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改革在于规范公权行为
2010-12-29   作者:谭浩俊  来源:证券时报
 
【字号
  来自财政部等部门数据显示,全国公务用车总量200多万辆,每年消费支出1500亿元至2000亿元。有报道称新的公务车修订方案中规定:正部级官员用车排气量不高于2.5升、35万元,副部级官员不高于2.5升排气量、30万元,而一般公务用车则被限定在1.8升排气量及16万元以内。
  即便这是一条准确无误,且很快就将付诸实施的消息,也不必为之太过高兴。因为,这样的改革说白了,也就是搞搞形式,并不会对困扰公众的公车问题产生多少实质性的作用与效果。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公众对公车问题的意见,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公车配备过多过滥,二是公车私用。前者反映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低下,后者则反映了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不力。而规定官员可以配备什么规格的汽车,从本质上讲,并不能解决公车配备过多过滥和公车私用问题。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核心在于规范公权力。
  “公”和“私”在许多官员的心里并没有形成规范、合理的界限,而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又没有对官员的这种“公”、“私”不分行为,构成足够的制约和威胁。因而,凡是在“公”和“私”之间能够形成利益纠葛的领域,都可能出现“公”、“私”不分的现象,公共利益都有可能被私人利益所蚕食。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当公权力无限扩大、公权掌握者可以肆意摆弄权力时,公众利益和公共利益也就随时可能成为公权拥有者美味佳肴。公车就是如此,凡是拥有公车者,其配备依据都是权。只要权力够了,即便级别不够,也会有公车使用。
  也正是因为公车不是与公务紧密联系在一起,而是与公权紧紧绑在一起,所以,公车泛滥、公车私用等现象就难以避免。与之类似的,还有公务接待、因公出国等,也都受到相同问题的困扰。
  这些年,从中央到地方,有关公车改革的做法并不少,相关的管理措施也没有少出台。但是,只要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当某个时段对公车配备和私用现象管得严一些、查得勤一些时,立马就会产生成效。但是,风头一过,一切又老样子了,甚至比严查严管前更糟糕。要确保公车改革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规范公权行为,让公权力能够在阳光下运行,在监督中行使。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公车改革最需触碰既得利益的魄力 2010-12-22
· 公车改革还是要积极稳妥推进 2010-12-22
· 数量不透明 公车改革难给力 2010-12-21
· 公车改革,纳税人说了不算? 2010-11-24
· 19期 破解公车改革"特权困局" 2010-11-23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张健:保障基本民生政府责无旁贷·[思想]孙兆东:CPI“破5”缘何加息迟滞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