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重启有多重积极意义
2012-09-07   作者:周子勋  来源:证券时报
 
【字号

  资产证券化重启

  中国资产证券化进程正在加速。继上月初资产支持票据问世后,信贷资产证券化闸门再度开启。刊登在中国货币网的公告显示,经央行和银监会批准,9月7日,国开行将通过中信信托,以簿记建档、集中配售的方式,向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员发行规模为101.6644亿元的“2012年第一期开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
  所谓资产证券化,是将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流的一部分资产,打包建立一个资产池,并以其将来产生的现金收益为偿付基础发行证券。若以信贷资产作为基础资产,则称之为信贷资产证券化。
  据了解,我国银行业曾于2005年和2007年两度试点资产证券化。然而,因2008年爆发了以资产证券化为罪魁祸首的美国次贷危机,国内资产证券化的进展戛然而止。直至今年5月末,中国央行、银监会以及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正式重启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信贷资产证券化由此陡然加速。
  资产证券化是债券市场深入发展的必经之路,资产证券化产品也一直是成熟资本市场的重要品种,已成为国际金融市场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也是各发达国家有效管理经济和金融风险、发挥金融市场投融资功能并促进社会和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工具。根据美国证券业和金融市场协会统计,2011年美国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行规模为1.7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国债的发行量。

  重启具有多重积极意义

  对于中国而言,在当前稳增长的大背景之下,资产证券化的重启具有多重积极意义。资产证券化这种方式将为庞大的基础设施领域提供一种新的融资渠道,不仅有助于缓解公司的融资负担,也可以减轻中国政府的财政负担。此外,它还可以引入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解决政府投资的可持续问题,也有助于化解银行的金融风险。此外,对于急需融资的中小企业而言,这一试点也能降低融资难度和信贷门槛,有助于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可以这样说,正是由于资产证券化既能缓解国内银行面临的现实困境,又能促进金融创新,因此,推动国内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是大势所趋。
  更值得一提的是,不少专家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地方融资平台困局,资产证券化是最好的选择。摩根大通亚太区董事总经理龚方雄说:“债务证券化、债务市场化能够解决透明度问题,且在证券化过程中也能把地方政府诚信晒出来。要向市场公开发债,市场就要评判地方政府的诚信,在诚信评判过程中,也会对政府支出进行监督。”毫无疑问,在现有的地方融资平台中,仍有相当多的优良资产,如何在增量资金不能重新注入的前提下,让存量资产流动起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资产证券化可谓势在必行。
  从国内金融市场目前的发育程度来看,资产证券化之路需步步为营。当然,以目前中国市场的金融深化程度,中国需要发展金融创新,推出多样化的金融衍生品,来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中国央行就是资产证券化的重要推动者之一。央行行长周小川曾多次表示,要发展资产证券化、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使过去传统的间接融资产品转换为直接融资产品。中国银监会官员也表示,政府应该在投资方式上加以引导,通过发展住房贷款证券化和房地产信托基金等手段,把房地产投资由一种具体的、实体的投资,变成一种可分割的、抽象的投资。

  需防范可能带来的新风险

  但是,资产证券化其实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其发展速度超越了国内金融市场的系统环境,非但不能实现分散和降低风险的初衷,还可能带来新的风险。
  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对于中国的这类金融创新,恐怕需要重新认识。此轮美国金融危机是一场系统性危机,但其肇始于住房信贷衍生品——美国的次级住房抵押贷款被打包进证券化产品后,通过金融市场被销售到全世界,最后演变成了一场金融市场的“疯牛病”,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在回忆录中谈到了住房贷款证券化之后的“不可捉摸”:在住房抵押贷款被证券化后,借款者与贷款人之间根本没有渠道沟通;证券化机制阻碍了房贷的及时重组,因为房主们不再是与一个单一的贷款人打交道,他们的贷款已经被切成一个个碎片,分别出售给了世界各地的投资人。从这里不难看到一个很大的问题是,证券化制造了信息的高度不对称,使得贷款人了解借款人的风险基本上不可能。因此,中国资产证券化制度创新的关键一环就是创建良好的信用环境,包括良好的个人信用环境和政府信用环境。
  我们还应当看到,2009年的4万亿刺激计划已经让中国各地方政府负债累累,高铁建设的大跃进也令铁道债雪上加霜,再加上房地产企业普遍的增杠杆行为,以及各地民间借贷危机中所暴露出来的与银行相关的风险敞口,时下中国银行业不良率虽低,截至2012年一季度末,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仅为0.96%,但已深埋下陡升的种子。虽然银行贷款的资产证券化正在重启,但相对于庞大的贷款规模,区区500亿的试点显然只是杯水车薪。这意味着风险一旦爆发,中国银行业将首当其冲地遭受重创,而不存在其他任何缓冲地带。
  所以说,资产证券化的重启对实体经济的支持难言乐观。况且,相比于发达国家的资产证券化业务,目前我国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尚处于零星个案、小规模试点为主的初级阶段。要形成一个完善的一二级市场,有效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使产品焕发出生命力,必须出台相关配套政策给予支持。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资产证券化无法节约银行资本 2012-09-06
· 债市创新 资产证券化担重任 2012-08-09
· 非金融企业资产证券化开闸 2012-08-06
· 在金融稳定框架下 看资产证券化的重启 2012-07-27
· 银行理财品首次尝试类证券化交易 2012-07-26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