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方案:预防与小病优先、资金由政府拨付给医院 社保部方案:大病优先、资金由政府直接拨付给个人 科技部方案:整合医疗资源、医院对患者健康“包干”
岁末年初,媒体先后公布了三种医改方案:2006年12月由科技部批准立项的国家软科学“四一三”医保帮困课题组,响应国家发改委“我为医改建言献策”的倡议,在《中国经济网》上以《创建中国医改模式的基本思路》为题,发布了其医改方案;2007年元月众多媒体通过报道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公布了卫生部的医改方案内容;2007年2月《21世纪环球报》报道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医改方案的主要内容。笔者根据上述三种医改方案的主要特点将其分为三种医改模式,并对各种模式的利、弊作粗略的比较分析。
关于国家卫生部的优先保预 防和小病、投资供方的政府主导模式
该方案是以建立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医疗保障体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公立医院管理制度为四大改革构想;而其核心则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基本作法是:预防保健和小病治疗(即基本卫生保健)均由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如农村卫生机构和城市社区卫生机构等)分别免费和按成本收费提供服务,医疗卫生机构所需经费(包括业务经费、人员工资等)全由政府提供;一般大病靠社会医疗保险(含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费用由政府、用人单位及个人承担;而重大疾病求助于商业医疗保险,保费完全由个人和用人单位承担。也就是说,政府的投资重点是预防保健和小病治疗,除了其资金基本完全由政府提供,资金也由政府有关部门分配给由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即“供方”),基本药物也由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生产和配送。
该方案的优点:
一是由于政府重点投资预防保健和小病治疗,一方面有利于增强民国对疾病抵抗能力,让更多的人少生病、不生病;另一方面有利于患者的早诊断、早治疗,防止小病拖大、短病拖长。这样,不仅能缓解大医院的就医压力,减少患者的痛苦,还能降低国民健康成本,减轻政府、单位和个人的经济负担。 二是如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即疾病预防和小病治疗),由政府投资供方,并由政府主导,更能充分利用政府高度集中管理的组织制度优势,实现基本医疗卫生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该方案的缺陷:
一是政府优先保预防保健和小病治疗,而一般大病靠社会医疗保险,重大疾病求助商业医疗保险,可是,尽管近年来中国财力有所增强,但财政投入医改的资金不可能是无限的,如果政府将投资重点放在预防保健和小病治疗,就会削弱政府对社会医疗保险的投资力度,那么就会有大量患非小病的普通百姓(尤其是贫困百姓),因个人和所在单位经济条件所限,买不起社会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或保障水平不高而病无所医。众所周知,给百姓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风险的并不是小病,而是大病。 二是如果政府将大量的资金投向供方(即完全由政府包办的医疗卫生机构),由于资源的高度垄断和“大锅饭”机制,必然会严重影响医疗服务质量;同时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必然导致医疗卫生资源供不应求,到时看病就得排长队,有权、有关系的可以无病开药、小病大治,而普通百姓依然是看病难。尤其是如果再像计划体制下的公费医疗那样费用增长过快,导致政府不堪重负而难以为继,最终使“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无法兑现。 三是如果基本医疗(即小病)和非基本医疗(即大病)分别由不同的医疗机构提供服务,并由不同的渠道提供资金和不同的政府部门主管,那么,何谓基本医疗?何谓非基本医疗?又由谁来界定?尤其是医疗机构为了减轻各自的费用压力,必然会出现推诿病人,尤其是危重病人的现象。 四是中国医疗卫生资源总体过剩,但结构扭曲,一方面有大量资源闲置,而另一方面资源供不应求。多年来,政府一直试图通过行政干预方式,让医疗卫生资源和病人资源合理、有效流动。如果机制和体制问题没有解决,仅靠政府简单增加对医疗机构的投入,不仅百姓看病难问题得不到解决,医疗卫生资源闲置状况还会进一步加剧。
