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稳定框架下 看资产证券化的重启
2012-07-27   作者:王心如(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

  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工具和技术,资产证券化使世界范围内的经济金融活动发生了显著变化,在提高金融市场流动性、转移和分散风险、增加融资渠道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成为金融风险积聚、传播和释放的创新载体,对国际金融稳定、世界经济增长造成巨大冲击。我国于2005年真正实现了资产证券化从理论到实践的关键性跨越,尝试以市场化手段解决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问题,分散和化解金融机构不良贷款风险,但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不稳使我们不得不放缓了资产证券化试点的步伐。日前,我国监管层面正在推进新一轮的证券化试点工作,因此,有必要在金融稳定的框架内探讨资产证券化的再启动问题。
 
   资产证券化是货殖学范畴的货币资本化
 
   无论传统的股票和债券,还是现代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资产支持证券,所有这些证券在本质上都是代表已积累的对于未来生产的索取权或权利证书,是虚拟资本,其价值大小由它所产生的预期收益和预期的市场利率决定。资产证券化是属于货殖学范畴而非经济学范畴的货币资本化。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四章中详细论述了货殖学的基本内涵:第一,货殖学研究的是如何让货币增殖的道理;第二,认为财富是由满足人们绝对致富的货币构成的,货殖所追求的财富是无限的;第三,认为货币是自行增殖的价值,它进入流通只是被贷出,它进入流通的目的是创造利息、创造利润;第四,认为货币借贷过程是一个信用过程,一个法律过程。以货殖学为理论基础来认识和理解资产证券化现象,明确证券化不是研究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经济学范畴,而是研究货币如何自行增殖的货殖学问题,当人类社会进入货殖社会时,货殖稳定,或者说金融稳定只能是在增长的路程中趋向动态稳定,而不会有静态稳定。即,不稳定是绝对的、经常的,稳定只能是相对的、暂时的。
 
   资产证券化于金融稳定作用的两面性
 
   作为创新性的信用工具,资产证券化以结构性融资安排将不具有流动性的闲置资产转化为资本市场的交易对象,实现了社会资本的加速周转和社会财富的加速增殖。证券化的产生是以金融市场风险规避和转移为原始动力的,进一步地,金融机构控制利率风险和规避监管的需求又强化了它在金融领域的地位。尤其是在2001年以后的美国楼市繁荣时期,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化成为解放银行占用资本、增强银行资产流动性的利器,成为推动金融稳定发展的新动力,并在“911”事件之后,通过刺激房地产市场的有效需求避免了整体经济的衰退。然而,次贷危机的爆发似乎一下子颠覆了资产证券化在金融领域的正面形象,使之成为积聚金融风险、打破金融稳定的众矢之的。
  从根源上看,次贷危机是一种信用危机,是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的矛盾与经济的过度虚拟化发展所带来的信用和信心的崩溃,次贷危机和美元危机的根源都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严重失衡所致。美国利用美元的主导地位,通过发行美元债券和其他金融衍生产品实现负债规模的扩张,推动和刺激了美国虚拟资本规模和价格的迅速膨胀,造成其虚拟经济规模与实体经济规模的严重脱节,并进一步刺激了美元的过度发行,使虚拟资本进入一个加速膨胀的循环状态。这种虚拟经济的膨胀是在美国自身信用的基础上实现的,而一旦经济的参与主体对投资的资本边际效率即预期收益率产生怀疑,就会出现信用链条的断裂,反映在次贷危机中就是三个层次的信心崩溃:房地产价格下跌导致购房者信心崩溃并引致次级贷款违约率上升、次级贷款证券化以及金融衍生品价格下跌造成证券化投资者信心崩溃而追逐货币并大量抛售证券、社会公众对与次级债相关的金融机构信心崩溃造成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等相继破产,最终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可见,在整个信用危机演进的链条内,资产证券化只不过是构建虚拟经济的某种新的载体形式,不能视之为次贷危机的真正原因。
   但必须引以为戒的是,资产支持证券过度投机所引致的风险不容忽视。资产证券化是货币资本化,是虚拟资本的多重虚拟过程,虚拟化的层次越多,虚拟资本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就越疏离,以至于经过多重虚拟化的资产支持证券根本看不出最初基础资产的痕迹。同时,资产证券化的投资者以逐利为根本交易目的,这就使得资产支持证券市场价格不断波动,创造出更多的投机盈利机会。对单个参与者而言,资产证券化可以化解和转移其金融风险,而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却无法被消除,甚至会因为衍生工具交易的作用延缓风险暴露的时间,或使人们忽视了原本就存在的风险特征,结果承载了金融市场上的大量风险。
 
   在金融稳定框架内重启资产证券化的创新思路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目标正从过去长期重视经济增速向结构性调整转型,融资领域相应暴露出一些新问题,产生一些新矛盾。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项目的风险控制、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拓展、重点建设和发展行业的市场化融资行为等。在维护金融稳定的有效监管框架之下,资产证券化可以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创新的思路,以相应资产为基础发行资产支持债券,分散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以规范的市场化融资方式替代隐性的、低效率高风险的负债机制,从而实现金融资源的更优化配置,进入投融资的良性循环,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鉴于当前的国际经济和金融环境,金融稳定的影响和决定因素更多来自于金融市场行为的变化。为保障资产证券化在金融稳定的框架内安全有效地运行,政府有责任通过适度监管正确引导市场参与者,并及时应对投资者行为引致的不稳定因素。对资产证券化发展的态度既不能盲目跟风,也不能过于谨慎,而应从国际金融危机中取得更为深刻丰富的经验,在试点的基础上稳步推进证券化,进一步沟通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实现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协调发展。首先,对证券化标的选择进行严格监管,将可选标的控制在系统性风险较小、预期现金流较稳定的资产范围内,以保证作为支撑证券化产品的实体经济基础的客观性;其次,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并在恰当时机将其法制化,严格管控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道德风险和欺诈行为,保护投资者利益;再次,强化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从立法的角度保证评级机构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从而形成对投资者理性投资的正确引导;最后,完善对资产证券化的证券发行和交易的监管,采用独立立法来管理资产证券化的发行交易,并通过金融风险提示和教育规范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进一步提高证券市场的有效性。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信贷资产证券化是利率市场化的前提 2012-07-02
· 资产证券化重启 银行抢食500亿“蛋糕” 2012-06-20
· 信贷资产证券化改革应明确长期思路 2012-06-18
· 平台贷恐难唱信贷资产证券化主角 2012-06-07
· 银行备战资产证券化 贷款空间或扩大 2012-06-05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