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晰权力边界 清淤房市噪音
2013-09-12   作者:21世纪经济报道社论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分享到:
【字号
  规避风险是市场主体的本能,即便没有政策“呵护”也会自发实施保护举措。
  房企再融资开闸信号渐次明晰。据报道,上周证监会上市一部已正式致函沪深两大交易所,就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再融资涉及房地产业务提交的相关报告提出了具体的申报要求,这预示着未来房地产调控将由行政强制指令向市场主导方式转型。
  不可否认,在以长效机制代替短期政令的过渡期,楼市博弈会演绎得更为微妙和复杂,但楼市调控却不能因此而忽视对制度层面的深耕。时至今日,房企上市、再融资和并购重组已被停滞三年有余。其政策初衷本是通过收紧房企融资链,倒逼其加快楼盘销售节奏,进而增加房源供给、遏制房价飙长之势。实际结果是,直接融资大门的封堵并未切断房企供血渠道,信托业和银行理财产品共同造就的影子银行缓解了房企资金循环之困。如今,房价没有应声而落,影子银行扩容却催生了新的风险隐忧。可见,决策部门与其纠结其中,不如将房企再融资的决策权交还给市场,集中精力向制度痼疾“攻坚”。
  值得一提的是,厘清市场与政府的边界并非易事,即便是在发达国家也需在反复试错中寻求正解。一个典型案例就是,被指为美国次贷危机始作俑者的房利美、房地美目前正面临转型,长期以来由政府主导的“两房”将由私人资本所取代。“两房”由盛及衰的现象表明,在处理房市和金融市场间的关系上,私人部门往往更具敏锐的嗅觉,更加懂得如何在盈利和风险之间拿捏尺度,政府部门喧宾夺主之举只会破坏市场自身规律,无益于加速两者融合的进程。
  事实上,国内商业银行虽是货币政策的执行窗口,却也经常表现出对行政指令的漠视,此前无论是自动收紧银根,还是公开警示房贷违约高风险,都是出于自身经济利益考虑而为。近期,在货币政策未明示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收紧房贷的趋势也愈演愈烈,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合肥等城市相继传出银行暂停房贷的消息,二手房贷款更是成为停贷重灾区。虽然银行方面普遍的说法是额度紧张,但其实银行对房贷风险的警觉才是关键。可见,规避风险是市场主体的本能,即便没有政策“呵护”也会自发实施保护举措。
  以此观之,国内房企再融资的重启,可视为主管部门对市场自主调控、判别能力的一次投石问路。不过,中国经济在近十几年来已在增长上形成了房地产依赖症。数据显示,地方财政与土地出让金收入和相关房地产税费收入息息相关。这使得房企在获得低成本融资的入场券之后,是加快楼盘供应速度,抑或竞相高价拍地、推高房价?最终的演绎方向还需视基础制度环境而定。
  因此,针对楼市长期优化的政策措施应尽快推出,其中的核心并不是对市场逆势行为进行亦步亦趋的惩戒,而是要强化政府责任,以此对房价暴涨基础形成釜底抽薪式的打压,如提供更多保障房建设,改革土地供给以改变地方政府的垄断,优化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分配制度,避免土地财政左右行政决策等等。与短期的惩罚性措施对比,这些措施更能切中楼市问题要害,最终避免大起大落的楼市波动循环,而一旦房地产业摆脱了各种“噪音”的困扰,将会按市场逻辑有序运行,届时房企再融资行为也不会再成为舆论热议的焦点。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美国住房市场复苏势头减弱 2013-08-20
· 矫正房市错位预期,疏导市场扭曲性亢奋 2013-08-01
· 美国房市强势复苏是否再度吹起地产泡沫? 2013-06-19
· 二手房市场渐回暖 后市价格下降可能性不大 2013-06-06
· 中国信贷激增或为房市埋隐患 2013-05-20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