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意念的发端,最早可以推到康熙四年(1665)左右,蒲松龄二十六岁,因为长嫂的性格泼辣,故兄弟分家,使得他的生活一时陷入贫困的绝境。他描述自己的住家:“一庭中触雨潇潇,遇风喁喁,遇雷霆谡谡。狼夜入,则埘鸡争鸣,圈豕骇窜。儿不知愁,眠早熟,绩火荧荧,待曙而已。”家庭穷到这种地步,屋漏风吹,雷电和野兽竞相来袭,早已非一个安适之地。故蒲松龄开始四处游学,找寻谋生的出路,“半饥半饱清闲客,无锁无枷自在囚”,便是他这一时期的自我写照,而也正是在这一段浪游不安的岁月中,他开始了《聊斋》的写作。
康熙九年(1670),蒲松龄应好友孙蕙之邀,到江苏宝应县担任师爷,深秋时节,他离开故乡远行,从淄川来到了博山县青石关,再经过沂蒙山区、鲁南的沂州、苏北的淮阴,而抵达宝应。这一去,道远路迢,山间的寂寥荒凉,以及山势的险峻和壮观,均给了他极为深刻的震撼以及启发。对年仅三十岁的蒲松龄而言,这更可以说是一趟启蒙的大旅行。当他来到沂州,遇到连日大雨,不得不中断行程,停留在旅店里,而投宿在同一间旅店的,还有一个叫做刘子敬的读书人,两人萍水相逢,一见如故,彻夜长谈。刘给了蒲松龄一本表亲王子章所写的《桑生传》,大约有万言左右。蒲松龄读了之后,大为感慨,遂把《桑生传》改成《莲香》,而这便是《聊斋志异》第一篇完成的作品。
《莲香》其实是一则读者最熟悉的、典型书生与美女的爱情故事。桑生独自一人住在郊外,夜中,却忽然有两个美女,隔日轮流出现在他的房中,其中之一是莲香,另一位是李女。可想而知,这两位美女都不是凡人,莲香是狐狸,而李女是鬼。人、鬼、狐虽然殊途,但却也不妨害他们三人之间亲密的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