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工资不能保证劳动力再生产
2010-11-22   作者:夏佑至(媒体人士)  来源:东方早报
 
【字号

  不久前,在北京香山举行的一个关于劳动关系的研讨会上,在座的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官员、学者、各级工会干部、企业、维权律师和工人代表。各方面的利益代表坐在同一张桌子前面,根据亲身经历而不是理论,来探讨罢工对中国的影响。然而与会者的发言是怎样开头的呢?
  按照惯例,官员和担任行政职务的教授最先讲话:“各位领导、专家、教授……”
  这种老套的开场白由来已久。但这一次,这种套话比任何时候听起来都要刺耳,因为发言的人完全无视会议的焦点。会议的召集人、中国人民大学劳动研究所所长常凯最后不得不提醒发言者注意,当天在座的除了官员和学者,还有一位工人代表,就坐在他的对面。
  常凯教授说的工人代表,是千万家中国工厂里最常见的年轻女工中的一个。她安静而羞涩,与官员和学者们的淡定从容形成鲜明的对比。
  她叫李晓娟。5月底6月初的南海本田工人罢工中,唯一出现在公开信上的工人代表,正是这个名字。南海本田罢工不是一个突然发生又很快消失的插曲。从一开始,人们就认识到,一种长期而深刻的变化已经开端:中国的工人很难继续忍受低工资;在一个全球化到今天这种程度的世界里,中国的变化将影响更多的国家和更多人的生活。
  这个巨大的、很可能是长期的变化突然有了一个具体的形象。她就站在我面前,戴着一根细细的白色的金属项链,清华大学一位教授向她要联系方式,她给了他一个QQ号码,教授愣了很久。
  真正让人惊讶的是她的年龄:她只有19岁。她的同事大多和她一样年轻。2010年6月4日,和日本管理层谈判的4名南海本田工人代表,以及26名列席代表,大多数出生在1990年以后。南海本田罢工改变人们此前对“80后”和“90后”的部分偏见。长期以来,他们被看作是不负责任的个人主义者。人们曾认为,这两代人承受不了压力,行动能力差。
  李晓娟可以证明,这一切大多是出于想象。她的发言也是以“各位领导、专家、教授……”开头的。一开始,坐在旁边的人可以明显地听到她的声音在颤抖,但很快,她克服了过度紧张的情绪。因为不习惯对着话筒讲话,她的声音很小,但很清晰。位于北京香山的这间会场向来是嘈杂的,此刻却变得很安静。
  过分渲染听众对这次发言的反应并无必要。我知道,人们多少带着一种好奇看着眼前这一幕。在完全陌生的环境里,这个19岁的女孩能不能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她真的能够代表那个举世瞩目的事件吗?她的名字出现在公开信上,是水到渠成的结果,还是被人推上了前台?
  在发言里,她引用了《宪法》和国家领导人的政治承诺,讲述了工人待遇和企业利润之间的巨大落差,对罢工的过程做了简单的回顾。多多少少,她对罢工的结果感到侥幸,对过程甚至隐隐感到后怕。她说到工资只能够维持一个人的生活费时,最真实的情感流露在这句话里:
  “我们的年龄一年年地长大,我们也需要成家,需要生育后代,需要教育后代,需要可以让后代不愁温饱,这样的工资我们如何成家,如何生育后代,如何教育后代,如何让我们的后代不愁温饱?”
  这的确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如果工资不足以达到李晓娟所列举的目的,中国制造的低成本优势及其提供的工作岗位,其价值何在?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和罢工相比,工人更愿意跳槽。这就是张五常教授了津津乐道的用脚投票。他坚持认为,工人流失将迫使企业提高工资。在很多年里,情况和他的描述相去不远,直到2010年。
  个人奋斗的前景似乎没那么吸引人了。时间到了2010年,经济上升时期特有的乐观情绪,被城市户口(户籍制度改革进展缓慢)、居高不下的房价(是的,他们不准备回到农村)和教育、医疗费用笼罩上了一片灰雾。相比之下,这些年来工资增长的速度让为数不少的年轻人感到,未来已经失去了希望。
  尽管大多数省份今年都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但在过去的4年里,南海本田的工人工资涨了不到200元钱。该公司薪酬分为五级,每级下设15个小级,共75个级别。工人工资每年评审一次,合格后就晋升一级,从最低的一级提升到次低的二级,大约需要15年。加薪困难,这是很多制造企业的共同现实。
  为什么不是跳槽,而是罢工?劳工专家给出的答案都没错。没错,但并不是最重要的。一个国家的GDP以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增长,但工资水平不能保证劳动力再生产:这就是李晓娟提出问题的实质所在。如果说南海本田的罢工是不少偶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紧跟着的一系列工潮,则是对这个实质问题的一种回应。
  在正式的词汇表里甚至看不到“罢工”这个词,这引起了一位维权律师的巨大愤怒。在他看来,语言是一种态度,“停工”——和“待业”这种词汇一样,歪曲了我们对现实的认知。
  在北京,会后很多人纷纷和李晓娟合影。这个乐天的姑娘耐心地满足每个人的要求,做出各种可爱的小手势。我不知道人们到底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和她合影留念的。那天在座的每个人——官员、学者、工会干部和记者中,没有哪个人能够真正回应她——和成千上万个沉默的工人的需要。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工资审批难以遏制垄断行业高薪 2010-11-22
· 北京:电焊工资格证可花钱买 2010-11-15
· 工资改革不是为公务员加薪 2010-11-11
· 公务员工资参照企业同类岗位早该如此 2010-11-11
· 公务员工资早该参照企业同类岗位 2010-11-11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黄祖斌:中国银行业的利差低于国际同业·[思想]财经洞察:“气荒”濒临 何以解忧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