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政协委员呼吁解决技工荒难题
    2008-04-14    作者:刘芳    来源:中国青年报
    “现在的深圳,月薪高达6000元的电梯维修工,招不到人!只要具有中等模具工资格证书,不愁找不到工作!可去年居然有3000名大学生因为找不到工作,又重新到技校‘回炉’,才找到工作。”
    4月9日,在深圳市两会的政协委员专题议政会上,深圳市劳动保障局局长管林根说到激动处,声调不由地提高了很多:“听说过有博士、硕士找不到工作的,听说过高技能人才找不到工作的吗?”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他拿出了详实的数据:深圳目前的劳动力市场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至少有10.5万人。其中具备技能等级的求职人员5.5万人,缺口5万人,高级技工以上缺口竟然达3万多人。
    深圳市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刘洪一对这些数据进行了数学分析:3万多人的高级技能人才缺口中,不少行业,如电子元器件制造、机械冷加工和创意等,对高级技师需求的求人倍率甚至达到了3.77。根据“求人倍率=需求人数÷求职人数”这一计算方法得出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社会上重学历、轻技能的观念相当严重。
    在他看来,所谓的高技能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既要能动脑、更要能动手,既不是单纯的白领,也不是单纯的蓝领,他把这种“应用型白领”称之为“银领”。
    据深圳技师学院院长黎德良介绍,学院2008届毕业生已经基本被企业预订,汽车系的毕业生已经全部被企业预订一空,并且超过一半的毕业生都在大型企业或行业龙头企业就业。
    “庞大的市场需求,却对应先天不足的教育资源,深圳技工招生的录取比例是8比1,也就是说,在8个考生中选择一个,这样的录取比例最直接的原因是技工学校太少。”管林根举例说,目前深圳有6所技工学校,其中只有两所是公办,其他4所都是民办,这与邻近的广州拥有39所技工学校的规模形成鲜明对比。
    一方面是极度短缺的技能人才现状,一方面是职业教育的资源不足,让深圳的技能人才结构形成了极为特殊的“金字塔型”。管林根分析说,“金字塔型”的技能结构,塔底部沉淀了大量可替代性强的初级工,塔顶部的技师却为数不多。高级工以上比例为11.8%,比上海、北京的比例都要低。失衡的技能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制约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与此相对应的是财政投资问题。管林根介绍说,近3年来,深圳财政投资职业培训是3亿多元,民间投资是5亿多元,企业投资20多亿元。他做了一个比较,在同一时段,香港财政投资是60亿港币,上海也有36亿元,也就是说深圳每投资1元,上海就投资12元,香港则投资20元。
    有人提出,如果每年从市外引进1万名技工,就等于建设了6所院校,而6所院校每年的经费投入至少5亿元,因此,有观点认为引进人才更划算。
    对此,有专家持不同意见,市外引进和本土培养一度是解决技工荒的两条路,但是在全国技工普遍短缺的情况下,深圳引进技工困难很多,引进程度和难度都比较大。深圳电子技术学校校长裘一民说,深圳曾经引进过一批技师到水务集团工作,但却因为专业不对口被退回。原来那些技师都是修理飞机的,来深圳却修不了水龙头。他表示,“看来,与地方经济的实际需求相结合进行自主办学应该是必由之路。”
  相关稿件
· 中小企业获准进入矿山开采和国防科技工业 2007-09-18
· “免费”职业教育能否破解技工荒 2007-09-13
· 高薪为何难解“技工荒”? 2007-08-14
· 非公经济可参与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五大领域 2007-08-07
· 张嘉浩:个人可以出资人身份投资国防科技工业 2007-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