关于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优 先保大病、投资需方的市场主导模式
该方案是由政府对公共卫生承担全部责任;由公共支出(政府财政和社会保险)为疾病风险承担主要责任,个人承担部分责任的二层架构的制度设计。其核心是: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全民医疗保险制度。其基本作法是:政府投资除用于公共卫生服务外,主要用于帮助城乡居民建立包括大病和小病在内的医疗保险制度;政府的投资重点是为城乡居民尤其是贫困居民建立大病医疗保险;政府将资金(包括医疗保险和大部分公共卫生费用)投向需方(即城乡居民),由居民在一定范围内的相应医疗卫生定点机构中(包括公立和民营、大医院和社区卫生机构等)
自主选择公共卫生和医疗保险服务。通过市场机制,让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竞争。
该方案的优点:
一是因大病与小病相比,大病除了给家庭带来的风险更大,而且给社会带来的风险也更大。除了政治风险外,还有宏观经济风险。居民为了应对大病医疗风险而储蓄,这对启动国内消费产生严重影响。如果优先保大病,更有利于化解大病给家庭和社会所带来的风险。 二是如果政府将资金投向需方,用于帮助城乡居民建立全民医保制度和公共卫生服务制度,并将政府的投资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倾斜,就会大幅度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的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购买能力,医疗卫生资源自然就会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流动,即使通过市场主导,同样可以实现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公益性和可及性。
该方案的缺陷:
一是因政府投入医疗卫生的资金有限,如果政府投资重点放在大病保险上,必然会减少对预防保健和小病治疗的投资,那么就会影响医疗卫生机构对做好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影响小病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二是由于医疗行业与其它普通行业不同,具有供(医)、需(患)信息高度不对称的特殊性,如果继续采用简单的市场化运作方式,医疗机构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不仅会向患者提供过度服务,而且会通过医患合谋违规套取医保基金获利。事实上,多年来医疗保险中的滥开药、滥检查、乱收费、药价虚高和保费流失现象有禁不止,甚至日益严重,而政府相关部门至今未找到一种有效遏制方法。如果仅靠政府加大社会医疗保险投资力度,不可能有效遏制医保费用的浪费和流失。 三是根据有关媒体报道,经劳保部测算,用于全民公共卫生和医疗保险的资金,只需财政投资2600多亿元(非常巧合的是,卫生部测算结果同样是2600多亿元,但覆盖面比劳保部更小),并让具有一定经济能力的10亿人平均出资280元既可。而这一测算结果是依据卫生部公布的2004年我国卫生总费用7590亿元这一数据。可是近年来,因百姓看病负担过重,卫生部还公布过另外一个数据:有48.9%的人有病不就医,有29.6%的人应住院而不住院。如果实行全民医保,让国民“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权利,百姓有病都看病,该住院的都住院,那么全国的门诊费用要上升一倍左右,住院费用要上升60%左右,2004年的卫生总费用至少要突破一万亿元。这样,财政需要的投资远不止2600多亿元,国民个人出资也远不止人均280元了。如果国家仍然继续延用那些已被实践证明效果不佳的传统的医疗保险运作方法,全国卫生总费用增长势头得不到有效控制,财政是无力为全民医保买单的。
关于国家软科学课题组的防病与治病融为 一体、开源与节流双管齐下的创新型市场主导模式
