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定位现代服务业打造中国曼哈顿 |
乐正、殷剑峰、靳海涛、冯军谈深圳转型 |
位于深圳蛇口半岛西部的前海,是珠三角区域发展的核心,背靠香港、澳门。2010年8月,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之际,国务院批准,明确把前海建设成为粤港现代服务业创新合作示范区。深圳人要把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打造成中国的“曼哈顿”。
提到“曼哈顿”,人们首先脑海当中反映出来的无外乎就是时代广场、华尔街、第五大道,它是金融、商业和文化的中心。那么再过十年,2020年当人们提到前海,这个珠三角的“曼哈顿”时,又会如何形容它呢?在前不久举行的“2010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深圳论坛上,深圳市委副秘书长乐正、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殷剑峰、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靳海涛和华旗资讯集团总裁冯军就深圳依托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转型,展开了一场头脑风暴式的探讨。
前海将是中国自主创新的先锋地区
在推土机的轰鸣中记者看到,前海南部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填海,而北边正在做填海和软基处理。未来的前海总面积达15平方公里,将重点发展六大产业,即总部经济、创新金融、现代物流、科技及专业服务业、通信及媒体以及高端服务业,将辐射珠三角5000万人口的市场,乃至拓展到超过4亿人口的泛珠三角地区。
“深圳市政府计划3年内将在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投入400亿元,到2020年GDP产值达到1500亿元。”对于前海合作区的建设进度及规划,乐正介绍说:在政策层面,前海不光是一个高端产业发展聚集地,它有可能是未来中国城市自主创新的一个先锋地区,特别是要和国际一些城市管理规则、法则要衔接。所以目前还有一些制度需要创新。
对于前海未来的样子,乐正有一番理想的描述:从城市景观来讲,可以借鉴香港的中环,或者温哥华滨海地区;从产业功能来讲,主要是集中在金融、信息、物流和专业服务等行业方面。
最棘手的是吸引和留住人才
打造珠三角“曼哈顿”必须要解决的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而这两年,高房价问题一直是深圳稳定中级人才的最大障碍,不断攀高的房价正在严重削弱人才吸引力。深圳每万人中,高层次专业人才只有0.59人,而苏州是1.01人,重庆是2.66人,上海是7.49人。同深圳一样,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也纷纷出现了引才弱化的苗头,这是因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迅猛发展、渤海经济圈的重新崛起、西部大开发的全面启动、珠江三角洲兄弟城市的快马加鞭,导致人才分流加剧。过去孔雀东南飞的现象一去不复返。
对此,乐正表示,一个人才在选择他的创业之地的时候,很多都选择中心城市。中心城市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心城市,是在高机率、高收入、高成本和高品质这四个方面形成良性循环。所谓“高机率”,就是发展和创业的机会,机会多;“高收入”,就是收入较高;“高成本”,全世界的经济中心城市没有低成本的,你找不到低成本的经济中心城市,特别是金融中心是没有低成本的;“高品质”,就是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品质是高的。现在深圳需要做的就是让这“四高”达成平衡,形成良性循环。
留住人才靠的是观念、环境和配套三部曲
靳海涛则认为,一个城市留住人才靠的是观念、环境和配套三部曲。他强调要做到人才的配套。“为什么深圳的IT发展得好,是因为深圳有一批电子专业市场,IT人士通过电子市场能够采购到他们科研所需要的电子元器件,于是新产品就不断地涌现出来了,因此我指的配套环境要好,意思是指每一个人在这儿做事的时候,很快能找到他的合作伙伴、助手,这个时候他的办事效率会高、成果也会很快出来。”他表示,上述这些问题解决了以后,深圳的人才是不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