
· 中国金融业“补课”金融危机 2008-10-22
· 全球金融业损失总额约合7个工行 2008-10-09
· 谁将扮演美国金融业救世主 2008-09-26
· 专家探讨:动荡时期中国金融业监管向何处走 2008-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