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民间资本和民间投资者迎来了一系列好消息。5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鼓励民间投资参与铁路、能源、电信、医疗等领域建设。紧接着,铁道部、交通部、国资委、银监会、证监会等部门纷纷发布支持民资进入的文件。中石油董事长蒋洁敏也对外透露,西气东输三线工程也将引入民资。
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有这么多部门、单位对民间投资发出邀请,这对民间投资者来说不仅突然,而且有点受宠若惊了。如果这些邀请真能不打折扣地落到实处,而不是停留于纸面上,对民间资本和民间投资者来说当然是求之不得的大好事。
不过,由于这些邀请函都是在经济遇到很大困难、出口严重受阻、消费难以启动、投资明显不足的情况下发出的,所以既可以看作是主动邀请,也可以认为是被动邀请,其中到底有多少诚意?对民间投资者来说,可能不会迅速对此作出回应。也就是说,政府及其部门的邀请,极有可能成为“剃头挑子一头热”。至少眼下是如此。
其实,对民间投资者来说,国家部委发出的这些邀请,他们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此次部委邀请函上所陈述的内容,大多在过去的文件、会议上出现过,只不过这一次比较集中、规范,且开放度更高一些;陌生,是因为此前的种种邀请,大多在执行中变成空话、虚话了,并没有真正从纸面落到实际工作中。不仅如此,有些行业还出现了“开门迎客、关门打狗”的现象,如民用航空领域。
事实上,民资“新36条”从颁布到现在已经整整两年了,但两年来,民间投资者并没有从热切等待中看到政府职能部门拿出多少实实在在的行动。也正因为如此,很多民间投资者认为,部委的此次邀请很有可能是为了应付眼前的困难,应对当前的矛盾,并不是真心实意地想让民间资本进入这些领域和行业。
说白了,民间投资者不是不想接受这些邀请,而是怀疑邀请者的诚意。如果这是在经济发展常态下的邀请,我想,绝大多数民间投资者都会毫不犹豫地接受。问题是,这是在经济处于困难状态下的邀请,要打消民间投资者的顾虑和担心,就需要政府职能部门拿出更多的诚意和态度,让民间资本能够放心地进入、愉快地生存、安心地发展,从而在中国经济二次腾飞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那么,政府职能部门应当如何体现诚意,才会得到民间投资者的认可和接受呢?说难很难,说简单也简单。关键在于,对民间资本开放到什么程度。以民航为例,航线资源分配能否一视同仁,政府在对航空公司进行财政补贴时能否打破所有制格局?再以银行业为例,民间资本能否联合组建独立的民营银行,是否一定要有国有银行参股?再如国有企业改革,民间资本参与重点领域的改革、重组,是否只能参股而不能控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