由国家软科学“四一三”医保帮困课题组提出的医改方案是:通过理论和措施、医疗卫生机制和体制的创新,将防病与治大、小病融为一体,让开源(即加大政府投入和盘活现有大量闲置医疗卫生资源)与节流(即最大限度控制医疗卫生资源浪费和流失)双管齐下,在大幅度降低费用风险的同时提高保障水平。其核心是:建立既能让政府和企业掏得起钱,又能让百姓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的全民健康保障制度。基本作法是:首先在省会以上城市建立若干家像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一样超大型的紧密型医院集团,其分支机构和服务网点应自上而下从城市社区逐步延伸到乡村。由政府将当地居民的预防保健等卫生费用(除类似“非典”等危及公共卫生安全流行疾病的防控费用由政府直接控制外)连同小病和大病的医疗保险费用打包,按人头包干给当地的医院集团,费用超支不补,结余归医院集团。由政府与医院集团签订医疗卫生服务责任合同。政府的主要责任是出资、筹资和质量监督。居民有定期(一般每年一次)重新选择医院集团医保定点的自由。
该方案的优点:
一是能通过理论创新和措施创新,实现节约资源和整合资源的双重效果。 该方案认为,百姓看病贵的直接原因除了政府投资不足外,那就是滥开药、滥检查、乱收费、药价虚高和保费流失等现象大大加重的医疗和医保运作成本。而导致上述现象的原因则是:因医患信息不对称,导致了医疗机构自己点“菜”让别人(即患者、政府或单位)买单的医疗和医保运作机制的产生,致使医药市场规律失灵(任何行业如果是自己点“菜”别人买单,市场规律都会失灵)。政府无法让医患信息对称,但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让医疗机构自己点“菜”自己买单。如果是医疗机构自己点“菜”自己买单,并允许参保人对有定期重新选择医疗机构医保定点的自由,那么上述现象基本不复存在。 同时该理论还认为,百姓看病难的原因并不是我国医疗卫生资源不足,而是医疗卫生资源和病人资源分布不合理,而且无法合理、有效流动。而这又是因为全国29万家城乡医疗卫生机构和城市大小医疗卫生机构基本上都不是“一家人”。如果能在全国建立更多的像电信、银行业一样分支机构和服务网点遍布城市社区和农村乡村的超大型的紧密型医院集团,让医疗卫生资源和病人资源在城乡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和城市大小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合理、有效流动,就可盘活现有大量闲置的医疗卫生资源。那么,即使政府没有一分钱投入,也能极大地缓解百姓看病难。如果政府能加大投资力度,百姓看病难就能从根本上得到好转。全国普遍存在而且一直无法解决的“双向转诊”难题,在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内早已不复存在,为这一理论提供了实证。 二是如果将预防保健和大小病治疗融为一体,就能实现降低国民健康成本、提高医疗效果和质量、防止推诿病人的三重效果。 把预防保健和大小病治疗的费用和责任同时按人头包干给医院集团,居民不满意有定期重新选择其它医院集团医保定点的自由。该作法的好处是:1、医院集团为了让居民少生病、不生病,从而少花医院集团的钱,医院集团会自觉做好此项工作。2、为了防止将患者小病拖大,短病拖长,尤其是重大疾病未能在医院集团内治好,需要转院治疗,将要花医院集团更多的钱,那么,医院集团会自觉重视对患者的治早、治好。3、由于将防病与小、大病治疗在医院集团内结合在一起,也就可以避免出现推诿病人等扯皮现象。 三是如果应用该方案中的“四一三”健康保险模式,必然会加速医院集团的建立和发展。因“四一三”健康保险模式有一条重要作法,就是允许每位参保人有定期选择一家普通综合性医院或一家医院集团医保定点的自由,那么参保人自然更愿意在有众多专科医院和社区服务网点,看病更方便的医院集团医保定点。在全民医保的情况下,医保资源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医疗机构的生死存亡,医疗机构为了生存和发展,必然会努力将自己打造成医院集团。
该方案的缺陷:
因超大型医院集团规模大,网点多,与普通医院相比,操作必然更复杂,管理难度必然更大。不过也有不少专家认为,现在是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和网络非常发达,只要把目标确定,通过信息化管理就可以实现控制成本、资源共享、品牌共享、文化共享。 以上是笔者根据已掌握的资料对中国三种医改方案进行归纳整理,目的是给关心医改的读者以启发,促使更多的人积极参与研究和讨论。中国医改究竟采用何种方案?这是一个涉及13亿人民切身利益的大事,需要进行慎重思考:我们不能只看医改方案的未来目标是否激动人心,更要看其实现目标的措施是否科学、可行,我们也不能只想医改方案一经实施效果就立竿见影,更要想到其效果是否具有持久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