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如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继而推动经济借势转型,已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去年美国众议院以微弱多数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其中新能源是重头戏,目的在于借助新能源产业引领经济复苏。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策实施手段,该法案授权美国政府对于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征收碳关税,从2020年起美国将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未实施碳减排限额的国家的产品征收惩罚性碳关税。那么,碳关税对我国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我国又该采取何种应对态度和反制措施?
一、“碳关税”实质是美国外交战略重大调整,目的在于遏制新兴经济体发展
近几年来,中国等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经济快速增长、综合竞争力日益上升,而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尤其是由华尔街贪婪而引发的金融危机,使长期被各国追捧的华盛顿模式的发展路径彻底破产,美国通过输出新自由主义经济模式掌握各国经济命脉的努力,受到极大挫折。同时,在政治上,美国长期高举的民主、人权大旗在伊拉克战争之后被贴上霸权标志,沦为颜色革命工具,已被各国民众看穿。可以说,无论是在政治方面还是经济方面,面对发展中国家的挑战,美国这个“世界霸主”黔驴技穷,应对乏力。 因此,如何既打击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又不落霸权口实,成为美国政治家们的难题。在这种背景下,奥巴马政府一改其前任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漠不关心的做法,通过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应对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减排的法案,并拾起“碳关税”这个新概念,将其打造成西方发达国家对付发展中国家最具道义感、也是最锐利的武器。所谓碳关税,是指对高耗能的产品进口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毕竟地球是全人类的家园,全球气候变暖,让许多人忧心,而如何节能减排也一直是全世界关注的议题,如果围绕这方面做文章,可以占领道德高地,让发展中国家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是个一箭双雕的武器。 基于此,美国等西方国家近期纷纷调整外交战略,将气候外交作为重中之重。以往美国以人道主义为名,行干涉之实,以后则以保卫人类家园为名,行扩张之实。美国心目中的“失败国家”标准,也从所谓的政治独裁、经济凋敝,让位于环境污染、空气污浊。届时,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失败国家”。美国通过的气候法案,标志着美国开始以节能环保为名,推行气候霸权,变相实施贸易制裁,遏制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发展。
二、“碳关税”对我国经济、就业杀伤力巨大
如果美国按计划开征“碳关税”,对我国这样一个出口贸易占GDP很大比重的国家而言,将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失业。 1.中国出口将受到极大限制 目前美国进口的高耗能产品多数由发展中国家生产,其中“中国制造”所占份额很大。一旦碳关税被发达国家普遍采用,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十分不利,其中又以中国受损程度最深。在我国目前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中,大约有7%—14%是为生产出口美国的产品而产生的。在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中,机电、建材、化工、钢铁、塑料制品等传统高碳产品占据了中国出口市场一半以上的比重。例如,2008年中国对美国出口机电产品1528.6亿美元,约占中国对美国出口总额的61%。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指出,如果碳关税全面实施,“中国制造”可能将面对平均26%的关税,出口量因此可能下滑21%。 2.削弱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中国制造业的历史大多才二三十年,和中国工业化进程相当,一下子全面推行严格的碳减排制度,达到欧美的水平,将面临严峻挑战。目前高碳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又占有很大比重,对这类产业进行全面低碳化升级改造面临着资金、技术等多方面约束,短期内无法实现。如果美国对高耗能产品征收碳关税,无疑将降低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更为严重的是,如果美国碳关税政策真正实行,将引起欧盟成员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效仿,当前,法国和加拿大正酝酿出台类似于美国的碳关税政策,拟对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进口的高碳产品征收碳关税。 3.直接导致大批工人失业 当前,中国制造业的出口优势主要还是价格优势,依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取胜竞争对手。欧美国家仅在劳动力方面的成本至少是中国的10倍以上,而这些产品主要集中在消费品行业、重化工业领域。也就是说,无论是轻工业还是重化工业,中国都将受到不同程度打击。根据我们的测算,如果美国针对中国的碳关税政策真正推行,短期内可能直接引发我国500万人口失业。
三、与其一味反对“碳关税”,不如积极应对
面对西方国家外交战略的重大调整,中国显然是仓促应对。中国商务部已经正式发表声明,指征收碳关税是变相的贸易保护主义,中国对此坚决反对。看来,中国对碳关税的认识,还局限于商务领域,并没有意识到这是西方在战略上的一次大调整,而且随之而来的国际压力将会急剧升高。国际社会是丛林社会,胜者为王,何况“碳关税”又占据着道德高地,在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之下,实施碳关税将是大势所趋,中国再怎么反对,也难以阻挡。因此,中国的首选策略应是顺应潮流、积极应对、趋利避害,而不是一味消极反对。 1.发挥碳关税倒逼机制作用,加快构建“低碳化”社会 欧美发达国家一意孤行征收碳关税的可能性很大。因此,要充分发挥碳关税倒逼机制的作用,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提升节能减排实效,增强中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这对中国制造业乃至中国经济的良性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我国应该尽快在国内实施相应的立法工作,加快能源结构的转型,大力发展低碳技术与大力推行循环经济,把之前推出的一系列政策性文件转化为法律实践,从而在法律层面先人一步,以大国的姿态对地球和整个人类负责,加快构建“低碳化”社会。 2.借鉴国际经验研究开征碳排放税(Carbon
Tax) 作为《京都议定书》的加入国,2012年以后,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将承担温室气体减排的义务和责任。针对温室气体减排,碳排放税是一种最佳、最优化的选择。法国是全球第一个开征碳排放税的国家,它的实践也表明,碳税的实施要比总量控制与排放交易机制有效得多,在实施成本方面也更低廉,更容易取得预期的效果。尽管美国的法案得以通过,但是妥协使得该法案变得虚弱,碳排放税是个更好的选择。相对于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立法方面要有效和有力得多,因此,我国在制定相关立法时,应该更加侧重碳排放税的引入和实施,提高高排放企业的税负,减轻或免除无碳排放企业的税负,对个人及家庭进行补贴,同时结合其他节能减排机制,从而使得我国的温室气体减排走在世界前列。 3.积极利用有关国际贸易准则捍卫自身合法权益 美国的“碳关税”计划也并非铁板一块、无懈可击。首先,从美国角度而言,实施“碳关税”必须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谈判,特别是同中国,否则美国的产品就会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其次,征收“碳关税”也将损害美国消费者的利益,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表示:“美国消费者享受着来自其他国家廉价商品的很大便利,这些廉价商品如果来自于高耗能和高排放,那么美国消费者也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最后,美国国内对《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也褒贬不一,该法案在众议院经过数小时激烈辩论后最终以219票赞成、212票反对的结果通过,凸显了各方的巨大分歧,以共和党为主的反对派认为是“美史上最大一次加税”,将损害美国经济,甚至可能减少美国相关部门的就业。因此,我国应积极行动,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紧密合作,在WTO框架内利用有关国际贸易准则据理力争,捍卫自身合法权益。此外,还应深化与东盟、东亚、非盟之间的区域合作,在更多合适区域建立诸如“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