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条码业务在日韩流行多年,已经成为日韩“无所不在的网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当前世界上条码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现状来看,其已经表现出“无所不在的网络”的发展前景。 2006年是中国的二维码业务产业链迅速形成的一年,轰轰烈烈的二维码业务在2007年继续展开,产业链快速形成。 二维码技术在3G运营最为成功的日韩被广泛应用多年,已经成为日韩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的主要连通媒介。而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进入成熟期,无线网络与有线宽带网络互联互通已成大势所趋。
二维码技术及其在国外的运用和发展
国外对二维码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讯宝科技公司(Symbol)和日本电装公司(Denso)是两大领头企业。在短短二十几年间,全球发展出的二维码制超过100种,其中常见的有QRCode、DataMatrix、PDF417等二十几种。其中QR码由日本Denso公司于1994年9
月研制成功,目前是日本市场主流的二维码技术标准。DataMatrix码(DM码)产生于1989年,在韩国被大规模地运用于手机上网业务中。 在3G网络相当成熟的日本和韩国,手机二维码主要有以下几种应用形式:移动支付、电子票务、条码优惠券等等,人们可以到电影院的网站上下载储存有座位号信息的二维码,在进入电影院时将手机上的二维码扫入读码器即可入场;在旅游景点,人们可以通过手机拍摄景点门口的二维码,即时上网了解景点详细介绍;平面广告上的手机铃声与图片下载也都提供了二维码下载标识。所有这些运用,莫不与无线上网紧密联系。
中国手机条码业务发展现状
2006年是中国的二维码业务产业链迅速形成的一年:2006年5月,中国信息产业部颁布了两项行业推荐标准:GM标准和CM标准,同年中国移动正式推出自己的条码识别业务。轰轰烈烈的二维码业务宣传在2007年继续展开,福建移动在全省范围内正式发售二维码(DM码);成都移动开展积分兑换二维码电影票活动在1天之内就召集了10万用户,二维码在手机用户中获得了一定的知晓度。 但在另一方面,目前国内手机市场上支持二维码扫码上网的手机仅有46款;购买了中国移动二维码及其链接的WAP网站的商家仅有IBM、沃尔沃等数家大型企业,可供用户扫码访问的网站非常有限。
未来的发展方向
虽然日韩的手机条码业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无所不在的网络”已经初具规模,但并不代表我们可以复制日韩的成功经验。在中国推广手机条码业务有几个因素是至关重要的:
价格定位和优惠政策
我国国内手机上网的费用相对于国民收入而言仍嫌太高,价格问题也影响着高端手机的普及。相比于日韩逼近100%的移动电话普及率,我国的移动电话普及率只有30%不到,其中70%的人持有的还是中低端手机。中国运营商可以考虑推出更加优惠的上网业务,使用手机补贴政策,在把用户吸引到自己的业务体系中来的同时,也为3G时代的移动数据业务打下坚实的用户基础。
用户消费习惯的培育
就目前来看,中国消费者对二维码并不太买账,关键在于缺乏好的应用。开发出受用户欢迎的应用内容,是无线通信网络运营商的当务之急。主要的客户群体不能仅仅定位在喜爱好玩刺激的年轻人,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不常出门的家庭主妇以及工作繁忙的青壮年群体开发真正方便人们生活的应用,会把更多的用户吸引到二维码的消费群中来,并在其中停留更久。
产业链的进一步完善
在中国移动的大力推动下,至2007年上半年,二维码已经渗透到了超市、汽车、旅游等多个领域,与此同时,国内的移动支付业务发展却略显缓慢。手机终端的安全级别不够高、手机平台的身份识别难以实现、信用体系缺失、政府和金融机构没有相关的立法出台导致利益模式不清晰,成为制约移动支付发展的几大难题。由于缺乏加密技术,产业链上的主要成员——银行、运营商大部分都持谨慎态度。手机条码商业价值的最终释放,需要终端生产商、运营商、银行和政府的共同努力。 在即将到来的3G时代,无线通信网络与现有的互联网必然结合为一个巨大的整体,形成“无所不在的网络”是大势所趋。而二维码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存储、传递、识别技术,势必成为推广信息社会建设的重要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