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7-04-24 记者:陈为民 来源:《中国青年报》2007-04-24 5版 |
|
|
此次访加,唯一一个与食品安全没什么关系的项目就是采访温哥华冬奥会雪地项目举办地惠斯勒了。从温哥华驱车一个半小时,我们来到滑雪胜地惠斯勒,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的雪地项目大多将在这里举行。
惠斯勒坐落于卑诗省西南海岸,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惠斯勒山成为独一无二的度假胜地。没有严寒的冬季,充沛的降雪,夏季的海风常能吹走难耐的酷暑,使这里一年四季都能以滑雪、垂钓、高尔夫、山地自行车等不同的运动休闲娱乐方式来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
惠斯勒有常住人口1万人,大部分都是旅游胜地的工作人员。惠斯勒和邻近的黑梳山共有滑雪区域3300余公顷,超过200条滑雪道,33条索道的快速索道车可在一小时内将6万名滑雪爱好者送到山上。
我们去惠斯勒时,温格华已是温暖湿润的早春时节,但惠斯勒山却依然有大片地区被厚厚的积雪覆盖,而布满滑雪道的山头,则依然被白雪裹得严严实实。雪道底下,商店、旅店、饭馆等设施鳞次栉比。虽然下着雨,但满身滑雪行头并携带滑雪器具的男女老少依然兴致不减。
除了这些众多的滑雪和餐饮、住宿设施外,奥组委设立的宣传设施却显得有几分简陋。这座小木屋的进口处上方挂着温哥华冬奥会的会标,除此之外,屋外就只有一个简单的模拟的颁奖台,能够让人把这里和奥运会联系起来。进得屋内,不大的房间摆满了各种宣传品,游客可以自取。
据工作人员介绍说,惠斯勒镇是加拿大著名的旅游滑雪胜地,当地政府和百姓都特别关注环境保护的问题。建设滑雪场地都有严格的环保要求,比如对生活在当地的白熊的生活区保护,在建立比赛设施时都必须予以考虑。
另外,大概有三分之一的运动场地将在奥运会举办完后拆除并恢复原貌,这些主要是一些比赛用的辅助场地,需要复原。还有大约20%至25%的越野雪道要保留下来,作为永久性娱乐和体育活动设施为市民及游客服务。
加拿大曾在1988年举办过卡尔加里冬奥会,不仅有冬奥会的主办经验,更有完备的运动设施和交通设施,可以说,温哥华冬奥会一定会是一个十分成功的冬奥会。然而,加拿大人的目光并不仅仅盯在一个冬奥会上。
卑诗省经济发展厅助理副厅长索仁·哈贝尔在为我们介绍筹备冬奥会情况时,记者感到,加拿大人大概还要把冬奥会开成一个经济博览会。
哈贝尔先生还在卑诗省冬季奥组委暨残疾人冬季奥组委秘书处工作,从他的身份就可以看出,加拿大人是如何把经济发展和奥运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而且,他在讲话中几乎句句离不开“经济”、“钱”等词语:“对我们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做好奥运会这个全世界最大的品牌。和北京一样,我们要把我们展示给世界。从经济角度说,办夏季奥运会比冬奥会的花费要多得多。当然,中国比温哥华有钱。”
哈贝尔先生谈了这样一个观点:从国际奥委会的角度来看,办奥运会的成本已经是越来越高。如果不能解决经费问题,那么将来能举办奥运会的城市就会越来越少。
他直言温哥华办奥运会的3个目的:增加就业机会;宣传加拿大的公司;让世人更加了解温哥华这个城市。
2006年都灵冬奥会时,温哥华市就在那里建立了加拿大展厅,共接待了13万参观者,也给了加拿大公司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样,温哥华市也与即将在明年举办夏季奥运会的北京建立了合作关系,计划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东南角建立加拿大展厅。
展厅外观是拱形的,一共由13个拱形组成,象征加拿大的13个省区。展厅面积为2300平方米,其中1300平方米为商业洽谈区,其余是对公众开放的地方。温哥华市已和北京有关方面协商好,该展厅将于明年5月1日至9月30日开放。
哈贝尔先生介绍到这,还是三句话不离本行:“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展厅来增加中加企业的相互了解,并建立联系。这个展厅有商对商的交流,也有商对民的交流。希望更多的北京人能了解加拿大卑诗省。由于一些加拿大企业是第一次到中国来,他们一定会有全新的体验。也希望加企业和中国的百姓、官员有更多的接触,创造商机。”
实际上,哈贝尔先生对他的“经济角色”也毫不讳言:“我是服务于奥组委秘书处的,主要就是考虑产出和回报。从这一角度说,我们就是要让加拿大的公司抓住机会,这众多机会的重要之处就是与亚洲发展良好的关系。温哥华是加拿大与中国距离最近的地方,我们认为,温哥华是中国公司在北美设点的良好地点。希望我们在北京设立的展厅能使大家更好地了解加拿大的多元文化。”
谈到冬奥会,记者问他对于只是举办过亚冬会的中国在这方面有什么建议。他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冬季项目的文化,让更多的青年人了解冬季运动文化,了解冬季运动项目。青年人参加的多了,政府就会有更多的投入,建更多的设施。哈贝尔先生风趣地说:“加拿大是冬季项目开展很普遍的国家,如果你在街上看到有3对行人在交谈的话,那么其中必然有一对是在谈论冰球。”
“我们有很多的冬季运动设施,这使我们能训练出很好的运动员。中国也在建更多的冬季项目设施,但现在最好还是派冬季项目运动员来加拿大训练。”哈贝尔先生仍在不失时机地给他的国家“招揽生意”。其实,目前中国有许多冬季项目运动队在北美地区进行训练。我们在回国的航班上,就遇到了中国女子冰壶队,她们在加拿大进行了几个月的训练。
哈贝尔先生还特别谈到温哥华举办冬奥会三大目标中的一个,即吸引更多的移民。“加拿大人口在减少,希望多吸收移民。当然,我们欢迎的是有技术和教育能力的移民,要考虑他们能给加拿大带来什么样的文化,什么附加值。”就是在谈论移民问题时,哈贝尔使用的也是经济词汇。
为举办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温哥华所在的卑诗省将投入6亿加元,联邦政府的投入也是6亿加元,其余费用则由加拿大和外国企业用赞助形式投入。“与北京相比,我们的投入很少,但我们希望能在不同方面产生回报:让世界了解加拿大,让加拿大公司宣传自己,吸引更多的移民到加拿大来。看奥运会能不能盈利,并不是看其结束时账面上的结余,而是看它给整个国家带来了什么。据我们分析2000年悉尼奥运会,澳大利亚在举办的前4年和后面的三四年间,经济活动是非常强的。我们一定要抓住这样的机会。”他说。
除却奢华,高效务实——这便是记者听了这位经济官员“奥运经”后的感受。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