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40年,投资者见证了一场又一场的货币危机。当全球货币体系面对由某一国纸币充当世界货币的逻辑和实践带来巨大风险时,频繁的危机自然会使人们对纸币信用本位产生忧虑,动摇以政府信用为基础的现代纸币发行体系。近段时间,随着黄金再次返回国际金融舞台的中央,许多学者对现代货币体系重返金本位的呼声越来越高。 理论上讲,黄金自然货币的退出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伟大标志。相对于便携的纸币和虚拟货币符号来说,黄金的自然属性不是很方便。在金本位时代,虽然纸币打破了黄金自然属性束缚,持有美元就相当于持有等价黄金,但在这种固定汇率制度下,改变的仅仅是现代货币意识形态,没有形成现代货币体系的信用形态。这种金本位制度并不能称之为现代货币体系,充其量是现代货币体系演变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从现代货币体系的角度看,与黄金脱离的世界货币本位思想和实践一直都是主流的国际贸易交往方式。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引发美元与黄金脱钩,从某种意义上才是现代货币体系完成彻底转变的标志。 其实,当我们抛开对于美元道德的评判去回看现代货币体系形成历史时,也许能从另一个层面看到金本位背后实物信用带来的弊端和制约。二战之后,由于科技进步和全球化,世界几乎所有产业都开始金融化进程,以前从未标价的巨量资源开始以货币标价,并进入流通领域,与黄金紧密挂钩的纸币明显无法跟上世界财富的增长,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有限的黄金资源首先带来了巨大的自然属性束缚,金本位创造的实物信用自然无法摆脱量的约束。 美国实行的与黄金脱钩的非金本位浮动汇率制度,彻底打破了实物信用的支撑框架,由此转入了国家信用支撑的虚拟货币时代。金本位的瓦解意味着黄金退出流通领域,其货币属性大为减弱。在世界各国逐步认识到基于虚拟信用体系下的现代货币体系正是打破经济发展总量瓶颈的另一把“钥匙”时,便开始出售黄金,打压其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地位。 至此,在现代货币体系框架下不受量束缚的虚拟信用开始支撑起经济的蓬勃发展。我们也逐步体会到了以政府信用为基础的现代货币体系给经济活动带来的更多灵活性。可自由兑换的浮动汇率制能够更好地反映一种货币的真实价值,通过市场价格调节供求,提高全球金融市场的效率和活力。政府可以根据财富的增长和流通需要印刷足够钞票,还可以针对经济过冷或过热调节货币供应量,在经济低迷时期多发钞票刺激增长,在经济过热时期控制发钞抑制通胀。只要政府在发行货币方面保持足够的审慎,真正根据财富增长、经济基本面合理发行货币,以政府信用为基础的现代货币体系是一种比金本位更优越的制度,更能促进人类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但是,2001年之后人们更愿意谈论的是在缺少必要的监督与制约机制时,虚拟信用支撑下的政府会不会变的“无德”?现代货币体系中储备货币会不会变成某些霸权政府掠夺财富的工具?当一些政府发现印钞可以创造财富、刺激增长、偿还债务,且没有任何人够约束时,他们就开始疯狂借债、拼命印钞,结果不仅没有促进经济增长,反而引发了一场场货币危机,事实果真如此么? 人们总是将一场场货币危机归咎于现代货币体系本身,或是美国缺少道德约束,等等。在笔者看来,上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多数时间还是保持了对信用投放的审慎态度,在维护本国利益的同时,确实对全球化进程和世界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如果抛开道德层面来看,货币超发更多是站在实体经济和实物商品交换需求的角度来看待虚拟货币的供给量,而虚拟货币的巨大需求源于虚拟经济的恶性膨胀。 货币危机解决的方式不是将现代信用货币体系重新倒退回金本位时代,而是如何更好地防止现代经济发展中虚拟经济的恶性膨胀。现代信用货币体系本身是一种人类文明进步的符号。货币危机不是由现代货币体系本身体制性的错误引起的,而是由该体系的非体制性弊端(错位的信用配置比例和无法衡量的信用的价值)造成的,这需要我们在未来完善现代货币体系中细细思量。 显然,未来完全回归实物信用即金本位体制去构建单一的货币体系已不符合现代经济体系的框架。鉴于现代货币体系的非体制性弊端,信用货币如果能拥有双重价值(即实物价值和虚拟价值组合提供双重信用保障),且在此支撑下获取双重信用支撑,那么这或许是支撑货币价值体系的最优法则。一方面纠正错位的信用配置比例,从当前各国的举动看,未来欧、美等面临虚拟经济膨胀过度的国家会一步步去杠杆化,以抑制虚拟经济过度膨胀,缓解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失衡的问题。另一方面,将实物货币重新加入信用评价体系中,适度让货币回归真正的实物价值,进而为其提供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信用支撑。各国央行储备黄金的目的就是为了做好最后一道信用防御体系。 当然,无论在什么样的货币体系下,任何国家作为现代文明的主流存在模式,都必须坚持货币体系的基本法则不能变,即公正平等。黄金从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衡量人类人性道德的标尺,当社会保持基本人性诚信时,它的价值就降低;当社会丧失了基本人性诚信时,它的价值就会升高。若社会完全失去人性诚信时,任何货币体系框架都将不存在,无论是实物信用还是虚拟信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