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生:中国“大国经济”建设之路
2012-01-16   作者:记者 方烨 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中国需有新战略

  张燕生说,世界仍然处于国际金融危机之中,过去十年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很有可能发生逆转,进入到一个高通胀低增长的时期。世界主要国家——美日欧目前处于“三缺”的状态,缺需求,缺信心,缺办法。因此要走出困境主要靠两个办法,一个是量化宽松,二是扩大出口。所以美联储把基准利率保持在0-0.2,一直要保持到2013年的6月,世界将会相当长时间处于非常宽松的货币环境中。
  从1990年以来,世界经济经历了三波宽松的货币环境。第一波带来了IT泡沫,第二波带来了金融和房地产的泡沫。从2008年12月份以后至少持续到2013年的第三轮相信也一定会带来一场全球性的泡沫性经济。问题是新一轮泡沫会发生在什么地方,会不会在中国?
  当前全球的钱非常充裕、便宜,进入不了实体经济,就会出现全球性泡沫。而且这种过剩的流动性很可能会来到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进入到中国的资产市场和虚拟经济。
  从目前的全球经济来讲,面临的第二个比较大的问题是主权债务危机。其实在主权债务率方面,最差的是日本,高达220%,而债务规模最大的是美国。但是从全球主权债务危机来讲,全球的多米诺骨牌当中最薄弱的环节率先倒下了。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能不能走出困境,最关键的还是取决于欧洲人自己。欧洲的一体化现在还有两个重要的步骤没有走,一个是财政的一体化,一个是宪政一体化。欧洲人如果有共识,国际的救助才是必须的,那么中国的救助肯定也会积极支持帮助欧洲摆脱困境。
  第三个很重要的问题,全球经济失衡。美国美中经济评估委员会2009年的报告讲,这场危机的根源是失衡,失衡的责任中国人要承担一部分。2010年的报告讲,由于中国操作汇率,导致美国出现了巨额贸易逆差。
  当前全球经济中,全球再平衡的呼声很高,其中就包括要求中国要承担全球失衡责任。而且危机发生以后,还出现了一个新的变化,就是美国作为全球化的主导者和推动者,从2009年开始高调推动区域化。美国讲,过去是大西洋时代,美国和欧洲联手,现在是太平洋时代,美国要和东亚联手,要推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但是美国的太平洋时代和TPP要把北美的生产网络和东亚的生产网络搞成一个排他性的区域化,参与TPP的国家,才可以享受优惠,不参与的国家就会受到排斥,就要享受高税率。
  美国说,我打造TPP要打造高水准,高质量的自由贸易区。什么叫高质量高水准?高质量高水准就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很难达到美国所提出的规则和条件。而且无论是美国人、日本人或者中国人做的研究都表明,东亚国家在TPP中获得的好处很有限,因为它的目的是由其他国家来分享东亚的高成长。
  还有一个就是欧美提出来的再工业化。1998年以来,欧美的制造业创新率明显下降。因此在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就提出美国要回归实体经济,要再工业化,再创新再出口。问题是,欧美将用什么样的方式实现再工业化,是提高传统的竞争优势,是通过降低成本,降低税负,还是减员增效来实现?由于这么做一定会在内部产生政治矛盾和财政腐败,于是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用保护落后的方式来实现,也就是转向贸易保护主义。
  张燕生说,在这种国际环境下来讨论中国经济的前景就会发现,在目前的形势下,中国的宏观政策核心问题应该是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促改革,创造相对稳定的宏观环境。从一个更长远的角度来讲,中国面临着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前30年中国的体制、战略、结构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它已经不能够适应未来30年发展的需要。在未来30年怎么构造一个新的战略体制和结构,对中国来讲是真正重要的。
  第一,外向型的模式可能不能再继续下去了,能不能成功的转向国际化战略。第二,不平衡战略也是很难继续下去,能不能走向共同富裕,走向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走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统筹协调。第三,政府的职能应当从经济建设中撤出来,回归公共服务。总之,未来30年中国需要战略机制的大转换,这直接决定中国下一步中国能不能成功走向大国经济。


123456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张燕生:中国有必要进行外贸政策调整 2009-11-26
· 张燕生:经济复苏势头尚不稳定 2009-06-22
· 张燕生:金融危机对中国真正影响还未出现 2008-10-30
· 张燕生: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势在必行 2008-07-18
· 张燕生呼吁:要全面系统的调整外经贸政策 2007-08-30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刘远举:抽签或可解决春运售票难题·[思想]高连奎:福利国家经济反而更高效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