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银监会发布了《关于调整商业银行存贷比计算口径的通知》,该通知对于存贷款计算的口径进行了调整。我们认为,这次管理部门对于存款口径做加法,贷款口径做减法虽然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降低银行的存贷比指标,增大银行对于实体经济的贷款投放,但由于管理层的谨慎,这次调整幅度较小,对于银行经营及金融市场的效果都十分有限。
存贷比指标调整势在必行
今年以来,银监会就多次表示要改进宏观审慎管理指标和存贷比管理办法,最近的一次是今年6月,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谈到,中国将在适当时候恰当微调政策,包括调整相关存贷比等,虽然75%的红线不能突破,但会考虑根据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对存贷比的分子、分母内容进行调整。
自此,市场就有较强的存贷比指标将要调整的预期。毕竟,目前无论从银行自身的资产负债结构、经营模式还是金融经济形势来看,调整存贷比指标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首先,目前存贷比指标的有效性大大减弱。如存贷比指标并不能很好地抑制信贷扩张,这一方面是由于银行为了规避监管,通过理财或同业融资等方式投放了大量表外贷款,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银行贷款的资金来源除了一般存款外,还有更多的负债来源,包括同业存款和债券等;再如由于存贷比没有充分考虑不同存款的流动性特点,也没有充分考虑不同贷款的流动性特点,存贷比指标已经不是一个理想的流动性指标。去年的“钱荒”就是例证,一些银行虽然表面上存贷比达标,但是由于它们在同业资金运作方面短借长投,不断通过滚动短期融资投向较长期限的类信贷资产,这就导致它们难以抵御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变化。
其次,僵化的存贷比指标对于金融市场及经济发展的负面作用越来越明显。如存贷比指标明显影响了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例如,当存贷比触及上限,这时央行即使通过货币市场投放资金,促使金融市场利率水平走低,但由于银行受存贷比指标限制难以扩大信贷规模,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也难以降低;再如存贷比指标的运用还从多个方面助推了目前社会融资的成本的上升:银行为了存贷比指标考核达标,不得不月底大力吸储,这无疑推升了社会资金的成本;银行受存贷比指标限制,不得不以绕道的方式向实体经济部门投放资金,这种链条较长、不透明的融资方式无疑会增大实体经济部门的融资成本。
指标调整终于落地
这次银监会的调整则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形势的需要,政策的实施会使银行及金融市场多方面受益。
第一,目前的存贷比监管按照本外币合计口径进行考核,调整后将对人民币业务实施存贷比监管考核,本外币合计和外币业务存贷比作为监测指标。考虑到目前外币有着更大的信贷扩张空间(商业银行缴纳的外币存款准备金率只有5%),外币不纳入存贷款口径后,也更有利于刺激银行做大外币信贷业务。
第二,此次贷款口径调整除了之前已扣除的3项外,如支农再贷款、小微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三农”专项金融债对应贷款等,还增加了3项扣除,据此计算,商业银行还可以多出大约8000亿元用于信贷投放。而这只是静态的,若考虑到一年期以上金融债发行所对应的贷款不计入口径,这将鼓励银行更多发行此类债券用于特定的符合管理层政策导向领域的贷款投放,则未来该政策调整还将释放银行更大的贷款投放空间。
第三,存款口径方面主要将银行对企业、个人发行的大额可转让存单纳入。虽然目前银行还未发行针对企业和个人的大额可转让存单,该政策对短期没有影响,但动态来看,它的影响将会逐渐体现:如考虑到大额可转让存单流动性强,它的收益率通常比理财产品低,这也有助于拉低银行资金成本,从而也有利于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企业或个人大额可转让存单纳入分母后,将会激发银行发行可转让存单的热情,这也使得银行负债成本更多地由市场来决定,从而有利于存款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推动。
指标调整低于市场预期
尽管管理层迈出了存贷比调整的重要一步,但是总体来看,这次存贷比指标调整还是在多个方面低于市场预期。
第一,管理层严格限定了可以扣除贷款口径的贷款种类:首先它们必须都具有明确稳定的资金来源,这就能最大程度上保证了银行贷款资金运用与负债数量和期限的匹配,从而减少了存贷比指标放松后银行扩张信贷而容易产生的流动性风险;其次,贷款口径扣除的贷款大都有明确的贷款投向要求,这无疑也表明管理层更希望银行将更多的贷款资金定向投放于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的领域。
第二,同业存款未被纳入存款口径,这也充分体现出管理部门多方面的谨慎心态,不希望存贷比指标过大的调整引发银行较大规模的信贷冲动,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同业存款规模巨大,若计入一般性存款无疑会较大程度上刺激银行信贷冲动,不符合目前微刺激的政策导向;目前大多数同业存款稳定性不够,纳入贷存比反而不利于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控制;目前各部门正在落实同业业务监管,若把同业存款纳入存贷比考核,容易再次激发银行扩张同业业务的热情,从而干扰监管实施的效果;同业存款纳入存款指标也容易引发监管套利,如一家银行存贷比压力比较大时,完全可能把资金拆借给非银行金融机构,然后非银机构再存回来扩大银行的同业存款来实现监管套利。
而这就使得这次存贷比指标调整的效果比较有限,未来在经济及金融形势进一步发展,如外汇占款对于存款新增的贡献继续减少,利率市场化导致的金融脱媒更加严峻,实体经济的疲弱需要银行进一步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等情况下,存贷比调整也将有继续加大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