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英国伦敦接受《金融时报》主编巴伯专访时谈到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管理问题,对此,本报记者专访了华东政法大学商学院院长、国际金融专家汪康懋教授,请他解读温总理关于外汇储备的一些观点。
“急剧上升”值商榷
记者:1986年,我国的外汇储备只有80亿美元,目前已有2万亿美元。我国的外汇储备为何会急剧上升?
汪康懋:外汇的三大来源是贸易盈余、国内IPO从国外所募资金,外资直投(FDI)。在华外资公司出口量占我国出口总量的60%。外贸盈余虽然是以外汇的名义寄存在央行,其所有权并不在中国手里,因此,外汇储备的定义需要更精准,我国政府有所有权的才可称“国家的外汇储备”,如果剔除掉“外资拥有的外贸盈余”,我国的外汇储备就不能算“急剧上升”。
“二级管理”应采纳
记者:温家宝总理在英国接受访问时说,我们巨额的外汇储备是需要加以经营的,有关方面正在研究外汇储备如何使用。你在1986年提出外汇储备“分级管理”的观点,目前有什么新思路吗?
汪康懋:由于我国的外汇储备上升过快,我在专著中早已建议要分两级来管理。目前的2万亿美元,可分为两块,一块5000亿美元成为一级储备,履行“保卫货币”职能,二级储备是国家投资储备,以盈利为目的,1.5万亿美元如果放在一个机构运营,就会形成主权财富基金投资受阻的情况。我的建议是把它打散成1000个私募基金来运营,每个基金规模是15亿元。实体经济的投资手段方面,我提议,与新加坡的两家公司:政府投资公司(GIC)、淡马锡控股通力合作,他们以稳健投资东亚的实体经济而闻名。
“离岸特区”是良策
记者:中国政府是否打算使用部分外汇储备刺激国内经济增长,比如说用于财政投入。对于外汇储备兑换成人民币投资,你怎么看?
汪康懋:对国力强大的国家来说,本国货币足够坚挺,就可以发行货币。中国已经到了这个时候了,国力强大,通货膨胀率又较低,在对经济没有负面影响的情况下,就可以通过发行人民币进行国内投资,从专业角度来说,不需要用外汇储备兑换为人民币再进行投资。 另一方面,如果离岸特区(指设在某国或地区境内但不受该国或地区金融法规管制的金融机构的区域,主要从事离岸金融,出入需用护照)得以顺利推出,特区内用美元投资,外汇储备的境内投资就有“用武之地”。我认为,离岸特区目前到了推出的适当时机。 境内之前设立的几大经济特区都不具备“离岸特区”的特点。离岸特区模式在国际上有不少例子可借鉴,就近就有新加坡的巴淡岛、香港特区的经验,这些可加快推动离岸金融的发展和离岸特区的形成。
“经济模式”待转变
记者:温总理在本次访问中提到:“我国将在两年内投入4万亿元人民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我们将投入6000亿元来推进科技创新。群众是否消费在于他手里有没有钱。”你怎么解读?
汪康懋:总体来看,我国经济经过了30年运行以后,国家政策显示,当前的经济模式要从以“投资”为主改为以“民生”为主。 我认为未来的经济模式可以是:国家成立高科技公司,以企业方式运营。由国家牵头开展科技研发,把科技成果转为民用,民营企业家便能从国家大规模科研中受益以利产业升级。另外,国家要总结我国各级政府顽固的投资冲动症,放弃盲目的大项目,而将投资重点改为以民生项目为主,不但符合科学发展观,而且可弥补人民被经济边缘化的隐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