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昉: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2011-11-28   作者:记者 方烨 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跨越陷阱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中国的情况和日本还不完全相同,中国可能出现未富先老的情况。未富先老的含义是说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在快速发生,而且老龄化的程度是其它国家在同样发展阶段上所没有的。未富先老意味着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劳动力即将停止增长,因此中国将逐渐丧失在劳动密集型产业里的比较优势,但是当前中国人均GDP只有4000多美元,还刚刚跨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门槛,所以也没有处在技术创新的前沿上,无论是生产力还是资本积累水平都不够,结果就是中国丧失了原来的比较优势,可是也未得到新的比较优势。
  于是,问题出现了,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源泉在哪里?这首先要探讨中国现在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什么。在整个改革开放时期从1978年到去年为止,分解中国GDP的增长,资本的贡献率是71%,劳动的贡献率是8%,人力资本的贡献率是4%,人口抚养比下降对经济增长也有贡献,贡献率是7%,剩下还有10%叫全要素生产率。其中,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但是不能指望它再提高下去,因为已经不可持续、不协调了;劳动的贡献这些年是下降的;人力资本的贡献虽然也是一直在提高,但是到目前为止还不太重要;人口抚养比或者叫纯人口红利的贡献也是缩小的趋势,预计最迟到2015年就没有了,再以后是负的;全要素生产率也趋向于降低。
  从这五个因素来看,靠资本投资是不可能的,没有一个国家长期用资本投资支持经济增长;同时中国新的劳动力供给即将枯竭,不可能产生正的贡献;人口抚养比也将逆转;人力资本的贡献微不足道;那么最后可以指望的就是全要素生产率,尽管全要素生产率目前的趋势并不理想。
  对企业来说,全要素生产率往往被劳动生产率所代替。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办法有三个。首先是提高资本劳动比。蔡昉举例说,富士康的职工跳楼问题,归根结底是劳动力不足导致的,结果影响了企业竞争力。
  其次是重新配置资源。仍以富士康为例。在造机器人的同时,富士康还准备把深圳的生产缩小,到成都、郑州、重庆去办新厂,每个地方招20万工人。这样产业就转移了,从而节约了成本。这在宏观上带来了资源重新配置的效果,既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又调动了剩余劳动力。资源重新配置效率是全要素生产率的一个组成部分。
  再次,加强管理,让员工心情舒畅,焕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这在经济学上统称做技术效应,也是全要素生产率的一个构成部分。
  归结来说,提高劳动生产率有两个办法,提高资本劳动比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其中因为资本报酬递减,提高资本劳动比是不可持续的,所以还是要指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过去中国没有看到资本报酬递减的情况,主要是因为中国有趋于无限供给的劳动力,但是未来劳动力的供给将成为制约因素。
  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应该怎么提高呢?蔡昉认为首先应该看到中国在资源重新配置效率方面是有空间的。过去在东亚形成一个产业转移的雁阵模型,日本的劳动力不足了,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没有了以后,产业就转到了亚洲四小龙;亚洲四小龙富了以后,产业又转到东盟和中国的沿海地区;下一步有人认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将从中国转向越南、印度。这种转移肯定会有,但是更多的可能是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而不是向邻国转移。理由是中国的经济规模太大,劳动力总量太大,因此中国是世界劳动力价格的决定者而不是接受者。中国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会导致其它国家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所以近年来人们发现,中国的产业转移到印度、越南以后,这些国家开发区里工人的工资也在涨,而且涨的节奏跟中国基本一样。
  技术效应的获得则要靠政府给企业创造一个能够有创造性毁灭的环境。因为只有当企业竞争压力大的时候,它才会认真研究如何改进管理,如何应用新技术。归根结底,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是在创造性毁灭中形成,也就是要有这么一个环境让全要素生产率表现好的企业生存发展扩大规模,让全要素生产率不好的企业被淘汰掉。
  当年日本做了相反的事情,企业遭到困难于是受到政府保护,结果政府恰恰保护了应该淘汰的企业,最终该死的不死,形成了众多的僵尸企业,进而拖累银行,把银行变成了僵尸银行。于是1990年以后日本的GDP平均增长速度连1%都到不了。
  还应该做的是提高等教育普及度。美国有大量的移民,这些移民的一个特点是受教育程度非常低。现在美国上中学的人的比重不到50%。这些人没有应对新的产业结构,于是每次遭遇经济危机他们的一部分就业岗位就被剥夺。但是,美国最有创意,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人集中在西海岸,他们让美国的产业结构不断高端化。
  日本的例子相反。日本经济停滞了以后,社会服务质量越来越高,国家初级、中级教育的普及率也很高,已经超过了美国。但是它的高等教育长期停滞,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和美国的差距还扩大了。原因和中国近些年的情况相近,日本也曾经遇到过高校扩招的问题,一方面人们担忧高校的质量下降,另一方面又发现大学生就业难失业率高,因此它们的文部省就决定要审慎行事。
  最终的结果就是,在进入老龄化国家之后,日本经济要想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在技术前沿上有所突破,这个时候日本的人才不够了,于是它的全要素生产率不能提高。换而言之,日本失败在人力资本的积累上。
  所以未来中国要提高技术、提高资本密集程度,提高生产率,调整产业结构,就不应该质疑高校扩招,怀疑中国的教育发展是不是太快了。中国正处在特定的发展阶段,需要智慧的聚积。


123456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蔡昉:我国就业形势的新特点 2011-04-13
· 蔡昉:“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面临四方面挑战 2011-01-05
· 蔡昉:再续人口红利需深化教育改革 2009-09-16
· 蔡昉:宏观政策要凸显就业优先 2008-12-04
· 蔡昉认为:我国当前劳动力转移出现重大拐点 2007-08-01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