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改革宜用增量思维纾解民困
2013-03-18   作者:21世纪经济报道评论员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分享到:
【字号
    每年的两会,当舆论冷静下来深思时,绕不开的始终是社会民生议题。例如公费医疗改革,最近就被好几位政协委员一再提起。在北京、天津、南京和重庆等大城市,公费医疗被逐步取消、并入医保的同时,均推出了一些类似于“补充医疗保险”的措施,这类“二次报销”的做法使原本享受公医待遇的群体,在公医改革后仍享有高于普通民众的报销比例,引发了关于医疗资源公平性的讨论。
  众所周知,公费医疗在报销比例和可报销药品目录等方面都远较医保优越,因此改革公费医疗、将之并入医保,是一种通过削减优势群体既得利益而取得的公平,阻力有多大不难想象。显然,“二次报销”正是为了缓解这种阻力而推出,但又实际上抵消了改革的意义。“二次报销”的出现,其实正好说明了公费医疗改革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如果一下子很难推动,那么现实情况下,阻力更小的做法应该是以“增量改革”的方式推进,亦即提高现有医保群体的报销比例和报销目录,逐步令医保与公费医疗的报销水平看齐。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医疗保障体系进行系统性重构,逐步取消公费医疗制度,建立起一个合理公平有效率的医保体系。
  诚然,进行“增量改革”意味着提高报销比例,核心就是要政府加大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近日,在两会的一个记者会上,相关官员透露,过去四年,中国的财政对医疗卫生累计投入22427亿元,如果按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计算,中国的比例是12.5%,这个比例不仅高于希腊、瑞士等这些发达国家,也高于俄罗斯、巴西、南非这些金砖国家。
  过去二十年来,中国医疗投入偏低一直广为诟病,相关部门敢于拿出账簿和其他国家作对比,这是一种进步的态度。然而,医疗开支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其实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比较方式,因为当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低时,医疗开支占的比例再大,实质数值还是偏低。更重要的是,医疗卫生的总开支包括了公共医疗开支(在中国包括了大家每个月掏钱供的医保)和私人医疗开支(也就是完全自费部分)两部分,政府到底承担了多少责任主要看前者。如果用这些标准来看,中国的在医疗卫生方面的公共投入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进行国际比较,不妨使用统计口径经国际组织校正后的指标,对比会显得清晰很多。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2008年到2010年,中国的医疗总开支占GDP的比例分别为4.6%、5.1%和5.1%,如果仅计算医疗卫生方面的公共开支则只有2.3%、2.7%和2.7%。也就是说,在这三年里,在看病埋单方面,以医保为核心的财政投入从50%轻微上升到53%,换而言之,已经买了医保的老百姓还得再掏腰包的比例仍然在一半左右。对于在过去几年看过病也报过销的读者而言,这个比例相信非常接近现实。
  倘若用医疗卫生方面的公共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看,那么希腊、瑞士、俄罗斯、巴西、南非这几个国家,它们在2010年的数字分别是60%、59%、63%、47%以及44%,中国医疗卫生的公共开支仅与巴西持平,略高于南非,远不及希腊、瑞士与俄罗斯。诚然,中国与上述国家在社会文化传统和经济发展模式上都有相当大的差异,不宜简单横比。更适当的做法应该是拿中国与其东亚邻国,例如日本、韩国、蒙古相比。根据世行数字,这三个东亚国家在2010年的公共医疗支出分别为7.8%、4.1%与3%,均比中国的2.7%为高。加大投入依然有很大的空间。要在“看病难、看病贵”等方面纾解民困,中国略有进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美国医保改革对我所持美国债有何影响 2009-11-11
· 美医保改革影响中国持有美债的利益 2009-10-10
· 美国政府决心推进医保改革 2009-03-08
· 我国三大医保改革方案的利与弊 2007-03-05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