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的中产都很沉重
2010-10-18   作者: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美国中产面临“崩溃”,欧洲中产忧心养老,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福利体系,才能使中产阶级人们的心态、经济状态和地位比较稳定。中印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类似的保障体系尚未建立起来。
  “我就算是中产阶级中的一员。”比利时姑娘劳拉在大学里学习的是中文专业,当她笑着和记者说这番话时,已经成为比利时一家中资机构的员工了。“我对目前的生活很满意。”她说。
  劳拉介绍,她每月2500多欧元(1欧元约合9.25元人民币)的收入在比利时算是中等水平,其中三分之一用来缴税,剩下1700多欧元用来支付房租和自己的日常开销,生活还算比较轻松。
  现在,似乎只有在欧洲才能如此轻易找到对生活现状满意的中产阶级,本报记者在几个国家进行调查发现,全球更多中产阶级的生活压力偏大,诚如台湾歌手郑智化在一首名为《中产阶级》的歌中描述的:“我的包袱很重,我的肩膀很痛,我的欲望很多,我的薪水很少,我的日子一直是不坏不好。”

  美国中产面临“崩溃”

  美国的中产阶级在最近几年日子不太好过。美国学者在金融危机前就提出,美国中产阶级内部贫富差距日益扩大,使得中产阶级作为一个整体有“崩溃”的风险。
  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克鲁格曼在《中产阶级美国的终结》一文中指出,二三十年前,美国的中产阶级占据社会重心位置,可最近几年来,经济增长的收益却流向了中产阶级的上层和富豪阶层。
  美国中产阶级分化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许多城市都有所谓中产阶级社区,然而,最近几年以来,许多赚了大钱的专业人士纷纷离开这些社区,搬到新兴的富人区去了。而在加州和夏威夷这些物价较高的地方,由于生活费用上涨,许多下层中产阶级人士不得不搬离原来居住的中产阶级社区,另择廉价居所。
  金融危机后,美国中产阶级的分化和困顿更为明显。许多中产阶级家庭为了维持生活水平,夫妇不得不双双出来工作。而据美国媒体报道,如今许多普通中产阶级家庭即使夫妇双双工作都很难维持体面的生活。
  美国媒体曾这样形容:过去美国的社会结构像维多利亚时期女人上小下大的裙子,而现在则更像是一个两头大中间小的沙漏。换言之,曾经作为社会中坚的中产阶级,正在日渐式微。

  欧洲中产忧心养老

  欧洲的大部分国家的中产阶级仍然过得滋润,不过,也不可能悠闲度日。今年27岁的杰西卡一边工作一边攻读生物学博士学位,再有一年就毕业了,丈夫弗朗斯在一家跨国公司担任会计师。夫妇俩有两个儿子,一个两岁,一个只有三个月。他们算是典型的比利时的中产阶级。
  婚后,他们在市郊买了自己的房子,各种手续办下来花了9万多欧元。杰西卡说,他们税后的月收入有3000多欧元,只靠自己也负担不起,还得靠公婆帮忙在银行抵押贷款。现在房子每月的月供需要八九百欧元,占了日常开支中的很大部分,另外让她感到有压力的是孩子上托儿所的费用,两个孩子需要500欧元。
  杰西卡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我们的时间太少了。早出晚归,回到家后还要做饭打扫卫生,安顿两个孩子。时间总是很紧张。”她说。
  没有这些烦恼的劳拉忧虑的则是养老问题。劳拉告诉记者,欧洲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导致各国政府的养老金支出日益庞大,公共财政不堪重负,不少国家都在考虑进行养老金改革,或者提高退休年龄,或者减少养老金,因此要想保证退休之后的生活质量,早做准备还是很有必要的。

  中印中产压力沉重

  最近几年像中国、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中产阶层也在迅速发展壮大。
  中国社科院社会研究所教授李春玲介绍,1988年,以收入标准定义的中产阶级在中国的城镇中所占比例不到1%,而2006年达到这一收入水平的人在城镇中的比例接近9%。同时,中产的收入增长速度自2001年以来正在加快,2001至2006年的五年间,比例增加了5个百分点,即平均每年增长1%。
  她告诉记者,最近几年,随着国民收入增加,以收入标准定义的中产阶级比例增长幅度应该更大。
  而印度很多人抓住了经济改革带来的机遇,收入可观,生活富足,跨入了中产阶级的行列。今年8月,亚洲开发银行的报告显示,印度中产阶级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即超过3亿。
  不过,中印等发展中国家的中产阶层多数压力沉重。
  米塔尔女士是新德里信息咨询公司的一位业务经理,年收入有50万卢比(1元人民币约合6.6卢比),但因为害怕失去这份工作,她经常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结婚10年了不敢要孩子,平时也没时间做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餐馆里靠吃快餐过日子。
  “我根本没时间做饭。”她说,许多同事都和她情况类似,经常加班,担心失业,担心孩子不能进好学校读书。
  在中国,同样有很多中等收入者生活在压力中。肖雪是北京某媒体的中层,丈夫是一家大公司的高管,收入不菲。他们有一个两岁的儿子,还有两处房子,衣食无忧,可以经常旅游。不过,肖雪总感觉压力大。“不是来自工作,是担心孩子的教育。”她告诉记者,幼儿园还好,可以多花钱进私立的。但是要是想让他上个好的小学,就得买学区房。
  “我和丈夫商量过买学区房的事情,5万一平米,买了房子,我们就什么都没了。我们也都是有体面工作和房子的人,但是在这个城市,这实在不算什么。”她无奈地对记者感叹。

