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服务指南
奥运要闻
不同的眼睛看奥运
一颗小行星命名“北京奥运星”
青岛举行奥帆赛闭幕晚会
乒乓球团体赛有望保留到伦敦奥运会
北京奥运会圆满闭幕
执行总导演陈维亚解读北京奥运会闭幕式艺术构思
各界名人热评北京奥运会:中国将再创辉煌
奥运经济
两岸专家透视“后奥运时代”大陆经济走势
奥运场馆利用 能否再现“中国式奇迹”
“开运金鼓”奥运特许纪念品限量上市
强生视光学苑助力奥运选手优化运动视觉
大众汽车支持北京残奥会火炬接力
魏纪中:北京奥组委预算将是“黑字”
赞助北京奥运:最大收获是品牌提升
 
不同的眼睛看奥运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新华社记者 谭晶晶 常爱玲

发布日期: 2008-08-25

  在33岁的中国羽毛球老将张宁眼里,北京奥运会是一个完美的句号——以卫冕奥运冠军身份结束自己17年羽球生涯划,意味着梦想的圆满实现。而对14岁的英国跳水“金童”托马斯·戴利来说,北京奥运会仅仅是他梦想的起点。
  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说过,奥运会属于全人类。从包揽8金创造历史的美国“飞鱼”菲尔普斯、到饱受战乱之苦险些未能来到北京的伊拉克运动员,从彻夜排队守候在奥运售票窗口的普通中国人、到不远万里为助北京奥运会一臂之力的海外志愿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奥运梦想。

运动员:奥运成就非凡梦想

  “奥运会是让梦想变为现实的舞台。事实证明,不管你的梦想是什么,有多大,你都可以实现。任何事情都有可能。”菲尔普斯这样阐释他心中的奥运会。
  100多年来,奥运会成就了一个又一个英雄。无论是载入史册的坦桑尼亚马拉松选手阿赫瓦里,还是美国短跑名将、“花蝴蝶”乔伊纳,以及“跳水皇后”高敏,奥运会是他们超越自我、享受胜利的舞台。
  但这个舞台从来都不只属于胜者。
  当南非运动员纳塔莉·杜托伊特以第16名的成绩结束北京奥运会女子10公里马拉松游泳的比赛后,观众用最热烈的掌声和呐喊声表达对她敬意。杜托伊特是一位左小腿截肢的24岁女孩,同时是世界上仅有的25个有资格参加奥运会10公里马拉松游泳比赛的女性。
  “对我来说,奥运会是梦想成真。虽然成绩不太好,但我没有遗憾,我倾尽全力了。”杜托伊特说,“我从来没想过自己少一条腿。对我来说,残疾不是问题。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梦想,有自己真正渴望的目标,而不是别人为你树立的目标。”
  阿富汗短跑运动员马苏德·阿齐兹的奥运梦想同样不能拿奖牌来衡量。当其他选手到达男子100米预赛终点时,他还在10米外孤独地追赶。尽管得了个倒数第一,但小伙子的脸上却写满兴奋:“我证明了阿富汗能够派代表参加最高水平的比赛,证明整天在水泥地上训练的运动员,也能够来到奥运会参加比赛!”
  对他来说,梦想很简单,仅仅是一条跑道。“我非常非常羡慕别国的短跑选手,他们都有赛道,而我们没有。如果能有一条好的跑道,我就能提高自己的成绩。我多想跟盖伊、鲍威尔在决赛里会面,肩并肩地跑……”

观众:奥运魅力在于悬念和明星

  奥运会的魅力不仅在成就梦想,也在于其充满悬念。哪个代表团金牌数第一,哪个运动员创造奇迹,哪位名将功亏一篑,哪匹黑马横空出世,都引发观众无穷猜想,吸引着人们的好奇。
  竞技体育的魅力,可以教人神魂颠倒,若痴若狂。变数常常发生在瞬息间,结局常常在终场哨响前被改写,赛场上一切皆有可能。
  “我看奥运会最关注的就是中国运动员的表现。奥运赛场上每次有中国队员的比赛,我的心跳都开始加速,直到悬念揭开之后,我的心情还是难以平静。这就是奥运竞技的魅力。”在“鸟巢”观赛的网通北辰公司员工刘希光说。
  除了比赛本身,奥运赛场上云集的各路明星、大腕,也是观众竞相追逐的热点。菲尔普斯、梅西、里克尔梅、费德勒、科比、姚明……由于“星光”耀眼,他们总能够获得足够多的崇拜、追随。
  “从我小时候第一次看奥运会开始,就被它的魅力深深吸引。篮球、足球、田径和体操都是我最喜欢的项目,世界级明星聚集在奥运赛场,能如此迅速地调动人们的情绪,奇迹常常在刹那间产生,令人眼花缭乱,为之疯狂。”22岁的北京林业大学大二学生李东鹏说。
  奥运会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友人云集北京,在欣赏精彩比赛之余,体验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感受中国风情。
  来华观看儿子跳水比赛的加拿大蒙特利尔老人克里斯蒂娜·德斯帕蒂说:“借助奥运东风,中国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北京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它真大!车站大,机场大,什么建筑都大。真实的中国与我之前想象的并不一样,奥运会让中国更加开放、自信、包容。”她说。

志愿者:微笑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

  现年60岁的旅居加拿大华侨李丽珠,是北京奥运会上年龄最大的华侨华人志愿者。这位精力充沛的老人身兼数职:单号日期是在“水立方”负责成绩打印和分发工作,双号则要到加拿大运动员家属居住的公寓为他们提供帮助。
  “办好一次奥运会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期盼,也是海内外华人共同心愿。能亲自参与其中,觉得非常自豪和光荣。”曾多次担任国际大赛志愿者的李丽珠说。
  无论是白皮肤、黄皮肤还是黑皮肤,无论是大学生还是退休的老人,北京奥运会170万志愿者用热情的笑容和服务向世界敞开心扉,把北京的微笑、中国的微笑向五大洲传递,架起了一道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友谊的桥梁。
  “我们对世界微笑,世界也对我们微笑。”澳大利亚华裔大学生志愿者徐海晴说,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也是缩短中西方文化距离的桥梁。
  谈起在“水立方”新闻中心担任志愿者的感受,徐海晴说,她与身边的志愿者们亲如兄弟姐妹,每天一起奋战15个小时,经常互相帮助,友好的氛围令她印象深刻。 
  “北京奥运对每个人都是一生难得的机会,更是中国向世界展示自己的进步和友好的契机,”徐海晴说,“对一些媒体的挑剔和责备,中国不必太在乎他们说什么,应该更加自信,继续努力走下去。北京以开放心态来欢迎客人,我们做的每一件事,自会有人给出公平的评价。”

新华社 经济参考报
首页
国内
国际
深度
财金
产经
商情
人物
现场
互动
视角
文摘频道
观点频道
Copyright (C) 2000-2008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及新华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新华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新华社网络中心(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ICP01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