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须操心经济好转“模式复归”
    2010-04-27    作者:肖功俊    来源:新快报

    随着第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的披露,珠三角各市的GDP、财政收入、进出口贸易等几乎全面强劲增长,可谓形势大好。政学两界在欣喜之余,也存在各种担忧,其中最让人关注的当属“传统模式复归”。其理由是,在出口全面回暖的情况下,企业失去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压力,进而失去转型升级动力,导致传统模式复归。
  这种“复归”在他们看来,显然意味着“倒退”,然而,所谓的“复归”是需要以经济模式“已经转型”或“正在转型”为前提。否则,模式未变,何来“复归”?
  然而,在我看来,完全谈不上“已经转型”。我想问,在这场危机中我们到底做了些什么?是发现了新的“金矿”,还是实现了“技术革命”,或者在经济管理和体制上实现“重大飞跃”?如果没有,我们如何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将持续几十年的“老模式”脱胎换骨?因此,“已经转型”是难以站住脚的。既如此,从“已经转型”复归到以前状态似乎不可能成立。
  那么,就是从“正在转型”复归到以前?好像也不可能。不过,“正在转型”倒是事实,因为企业是趋利的,转型是为了赚钱,这种以赚钱为目的的转型,企业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与金融危机关系不大。
  鉴于此,担心“模式复归”似无道理,倒是应该反省,我们到底为“模式转变”做了些什么?然而,作为企业界人,说实话,除了听到政学两界的“吆喝”之外,我真的觉得什么也没做:用工体制未变,外来工还是外来工;员工生存状况未变,还是在车间宿舍饭堂之间旋转;我们的生产力也没有根本提升,劳动力密集还是照样密集,招工难就是明证之一;我们的金融体系也没有变,中小企业融资还是一句空话……
  因此,我无法分辨何为“传统模式”,何为“现在模式”。换言之,金融危机对“模式”影响甚微,“现在”和“过去”没什么明显区别,当然不存在“复归”之说。
  依我看,既然企业能够存活,就足以说明其模式与市场相适应,如果真的存在“复归”,那就说明“现在模式”与市场脱节,也应该“复归”。
  而且,我深信,在我们的经济体制、户籍制度、金融体系及技术条件等无重大改变的情况下,不大可能产生“全新模式”,就算以“扶持手段”推动“模式转变”,也不大可能大面积见效,既然“扶持”无须偿还,当扶持撤销之后,“复归”也难避免。
  因此,窃以为,我们无须操心经济形势好转引发“复归”问题,就算真要“复归”也没法防止,就让它回归好了。要操心的是,我们何时能够建立经济转型的“软环境”:公平、平等、自由竞争的经济秩序,灵活开放的金融政策、人才政策、合理的税收体制及廉洁高效的政府服务等。

  相关稿件
· 天弘基金:经济好转支持股指向上 2009-11-20
· 三大利好“消炎” 经济好转“治本” 2008-09-19
· 宏观经济年报提醒支持政策该提早退出 2010-01-22
· 国企利润猛增佐证宏观经济利好 2010-01-21
· 2010宏观经济政策正常化 2010-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