  高福利惯出养尊处优

  “影响中产阶级状态很大的因素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在国外如果要有一个稳定的中产阶级,除了这群人收入比较高以外,还需要有各方面的保障。就是说你进入中产阶级后,地位是非常稳定的,不会一下子因为家庭经济遇到困难或其他特殊原因地位就下降了。”李春玲分析指出,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福利体系,才能使中产阶级人们的心态、经济状态和地位比较稳定。中印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类似的保障体系尚未建立起来。
  而欧洲,就是靠高税收高福利政策造就了大量的中产阶级。在瑞典,只要三口之家有一个实现就业,基本上就可以全家衣食无忧,成为中产阶级家庭。有数据显示,瑞典70%的家庭属于中产阶级家庭。
  欧洲人普遍享受的高福利待遇与高税收是分不开的。据欧盟统计局与欧盟税务总局去年提供的数据显示,欧盟税收总额占到了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将近40%,其中北欧国家更高,占GDP的将近一半。为了实现社会的高度公平,收入越高需要缴的税越多,而收入低的话可以享受不少税收上的优惠条件,这种“劫富济贫”的做法大大缩小了人们的贫富差距。
  这样的制度也有弊端,不少人抱怨,这种规定让人丧失了工作甚至是赚钱的动力。记者去年到瑞典采访时曾在一间中餐馆用餐,每次去用餐都能发现几名50多岁的男子在餐馆内聊天喝啤酒。据餐馆老板介绍,这几位根本不上班,就靠各种福利保障过日子,而且过得还很滋润。
  此次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的双重打击让欧盟开始反思这种高税收、高福利发展模式的弊端。为了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欧洲一些国家已经在考虑从改革劳动力市场和养老金体系入手。然而,养尊处优惯了的欧洲人是否能够改变现有的生活模式也还是一个未知数。

  各国都很重视中产阶级

  不过,无论如何改革,要保证中产阶级占据社会的大多数始终是欧美政府的目标。在社会学家看来,中产阶层是社会的中坚,是承载现代文化的主角,一个社会应当有六七成的人口属于中产阶层,这样的“橄榄型”社会才会稳定、健康。
  美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将“中产阶级”概念深入人心,“中产阶级”甚至可以看作是普通美国人的生活状态。
  出于拉票的目的,美国政客向来都是以“中产阶级代言人”自居。也因此,最近,当美国中产阶级陷入困顿,美国政府极力出手相救。奥巴马政府特别成立了拯救中产阶级工作小组,由副总统挂帅,寻求解决之道。
  由于中产阶级所承担的社会经济责任和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举世公认,许多国家都曾或正在将扩大中产阶级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步骤。中国也是如此,今年中国政府提出了建立橄榄型社会的目标。
  对此,李春玲建议,应该在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缩小收入差距、平抑房价等方面下功夫,这样才能扩大中国的中产阶层数量。

  链接:你是中产吗?

  什么人才算是中产阶级?在全球都不是一个精确的概念,各种统计数据也互相冲突。比如,2005年,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认为,印度有5000万中产阶级人口;同年,世界银行则认为,印度中产阶级人口达2.64亿。
  而且,对于中产阶级,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标准。

  欧美:大多数人

  “除了巴菲特和流浪汉,恐怕绝大多数美国人都会自认为是中产阶级,”华盛顿智库传统基金会研究员福斯特说。
  在美国,中产阶级是一种自我感觉。这种感觉其实并不取决于收入绝对值,而在于是否满足六项指标:拥有体面住所,包括租房在内;拥有汽车;能够供得起子女上学;拥有退休保障;拥有医疗保险;支付得起家庭度假费用。
  欧洲的情况类似,人们对中产阶级的界定比较简单:除了富人和穷人,其他大部分人都是中产阶级。

