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饮料业缘何失败
    2006-11-20    肖华    来源:证券导报

  海南省政府部门现在热衷的是引进大项目和提升城市形象的名片型项目,这些本身是没有错的。但在引进大项目、大企业的同时,应该多考虑一下当地的小企业,特别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
  在中国经济体系中,如果要给海南找一个优势的话,那就是与海南的热带气候相关的产业。比如旅游业和热带农业。海南也曾经把这两项作为支柱产业,但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建设,旅游业是千疮百孔,全行业亏损。热带农业以及与之相关的加工业则是一年不如一年。
  在海南,围绕着热带农业及其深加工曾涌现出一大批优质饮料企业--椰树集团、力神咖啡、椰风集团、恒泰芒果……但现状是这些企业难有更大作为,甚至有的已经衰败。那么,海南饮料行业衰败的原因究竟在哪?我认为主要有:

1、低质竞争,关门恶斗

  恒泰和椰风的芒果汁在市场上消失之后,我们已经很难再见到芒果汁这个典型的海南饮料产品了。现存的海南特色饮料主要集中在矿泉水、咖啡和椰子汁这三类产品上。就矿泉水来说,除了椰树、金盘、水森活三个天天恶斗的品牌之外,海南的小品牌水至少有十种以上:晶慧、海南岛、太阳、五指山、山水、椰浪、马岭、霖碧、兴旺、安吉尔、水仙、六连岭、日之泉……(其中有一些是纯净水)即使不说这些小品牌,就海南的市场规模来说,仅有三家大的生产企业已经严重开工不足,供过于求。在这么多的品牌中,除了椰树有一定的岛外品牌优势之外,其它的几乎全部在岛内进行着低质的恶性竞争。即使是作为行业老大的"国宴饮料"--椰树矿泉水在岛外的影响也微乎其微,也是以海南市场为主要战场。同样是海南的优质水资源,同样是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在这么一个狭窄的市场上,除了价格战,不知道他们还能做些什么。而结果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谁也赚不到钱,谁也得不到发展。就矿泉水行业的特点而言,一般来讲,其销售半径在500公里左右。超出这个范围由于运输成本的缘故,基本上就失去了竞争优势。象娃哈哈、农夫山泉等国内龙头企业的发展战略就是以品牌优势,到全国各地去建厂或者收购兼并其他当地企业。椰树多年的国宴饮料身份,本来是最有能力和机会去走这样一个全国战略的,但结果却不是这样。一方面作为矿泉水主要成本的包装材料近些年疯狂涨价,导致产品成本上升,另一方面出厂价格不断走低,矿泉水这个产品已经到了无利可图的地步。
  咖啡行业呢?在老大哥力神自顾不暇的时候,海南市场上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十多种咖啡品牌:兴隆、福山这些老品牌自不必说,五指山、南国、春光等等同质化咖啡产品不约而同地瞄向了旅游者口袋的同时,他们之间的价格战也就无意中降低了海南这个独特的产品的声誉。走出海南岛,在其他地区的市场上你根本就看不到海南咖啡的身影。面向旅游者一锤子买卖的急功近利思想根本不可能培育出这个行业的龙头企业。

2、政府行为亟待完善

  椰子汁、芒果汁,甚至现在的苦丁茶、白沙绿茶都在走着同样悲哀的道路。我们还有多少资源可以被糟蹋?一个饮料产品的成功带动的是一大批农民的致富,而一个产品的失败,又让多少农民仰天长叹!近些年海南各地纷纷砍伐芒果树改种其他作物的现象还要反复出现多少次呢?
  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行业协会,是政府的正确引导。我看到新疆雪梨的一个例子,由于每年只能销售3个月左右,大量的雪梨烂在地里。农民准备砍掉雪梨去种棉花的时候,地方政府向中央申请到巨额资金建起了现代化的储运、加工企业,把雪梨的销售季节由三个月增加到全年,使得农民每亩地雪梨的收入增加4000元!这样的成功案例很多,山东栖霞的苹果产业、寿光的蔬菜产业等等,无不是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发展起来的。
  但在我看来,海南省政府部门现在热衷的是引进大项目和提升城市形象的名片型项目,这些本身是没有错的。但在引进大项目、大企业的同时,应该多考虑一下当地的小企业,特别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发展热带农产品加工型中小企业才是做实海南经济的明智道路。
  不久前在海南召开了高级别的两岸农业合作论坛,论坛的余温未散,海南的热度已尽。而在福建、广西、甚至山东等省对两岸农业合作兴趣浓厚的同时,最适合与台湾合作的海南却有被边缘化的趋势。海南的农业目前最缺乏的就是台湾的技术和资金,面对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又具体做了什么了呢?

