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是不是好东西,很多时候也是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的,比如说,垄断行业在价格上的“市场化”,通常就可以理解为“涨价”的代名词,当然不是好东西。
11月28日的《新京报》报道,铁道部副部长陆东福27日下午透露,国家未来会考虑火车客运价格的市场化改革。他解释,目前国家正在研究煤电的价格机制,作为“煤电油运”的重要一环,铁路运价也在国家宏观价格改革的战略布局中。他称:目前铁路的运价还是要经过国家批准,批准之前我们不能做任何变动。至于火车票价市场化改革的方向,铁道部的希望是“保本微利”,陆东福进一步解释:实现铁路可持续发展,应该是在保障公共服务的基础上,也为运输企业的生存发展创造比较好的环境,如果长期运输成本和价格背离,就会扭曲我们交通运输工具的资源分配。
我们经常能听到垄断行业要求“市场化”的声音,当然,“市场化”的,只能是价格,而不是行业竞争。这一点,在水电气等资源性商品中体现得尤其充分,比如说成品油,行业不能市场化、民营加油站的生存空间被“批不到油”不断挤压,可两大巨头却在国际油价上涨的时候不断要求价格市场化。当然,如今国际油价惨跌,两大巨头就不会提价格市场化了,反正这个所谓的“市场化”,总是垄断行业手中的一个面团,想捏成什么样子、什么时候捏,都是他们说了算。
这种“选择性市场化”的习惯一旦养成,尝到了甜头的垄断行业自然就收不了手了,铁道部表示要让火车票票价市场化,不过是习惯使然罢了。
可惜的是,消费者吃亏吃多了,对这套“选择性市场化”的把戏,已经能够轻易地一眼拆穿——你不是说要搞市场化吗?为什么不在列车运营环节引入竞争搞市场化,而单单要在车票上搞市场化?只体现在车票上的“市场化”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已经不言而喻——火车票一旦脱离了政府定价这个龙头,大规模涨价就是一种必然。
我很怀疑,铁道部副部长陆东福在提出“火车票票价市场化”这个构想时,有没有想到铁路运营的政府性质?有没有想过自身的垄断地位?有没有想过火车票的公益性?按照正常的逻辑,身为副部长的陆东福对这些问题都心知肚明。既然如此,仍要抛出一个“火车票票价市场化”的构想,那就只能以极端自利来形容了。如果这个构想是想试探舆论的反应,那么,请陆副部长去各大网站的留言版看看网民们的愤怒,答案就很清楚了。
如今国家正在加大铁路建设的力度,我们知道,这些投资大多是纳税人的辛苦钱,用纳税人的投资来做自己“票价市场化”的生意,铁道部也未免太不厚道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