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茶产业:异军突起

凉茶产业:离世界级饮料有多远

  一年前,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会长张俊修雄心勃勃地对外界宣称,凉茶有望成为国内惟一与可口可乐抗衡的民族饮料产业,三年内,凉茶业的产量将超过可口可乐在中国内地的年产量。对此外界普遍认为,这是凉茶行业树立的“远大理想”,虽然有些遥不可及,但却可鼓舞斗志。
  然而,不到一年的时间,凉茶业竟交出一份令人意外的答卷:2006年销售达到近400万吨,超过可口可乐在中国内地的销量。“远大理想”成为现实。
    如今,张俊修再次代表行业抛出豪言:“到2010年,广东凉茶饮料销售总量将达2500万吨,超过可口可乐全球销量。凉茶铺还将开到全球,和美国星巴克咖啡屋一较高低。”[详情]
  凉茶行业今年开局打响头炮
  广东将把凉茶铺开到全球去
    凉茶,是岭南人民根据本地气候、水土特性,在长期预防疾病与保健的过程中以中医养生理论为指导,以中草药为基础,研制总结出的一类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等功效的饮料总称。

给凉茶业降火

  “广东凉茶要在三年内超过可口可乐的全球销量。”看到这个消息,让人第一反应就是惊讶。百年企业可口可乐真的这么容易就被赶超了吗?
  据说广东当地某行业协会负责人提出,到2010年,凉茶销售量赶超可口可乐,店铺数赶超星巴克的目标是完全能够实现的。并且某专家还预言广东凉茶“有望成为国内惟一与可口可乐相抗衡的民族饮料产业”。
  其实,别说是全球市场,光是中国北方市场,广东凉茶也是近几年才通过广告打入。原本,凉茶是岭南人民根据本地的气候、水土特性,在长期预防疾病与保健的过程中以中医养生理论为指导,以中草药为基础,研制出的一类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等功效的饮料总称。
    而随着“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广告打响,广东凉茶走出了广东,但围绕着到底广东凉茶是药还是茶的争论也一直没有停止。去年,某专家指出有52种广东凉茶中常用的中草药涉嫌“促癌”的消息更是引发一时的轰动……[详情]
  标准之困

凉茶标准众口难调仍存变数 定义争论颇大

    首个地方制定的凉茶标准已结束第二次向公众征求意见,记者获悉,广州市质监局在日前组织了部分凉茶专家和凉茶企业,对广东省地方标准《植物饮料(含凉茶)》第二次征求意见稿再次进行讨论、修改。据透露,《植物饮料(含凉茶)》标准虽为广东省地方标准,但该标准一旦定稿、通过,将向国家有关部门备案,从而成为通行全国的强制性标准,届时,全国所有凉茶企业均需按此标准生产、销售。不过,有关专家也指出,目前该标准仍为“征求意见稿”,当中的部分内容还未最后确定,还可能存在变数。[详情]

    凉茶标准两年前已酝酿
    2005年7月,《植物饮料(含凉茶)》标准进入初步制定的阶段。2005年11月,标准计论稿出台并随后进入第一次征求意见稿。2006年1月,第一次修改。现时,也正进行第二次征求意见稿。
    凉茶定义业内争论较大
    对于凉茶的定义,目前业内争论较大。根据传统,岭南地区的消费者习惯将中草药煲的茶称之为凉茶,而根据这份征求标准,则认为经认定为食品文化遗产的才能称之为“凉茶”。
    散装凉茶常温下保质12小时
    根据征求意见规定,凉茶在感观上要求无异味、无外来杂质。同时,预包装凉茶液体饮料要求色泽呈浅黄色至深褐色;预包装固体凉茶,要求颗粒色泽呈均匀黄棕色、棕褐色或褐色。
  申遗之争

未申遗成功不能叫凉茶?

    据一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透露,凉茶的定义在业内一直争论比较大,也是会上讨论得比较激烈的问题。根据传统,岭南地区的消费者习惯将中草药煲的具有下火功效的茶统称之为凉茶,这已经是一个历史文化。而根据这份征求标准,认为经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品牌才能称之为“凉茶”,这似乎带有“垄断”意味。[详情]

宣传功效仅是申遗成功企业的“特权”?

    清热解毒、生津止渴、清热祛湿这些功效一直是广东消费者钟情凉茶的一大原因。按照植物饮料(含凉茶)》标准征求意见稿的要求,经认定为“文化遗产”的凉茶产品,在包装上、宣传资料上可使用“经广东省食品文化遗产认定委员会认定的凉茶配方”为专用术语,而其他非经认定的植物饮料,则不得标注功效说明。[详情]

标准存地方保护主义色彩?

    有企业代表在意见征询会上指出,国家认定凉茶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保护整个行业的发展,并非只是保护某个地域的企业,因此凉茶的定义存在垄断行为。标准的制定在于规范整个行业的发展,让各个企业能共同竞争。“我们现在出个广东地方标准,广西也同样可以制定个地方标准来保护当地的企业,互相挟制。”[详情]

散装凉茶常温下保质12小时如何保证?

    有企业代表认为,常温下,散卖凉茶的保质期是12个小时,厂家能保证所有产品在卖给消费者之前是符合标准要求的,但是到了消费者手中,这杯凉茶是否马上被喝掉还是先摆放在某处储存对12个小时的保质期有极大的挑战。如果消费者在12个小时保质期内买的凉茶,却在保质期后才喝,出现问题究竟是企业还是消费者负责?[详情]
  QS标志之困

没有QS标志企业集体被告 凉茶产业何去何从

  盛夏将至,中国饮料产业新一轮市场“狼烟”将现。但是商家间还没有开打,消费者却提前向饮料企业开战了。[详情]
    ■ 凉茶企业集体成被告
  4月25日,32家凉茶企业因为没有QS标志和食品生产许可证,被从事职业打假的徐先生以消费者身份告上了法庭。被告大部分是国内知名凉茶企业。第一场官司在广州越秀法院开庭,“王老吉”、“老军医”等生产企业及3家知名销售商出庭应诉。
    ■ 企业回应:对消费者负责是最好的标准
  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贺庆认为,凉茶就是凉茶,不能简单定义为中药,也不能简单定义为食品,应该称之为凉茶饮品。任何产业和产品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
    ■ 凉茶争霸方向何在
    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方广宏:凉茶目前最主要的市场还是在南方,毕竟南方是凉茶之乡,中国的凉茶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凉茶连中国市场都没有完全覆盖,就更不用说全球市场了。
  相关阅读

2006年凉茶行业分析

海南饮料业缘何失败

    2006年对于凉茶行业来说是个利好年,借助成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气势,凉茶一路走来可谓锐不可当。数据显示,广东凉茶产销量势头正旺,2006年凉茶产量正以40%的增速跑步发展。上半年产销量近300万吨,离预定年产销量350万吨的目标仅一步之遥。并且拉开了“土炮”对“洋枪”之战的序幕,直接叫板洋饮料可口可乐。同时,众多实力品牌一改偏安广东的态度,摩拳擦掌开始在全国攻城略地,在浙江、福建、广西省份迅速窜红,在北京、新疆等地也不乏凉茶的踪迹。据预测,到2010年,凉茶产销量可达6000万吨,成为世界饮料新巨头。纵观2006年的凉茶行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力、扩张、竞争一直伴随其左右。[详情]     在中国经济体系中,如果要给海南找一个优势的话,那就是与海南的热带气候相关的产业。比如旅游业和热带农业。海南也曾经把这两项作为支柱产业,但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建设,旅游业是千疮百孔,全行业亏损。热带农业以及与之相关的加工业则是一年不如一年。[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