  印度:会说英语

  在印度,通常认为说英语的人口属于中产阶级,除了以英语为母语的少数人外,一个人在生活中说英语场合越多,就越有可能是中产阶级或富人阶层。因为印度的官方场合和商业场所基本上以英语为主导语言,掌握英语很大程度上是从事高收入工作的必备条件,掌握英语也意味着受到良好的教育。
  印度现在有大约3亿人口以英语为第二或第三语言,这一人口规模与大多数研究报告得出的结论也基本相符。

  中国:以收入界定

  2005年,国家统计局曾公布一份调查结论:年薪6万元到50万元是界定中国城市中等收入群体家庭收入的标准。在中国,这是“中产阶层”第一次得到这样清晰的数字化界定。

  各国中产的非典型烦恼

  他们是社会的中坚阶层,也是面对压力最多的阶层。各国的中产阶级,都有着典型或者非典型的烦恼

  美国:上学、旅行都差钱

  36%的美国人如今表示,无力再继续向退休账户里存钱了;43%的美国的退休账户里存款余额不足1万美元;在过去一年中,24%的美国工人表示由于经济恶化打算推迟退休。
  这样一组看似枯燥的数据,隐隐暗示着美国的中产阶级正面临危机。美国人的日常生活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以教育为例,由于金融危机,州政府进一步缩减教育开支,学校只好涨学费。以拥有20多个分校的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为例,今年学费比去年上涨了204美元。而过去五年来,这所学校的学费累计上升了1710美元。
  在此背景下,来自中产阶级家庭的学生处境最为尴尬:富人子弟不缺钱,穷人家的孩子可以名正言顺地申请救济而且成功率很高。但中产阶级子女既缺钱又不一定符合申领救济的资格,于是他们只好去申请学生贷款。
  “在这方面,最难的是中产阶级家庭。”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学生经济救助服务项目主任迪恩·库尔求说。根据加州规定,大学生要申请政府救助,其家庭年收入要在7万美元以下。而那些不够申领的中产阶级家庭子女,由于只得求助于贷款,平均每人身上背着1.4万美元的债务。
  加州州立大学富勒顿分校心理学专业四年级学生贾森·博克就属于这种情况。他的父母都是自由职业者,父亲从事金融服务,母亲是理发师。他们家的收入虽属中产,但却背负着房贷。他每周两天上课,其余时间都在纽波特海滩的公共图书馆打工,每小时挣12美元。由于在打工的同时还要按时完成作业和论文,他每天大概只能睡5个小时。
  能够和家人度假也是中产阶级身份的一种标志。不过,在金融风暴劲风疾吹之下,这种以往寻常美国家庭的享受也逐渐成了一种奢望。记者此前在美国工作的时候,曾在弗吉尼亚州的旅游点遇到几位来自明尼苏达州的退休老人。他们说,他们本来很希望去中国看一看奥运会,但囊中羞涩,已无力支付海外旅游的费用了。于是他们只好选择费用比较低的国内游,而且还是尽量住在亲友家里,因为“我们还得留点钱在退休账户里养老呢”。

  印度:家庭主妇投身职场

  印度的中产阶级分为新老两个群体。
  老中产阶级通常来到孟买这样的大城市比较早,抓住了经济改革的机遇,他们仅靠房租,收入就非常可观。但这些家庭的收入主要依靠男性家庭成员,对于以经营公司为生的中产家庭更是如此。
  今年68岁的拉克家就是其中的一员。他迁居孟买较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买下了两处房产,而在这二三十年间,房价上涨了二三十倍。不过,拉克并没打算卖房子,他们一家三代5口人住在一套三居室,另外的一套两居室则用来出租,每个月租金和人民币将近2万元。
  拉克自己还开了个公司,现在已经交给儿子打理。公司的规模虽然不是很大,却也是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之一。拉克的夫人和儿媳都是家庭主妇,雇有两个佣人、一个司机。生活富足的拉克已经去过迪拜6次了,对拉克这一阶层的人来说,出国旅游往往会首选欧洲。
  新中产阶级不像老中产阶级那样有钱有闲,他们通常受过良好教育,有让人羡慕的工作。今年不满30岁的维希诺伊就是其中一例。他研究生毕业以后,在一家咨询公司工作已经有五个年头了。维希诺伊月收入超过10万卢比,这在印度算是高收入,但谈到是否有在孟买买房的打算时,他连称孟买房价如何之高,买房如何不易,况且他还没有计划结婚。
  在印度大城市中,像维希诺伊这样受过良好教育的异乡客很多,这些群体基本属于白领群体,主要受益于印度经济高速增长所带来的工作机会。不过,生活成本高涨,房价高企也使得他们承受着不小的压力。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他们还面临资产缩水的困扰,加上国内高达两位数的通货膨胀,代表新兴中产阶级消费能力的信用卡持有量和消费都出现了下降。
  印度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印度信用卡持有量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快速增长,在2007/2008财年达到2750万张,而在随后两年分别下降至2470万张和1830万张。
  此外,由于大城市生活压力大,印度新中产阶层家庭中夫妻双方均工作的比例越来越大。

