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信息,对于食品安全有着风向标的意义。如果不能保证食品安全信息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其给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和消费者带来的冲击,不亚于有害食品 近日,张裕葡萄酒经历了“躺着中枪”的苦涩。因被曝出旗下葡萄酒产品农残超标,张裕A股在一日内几近跌停,股价市值损失近42亿元。而事后检测单位证实,送检葡萄酒是多项农残含量均未超标的合格产品。 张裕并非是第一个因不实食品安全信息而损失惨重的企业。今年7月份,今麦郎就被一家并无资质的检测机构检查出方便面酸价超标,而不得不紧急将相关产品下架,产品销售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55%。 食品安全信息涉及企业和公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甚大。相关食品检测组织介入,有关新闻媒体传播,本无可厚非。然而,近年来多起似是而非的误报、不具资质的乱报,已经导致许多合法企业伤痕累累,无数投资者损失惨重,广大消费者担忧不已。 人们不禁要问:如何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同时,确保食品安全信息的安全、科学?无论是食品检测机构,还是新闻媒体,在这一系列事件中,恐怕都有需要思考和自省之处。 从信息源头上来看,食品安全信息必须由权威的、公正的、非营利性的检测机构提供并发布。权威公正,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科学,经得住检验;非营利性,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中立,不被人利用。缺失科学准确,食品安全信息都可能会成为“不安全信息”,进而导致市场和公众认知的严重混乱。 此前的今麦郎“酸价超标”事件便是明证。在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断定今麦郎“酸价超标”半个月后,该中心竟主动发表声明称自身“检测资质认证不全,收回检测报告并向今麦郎公司道歉”。这一声明为今麦郎洗刷了不白之冤,但已造成不可避免的损失。食品信息的送检、检测、公布,有一套严格的流程。但倘若检测机构自身都不具资质,这些环节便形同虚设,更不用说为其公布的结果负责了。 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食品检测机构利用管理上的漏洞和盲区,自陷于行业内部竞争中,试图从检测结果中渔利,有的甚至成为行业竞争者之间打击对手的工具。此风一旦形成气候,对合法经营的食品安全企业而言,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从传播渠道上来看,新闻媒体必须秉承公正客观的立场,以更为负责的态度对待信息,避免一味追求点击量而成为不实食品信息的放大器。在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全面加快,尤其是食品安全的信息更能抓住公众眼球。一旦出现不实食品安全信息,就会“风助火势,火助风威”,将虚假信息“坐实”,令涉事企业百口难辩。 张裕葡萄酒农残超标的信息源头,缘自某家媒体一条语焉不详的微博。在这一信息已然造成企业重大损失的情况下,该媒体的编辑部人员表示“没有说他超标”。当初该媒体若以更加公正、客观、慎重的态度,来对待检测结果,事情不至于发展到“投资人士呼吁证监会介入”、“专业人士支持诉诸法律”的境地。 食品安全信息,对于食品安全有着风向标的意义。如果不能保证食品安全信息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其给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和消费者带来的冲击,不亚于有害食品。因此,要确保食品安全,先要确保食品安全信息的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