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铁道部出台改革措施,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依法合规进入铁路领域,参与铁路的建设与运营。在最为重要的基础设施部门和国家高度主导的行业领域引入民间资本,对于中国铁路发展再上新台阶,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在创造了经济增长奇迹的同时,还令人惊异地创造了基础设施奇迹。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从1998年的6.6万公里增加到2011年的9.3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排在美国之后。根据“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国家快速铁路网营运里程将达到4.5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位,连接全部省会城市,基本覆盖50万以上人口城市。基础设施,特别是铁路的迅速发展,一方面是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增长的成果,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助推经济持续较快增长。 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铁路行业,实质上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领域引入公私伙伴关系的一种大胆尝试。公共部门和私人实体通过共同享受权利、共同承担责任、共同投入资源、共同承担风险、共同分享利益的方式,生产和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建立公私伙伴关系的关键,在于以成功的制度保持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在公共服务的产生和提供过程中的独特优势,实现优势互补。 在很多国家,基础设施由政府生产和供给常常出现一些共性的问题,如经营效益不佳、维护维修能力不足、资金匮乏、过分依赖财政资金、债务负担沉重、不能满足用户需求、破坏环境、基础设施过度使用和损坏等。通过公私伙伴关系,政府和私人实体能够获得各自希望得到的利益,实现风险和责任的共担。这样一来,政府可以把主要的精力和资源放在规划、绩效监督、契约管理方面,而不是放在服务的直接管理和提供方面。我国铁路运输行业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已较为多元化,满足各类旅客或货物运输不同层次的需求,从其公共产品的属性上看,已具备引入公私伙伴关系的基本条件。 在铁路行业引入民营资本,倡导建立公私伙伴关系,实际上就是在政府、市场与社会三者之间寻求更多的激励相容,通过发挥各自优势,互相补充,共同服务于基础设施建设运营。过去我们经常讲,中国的发展需要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但其基本逻辑仍然是政府为主导。而在政府主导行业引入公私伙伴关系,其最大收益在于建立起激励相容的机制体制,使不同主体的利益相关相连,进行有效的捆绑,而不同主体的利益最大化,有助于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在铁路行业引入公私伙伴关系,不仅能够继续充分利用中国的“大国优势”和“举国体制优势”,还可以形成新的优势,即来自于市场、社会参与者等方面的“多个积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