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户籍改革为何从上海破冰
    2008-07-04    作者:童大焕    来源:新闻晨报

  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的消息称,上海户籍制度开始松动,浦东先行居住证转办户籍,这为上百万持有上海居住证的人士正式成为“上海人”打开一丝希望的缝隙。

  我国大城市户籍制度改革多年来滞后于经济发展和公民权利发展的需要,今天终于在上海破冰,殊为可喜。为什么是上海,而不是北京、广州?客观上看,是上海大规模引进人才的需要和严重的老龄化隐患成为推动上海放松户口制度的一个关键因素,但这样的问题在北京、广州同样存在。上海先行的秘密,说到底还是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的结果。诚如凯恩斯所言,既得利益对社会的影响,还远不如思想观念春风化雨的力量大。早在今年“两会”上,市长韩正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完善居住证制度,逐步建立与户籍相衔接的机制”。当下,包括市发改委等在内的上海市政府多个部门,正在就有关户籍政策改革问题展开紧锣密鼓的调研,更大范围内的户口改革政策和人才吸引措施改革即将在上海起航。
  虽然对于此项改革,浦东也相当谨慎,并没有大面积张开口子,而是先为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金融等领域的单位高管、主要研发人员、技术骨干、学科带头人优先解决户籍,然而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我相信,经过实践的检验,人们对改革不确定性的恐惧渐渐消除之后,户籍改革的大门只会越来越宽。上海的户改,不仅赶上了时代潮流,而且必将引领北京、广州等其他大城市的户籍改革。它不仅影响到当前的人才引进和社会保障基金的充实,更将直接影响到未来几十年上海的持续快速发展。
  当今世界,城市尤其是发达大城市人口发展的一个总趋势,就是人们的生育意愿越来越低,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未来社会能否可持续地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成为一个必须未雨绸缪的重大前瞻性问题。上海全市户籍人口已经连续15年出现负增长。北京至少连续五六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零。上海已成为全国老龄化最严重的城市,其次是北京。北京、上海户籍中小学生的入学人数连续多年都以两位数的百分比递减。如果今天的我们不能为未来 “储备人才”(而不是储备物质财富),将来没有足够的人为社会和老人创造财富,今天的繁荣和富裕就有可能只是昙花一现。很多自然资源短缺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日本,都纷纷通过人口引进(不是人才引进)、延长退休年龄、鼓励生育等措施应对挑战。目前我们后两个条件都不具备,最可行的就是通过户籍改革,引进人才和人口。在史上规模最大的中国城市化背景下,大城市若抢占先机,机遇其实远远大于挑战。
  因此,从持续提供高素质人口的角度考虑,户籍改革不仅要着眼于当代,还应着眼于未来。这其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配套改革我们的教育。让更多外来人口子女通过获得本地户籍,与本地孩子站在平等的起跑线上,彼此交融,一起读书,一起高考,一起就业,将是户籍改革水到渠成的硕果。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通过教育改革,全面开放教育市场,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使人才兴国、人才兴市有切实稳妥的实现土壤和途径——应当看到,在这些方面,我国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把户籍和教育都放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必将境界天成。

  相关稿件
· 东莞向12万低收入户籍人员发红包每人千元 2008-06-26
· 东莞发红包应跨越户籍障碍 2008-06-26
· 深圳户籍改革,教育有所期待 2008-06-17
· 珠海的“户籍新政”应三思而行 2008-04-18
· 户籍福利与流动权利并不天然矛盾 2008-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