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7-11-27 本报记者:潘志贤 杨强 来源:中国青年报 |
|
|
近来,手机市场上出现了一批专门针对老人、儿童等特殊人群设计生产的手机,十分走俏。相比之下,这些手机的销售情况与时下手机市场整体产大于销的现象极不相称。
对此,浙江理工大学心理学教授葛列众近日在河南大学举行的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上进行了分析,他指出心理研究将成为手机生产商市场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客户“量身定做”的手机将成为手机市场上的宠儿。
随着手机生产研究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外品牌的不断进入和竞争,手机市场出现了严重的产大于销的现象。葛列众教授称,2007年国际手机生产展览会提供的数据显示:手机年产量为5亿部,能够消费出去的只有1亿部。而在亚洲,特别是中国的手机生产则面临更大的危机,据英国路透社报道,有35个中国品牌将面临消失的危险。
面对琳琅满目的手机样品,听着销售人员五花八门的功能介绍,很多用户仍买不到自己心仪的手机。“我的手机是去年年底买的,因为我视力不是太好,所以就买了一款屏幕比较大的手机,并附带有收音机功能,但是我根本不需要通过手机来听收音机,所以直到现在这项功能也没有用过,很浪费。”河南大学2006级学生李明告诉记者。
手机市场产大于销,手机功能可用性差,成为了近年来移动产品发展的瓶颈,手机的可用性技术就成为移动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手机可用性研究就是以用户为核心的方案,对用户进行研究以及对手机进行可用性测试。用户研究是心理学专家和手机生产商虚拟手机用户的日常行为,用户对手机外形的偏好以及对手机内部功能需求的一种研究。也就是说,未来通过心理研究的方式制作出来的手机更具备市场竞争力。
“用户可以自主地选择喜欢的颜色、外形设计、PUI功能等,还可以对手机进行原型、标准和售后的考察和测试,以此来选择最适合的手机。”葛列众教授对用户进行了分析,“分析用户的心理,更好地完善手机的可用性,才能提高手机的市场竞争力。”
葛列众教授对手机可用性研究的前景进行了展望。他指出,从起初低级的个性产品,发展到当前的大众产品,再到现在针对某一特定人群化的小批量生产,比如专门为老年人、为儿童设计的手机就是一种表现,但是当前在市场上还仅仅是以专卖店的形式出现,并且这些形式还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较为理想的产品理念应该是为用户定制产品,来满足用户的特殊需要。“诺基亚、三星、TCL、夏新等国际、国内知名手机品牌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但是道路还很长。”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