  比利时:就业成了新问题

  比利时人生活中最大的支出就是住房和食品,其中住房在许多家庭的开支中占了很大一部分。对在一家中资公司工作、月薪2500多欧元的劳拉说,自己现在租了16平米的一个小房子,每月租金就要400欧元,正准备租住的公寓的月租金要850欧元。劳拉表示,从长远来看肯定还是买房子更合算,但是单身的她现在还无法承受。
  除去这两项,比利时人在其他方面就不需要太操心了。从教育到医疗再到养老,国家的一系列福利政策为人们解决了诸多后顾之忧。
  以教育为例,从幼儿园(接收两岁半以下幼儿的托儿所除外)到大学的收费水平都不高,甚至可以说很低。公立学校费用低廉,一些教学质量较好的私立学校的收费也在人们的承受范围之内。以比利时的幼儿园为例,孩子每个月只需交50多欧元的饭钱,学杂费一年10欧元,学校组织观看演出或者外出游玩每次也只是5欧元而已。一个月下来平均费用不会超过60欧元。
  此外,比利时的医疗保障也很充分,一般的工薪阶层每年只需向保险公司缴纳100欧元左右的保费,看病和买药就可以报销将近95%,所以无论大病小病,都不用担心无钱看病。
  然而,2008年以来的经济危机还是多少给中产阶级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影响。许多公司为了渡过难关而不得不裁员,或者停止招人。在这种大背景下,失业成为让工薪阶层担心的一个问题。
  一位在英国航空公司工作的比利时人表示,现在经济形势不好,很担心公司为了压缩成本让自己丢掉饭碗。
  在比利时,失业人员在头半年内可以拿到与工作时一样的工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递减。记者认识的一位朋友表示,虽然失业后的生活保障不存在问题,但生活质量肯定受到很大影响,而且如果从政府拿到失业金的话,需要经常汇报自己银行账户上的资金往来情况,因此免费的午餐吃起来也不容易。

  中国:没房子,不敢“中产”

  “我哪算中产阶级,无车无房无孩子,三无人员。”一见面,张小平就无奈地对记者说。
  河北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张小平2004年来北京闯荡。最初在一家计算机类杂志社工作,由于自己工作勤奋又能干,月收入经常在8000元上下浮动。在出版社工作的女朋友每月也有6000多元的收入。
  那时两人的生活过得很“小资”,几乎很少在家自己做饭吃。然而,2009年底,张小平失业了,婚后买房计划也宣告泡汤。
  “2008年底刚开始看房时,东五环外的房子均价7000一平米,当时稍微犹豫了一下,这一犹豫就拖到了现在,房价每平米已经涨到了一万七。”张小平说,这几年,他的财力在不断积累,却远远赶不上房价的增长速度。
  “我知道很多人都面临和我同样的问题,如果不是个体的原因,必然是这个社会出了问题。”张小平感慨道。
  在北京上地一家大型软件公司上班的周琦也面临着类似的困扰。他和妻子工作不错,收入不菲,算是标准的“中产”家庭。原本他们一直没想买房,直到今年年初妻子意外怀孕,才意识到该有个固定的家。不过周琦无论如何算计,在动辄数百万的房价面前,他备感无力。
  “中国人特别注重房子,认为你有了房子才进入稳定的经济生活状态,这个房子的概念和中产阶级身份是紧密相连的。”中国社科院社会研究所教授李春玲说,目前的房价不太有利于年轻人很快加入到中产队伍里来。
  “由于房价的高涨,中产阶层的生活状况出现了问题,使他们对这个阶层的本质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够强,主要表现为个体不够坚强,总体不够成熟,出现了‘苦奴’心态。”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分析。
  而缺乏社会保障也使得很多即便有房有车的人生活得小心翼翼,生怕一场病或者一场意外就变成穷人。
  “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没有上千万不敢说自己是中产阶级吧。”面对记者的采访请求,这些大众概念中的“中产”或“准中产”们大多认为中产是一种不可及的生活状态。

【字号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认真应对全球中产阶级危机 2010-10-13
· 伪中产?未来社会主流的现实焦虑 2010-10-12
· 养老问题将消灭一个中产家庭 2010-09-30
· “中产”的未来在哪里 2010-09-19
· 中产阶层被不安全感困扰 2010-09-16
 
频道精选:
·[财智频道]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频道]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频道]胡培兆:扩大内需应有新思路·[思想频道]石建勋:普通民众为何不敢花钱
·[读书频道]《五常学经济》·[读书频道]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