3、投资环境差,难引风投

  在探索海南饮料行业为什么走不出岛屿这个问题时,大家说得最多的原因就是资金短缺。资金短缺当然是原因之一,但不是最重要的根本原因。在目前的中国资本市场上,不是资金短缺而是资金过剩的问题,好项目从来就不缺乏资金。为什么偏偏海南就缺资金呢?主要的原因还是投资环境不佳,项目本身的质地太差。而投资环境是一个综合的因素,金融环境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比如蒙牛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曾遇到资金的瓶颈问题,而内蒙的金融环境也不比海南好多少,但蒙牛能够以自身的项目优势吸引来国际风险投资基金,并很快发展为全国牛奶行业的前三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的原动力就是追逐利润,没有利润的行业永远都会缺乏资金。一方面由于缺乏资金行业盈利能力越来越差,另一方面行业盈利能力差而更加缺乏资金。这样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打破这个怪圈的唯一可行手段就是进行主动的行业整顿。政府应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运用现代企业经营手段,采取吸收、合并、兼并、重组等方法,鼓励有能力的企业走出岛外求发展,使得行业回到正常有序的竞争轨道上来。比如矿泉水行业,一部分根本就达不到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的企业可以长期存在,一方面以低价销售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产品,另一方面,也是对合格产品的不公平竞争。提供优质产品的企业为了保证质量所投入的成本远远大于那些连起码的卫生都不能满足的小企业。恶性竞争的结果是不管瓶装水还是桶装水,海南的价格都是全国最低的。这样的发展结局自然是一个行业的消亡。这就是政府相关部门管理缺失导致的市场竞争混乱。短期来看,关闭这些小品牌企业是影响了眼前的经济发展,而从长远来看,良好的投资环境,正常的竞争状态才有利于企业和行业的健康发展。也是投资者最关心的根本保障。

4、人才奇缺,缺乏创新

  海南的大学入学率在全国排名都是前几位的。但海南却是一个人才严重缺乏的地区。在外地重点大学毕业的海南学生很少有愿意回海南发展的,更不用说外地人才来海南了。长期的发展,导致海南成为一个人才的净输出地区。
  海南拥有全国唯一的热带农业大学,按说热带农业的人才和技术不应该缺乏。但是我们鲜见这所大学对热带农业及其加工业的重大贡献。企业创新更是象神话一样遥远的事情。对海南热带农业技术贡献最大的群体是来自台湾的商人。他们把台湾的优良品种和先进的种植技术带到了海南,而这些人由于海南投资环境的问题有逐渐离开海南的趋势。为了海南热带农业的发展,对台湾商人我们要考虑在重视引进之后是否应该做些什么,让他们能够留得下来?
  不光是技术人才短缺,相比来说市场营销人才、经营人才更加缺乏。营销没有了创新就只剩下价格战了,经营缺乏了创新就只剩下熬日子。这样的企业倒闭是必然的,只有早和晚的差别,这样的行业死亡也是必然的,只有快和慢的区别!

路在何方

  如果我们还不希望海南饮料行业逐渐走向死亡,首先必须是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从解决三农问题和城镇就业问题的高度重新认识和定位海南的热带资源型饮料行业;加大食品卫生管理力度,真正关闭那些生产不合格产品的行业害群之马;给予行业龙头企业适当的关注和帮助,引导其进行更高级别的行业兼并重组。其次行业协会或者相关政府部门必须脚踏实地为农民着想,巩固和加强饮料企业的原料基地建设。第三,饮料企业必须放弃等、靠、要的过时想法,必须做到人员换代、技术换代、产品换代、经营思想换代。即使现在还没有能力放眼世界,也必须放眼全国,彻底抛弃狭隘的岛屿经济思想。只有这样才能走出一条持续发展之路。

  相关稿件
· 凉茶产业:离世界级饮料有多远 2007-04-23
· [市场透视]凉茶产业:离世界级饮料有多远 2007-04-23
· 宁夏枸杞果汁饮料首次进入美国市场 2007-04-23
· 美研究发现:软饮料腐蚀牙齿程度竟比酸液高 2007-04-06
· [以案说法]一家饮料独占一家餐馆,违法 2007-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