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1500多家网吧上网时,如果是第一次进入网吧,就要在网吧内的监管系统终端设备上拍照、扫描身份证,并且以此存档。年内北京所有网吧都将安装并使用这种登记摄像设备。 这是政府部门为整治网吧的又一举措,其背后的良苦用心不言而喻。据介绍这都是为了更好地防止“一证多用”,因为“在监控平台上,工作人员可以实时对任意一家网吧的任意一个机位进行监控”,某一个机位上的上网者的年龄、图像资料也可以快速查阅。即便我们认可这种执法行为的目的性,原本杂乱无序的网吧秩序相信会有大的改观,对于促进网民文明上网也会起到强劲功效,但是,上网公民的隐私和自由如何保障?除了担心个人资料泄露给其他人外,我们同样担心上网的通信自由和聊天隐私暴露在公权力之下。 但愿这样的担忧只是笔者的“杞人忧天”,不过,在公民权利的关照上,向来都需要对公权的干预保持足够的警惕。我们的监管部门是不是也应想一想:究竟有没有必要对每一个网吧的上网者进行这样的监控呢?
政府公共治理的权力源于公民权利的让渡,公权的存在以及在多大范围内行使,亦必须取得私权的认可或谅解。如何缓冲执法公权与公民私权之间的紧张关系,长期以来都是政府治理遇到的难题。而要达成公权监管与私权保护的平衡,首先需要充分吸纳各方的意见,以此获取更多的正当性基础。如果一项行政举措只偏执于执法部门的自我表达,而忽略公众的话语权,那么其结果难免导致失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