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大热。
现在,除河北出台了相关的规划,京津两地以及国家层面的规划尚未公布。这个事情一定要有顶层设计,否则有可能跟环渤海经济圈和环首都经济圈一样,停留在纸面上。
顶层设计要解决什么?解决一亩三分地的问题,解决地方GDP主义的问题,解决与产业和企业如影相随的税收问题。这是一体化中实实在在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超越京津冀的权威和机制来推动此事,一亩三分地的思维惯性还是难以克服的。
对此,有专家建议,成立京津冀一体化小组,专司领导和推动这个事情。在我们的政治体制中,小组模式占据很重要的地位,执行力很强。我们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也是成立了一个领导小组。
京津冀一体化中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北京的过度发展和天津河北的相对落后。如果将京津与河北相比,这种差异性更为明显。2013年北京和天津的人均GDP分别是9.4万元和10.2万元,而河北只有3.9万元。在北京周围,环绕着河北的25个国家级贫困县,超过200万的贫困人口。
北京的过度发展,既是行政级别使然,也伴随着市场化的结果。人们常说,官大一级压死人。城市也是一样,官大一级的城市,在资源配置方面也是具有压倒性优势。在这个先天占优的情况下,后天的市场化,也只能是愈来愈强化这个优势。所以说,京津冀一体化这个事,如果就现在而言,放手让市场来做,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只能是背道而驰,不是一体化,而是一枝独秀了。
因此,在京津冀一体化上,市场是失灵的,政府需要出手矫正。如何矫正?将公共资源摊的更平均一些,将北京的一些公共资源拿出来,疏解到天津及河北。对于北京而言,这也是治理大城市病的必然结果。最好的资源在北京,必然吸引自由行动的人聚集于此,再好的资源也架不住人多,也架不住透支。
既然是疏解,就不能只疏解坏的,也要拿出一些好的公共资源,才能使一体化成为三地共同的动力,而不只是压力下的选择。对于北京而言,将动批外迁能够下决心,而将高端制造业外迁,则不是一件容易断腕的事情。按理说,北京已将自己定位为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对外交流中心,并没有提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那么,地处北京的高端制造业是否也可疏解出去呢?答案是没想象那么简单。这是一个太复杂的过程,兼有经济和政治方面的双重考虑。人员怎么给个说法,税收怎么来平衡。对此,即使有充分的调研和判断,也需要有足够的决心和智慧。
惟有顶层设计才能为这些棘手难题提供行不行和怎么行的答案。京津冀一体化最终的目标,是一起将蛋糕做大。然而,在京津冀一体化启动的初期,顶层设计要解决好怎么分蛋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