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2009年,天津市委市政府组织编制了《天津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将天津的发展战略明确为“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双港双城”的规划思路是怎么出台的呢? 霍兵:“一轴两带”中的“一轴”就是指“京滨综合发展轴”,依次连接武清区、中心城区、海河中游地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依托这个轴,可以加强与北京的合作,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带,形成京津冀地区一体化发展的产业群和产业链。“两带”是指“东部滨海发展带”和“西部城镇发展带”。通过“一轴两带”,可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升新城和城镇功能,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进一步加强与北京的战略对接,扩大同城效应;强化天津服务带动作用,促进和扩大与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双港双城”的思路,主要是贯彻国务院对天津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定位于将天津市建成“北方的经济中心、国际港口城市,生态城市”。霍兵说,2006年天津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当时所作的空间布局主要考虑的是定位于“一轴、两带、三区”,一轴即京津塘城市发展带,两带即沿海发展带、城市中部发展带,三区即蓟县生态区,天津城市南、北两个生态区。 他进一步解释说,按照“双港双城”规划,一方面是城市进行双向拓展,加快滨海新区核心区建设,与中心城区功能互补,实现市域空间组织主体由“主副中心”向“双中心”结构转换提升,可以避免“摊大饼”式的发展,让城市发展更加的健康;另一方面,在滨海新区的大港地区建设新的港区,把化工、物流等产业尽量安排到滨海新区以南的位置,将使整个滨海新区的发展态势更加合理。 另外,长期以来,京津塘发展过于集中于一条横向的轴线,滨海新区通过调整发展思路和定位,未来可以进一步带动一条纵向的轴线:如从产业发展来看,目前河北省黄骅、曹妃甸地区的钢铁、物流等产业的发展水平较高,而塘沽产业带正在重点发展重型制造业和设备加工产业,天津南港则重点发展煤炭、化工区,从整个从发展来看,天津、河北两个经济重心可以相互填补空白,延伸产业链;从战略规划来看,天津市目前的规划重点是三区联动,河北省的规划是一带两乡,有相似相通之处,可以进行整合对接。
问题二:滨海新区目前的产业布局是否合理?未来理想的产业布局将会如何发展?
霍兵:过去滨海新区在化工、移动通讯、钢铁等产业的发展基础比较好,国务院赋予的滨海新区的功能之一就是研发转化制造基地,目前滨海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八大产业,整个产业体系已经建立起来了,发展体现了“三高”。很多外地人都说,以前天津的发展就是靠摩托罗拉、三星等大企业,通过八大产业的拉动,今后滨海新区会进一步升级、延伸、壮大相关产业。 产业发展布局形成后,滨海新区的空间布局方面也要进行调整。日前,滨海新区核心区、北片区、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正式获滨海新区政府批准通过。至此,除盐田和远期填海等区域,滨海新区已完成全部控规批复。 谈到产业调整,化工区的规划是不可避免的话题。天津市共有石化企业1000多个,从业人员约20万人,也存在规模偏小、布局分散的问题。尽管天津市近年来实施了工业东移的战略,把化工企业向东逐步搬迁到滨海新区,但由于滨海新区内部行政体制一直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规划上的不统一,形成了临港工业区、大港石化区、南港工业区三个地区同时发展重化工的局面。 2009年底进行的滨海新区行政体制改革,打破了原有行政区划分割的局面。目前,滨海新区2270平方公里的行政地域面积,已经实现了规划的全覆盖,三个区共同发展重化工的情况将不再出现,产业布局会更加合理。 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体制改革是分不开的。像1939年就在塘沽建厂的天津大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即将搬迁到南港工业区,但是这个企业是塘沽长期以来的纳税大户,拿走后塘沽的税收会下降比较明显。临港工业区2009年与中石油经过了长时间的谈判,终于谈成了一个1500万吨的大型炼油项目,项目可以大幅度拉动G
D
P几百个亿,增加地方税收,但会影响到滨海新区核心区的长远发展,最终只能搬到南港,原先规划的土地转型做其他产业。从这个事情来看,我们国家的财税体制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比如说行政区域间应该怎么协调,责权利怎么分配,生态补偿机制怎么建立,这些问题都要尽快进行研究和规范,对政府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会更有好处。
问题三:滨海新区建设项目众多,但是原有的城区规划并不合理,这是否意味着要付出较高的拆迁成本?另外,滨海新区在社会布局方面有何安排? 霍兵:滨海新区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在做总体规划时保留了50%的生态用地,大型工业区占用的都是盐田、填海地,由于滨海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大部分土地都是盐碱地,所以拆迁成本相对较低。 滨海新区已经在综合配套改革上作出了很多尝试,当地聚集的人员素质也比较高,但由于原先的传统行政区划造成的管理分散局面还存在,所以应加快突破传统布局。2009年底进行的滨海新区行政体制改革,已经彻底打破了行政区域的界限,所以在全区的总体规划布局上,他希望滨海新区能借鉴国外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公交主导”的城市地区发展经验。如在中新生态城,在吸引到一定规模的居住人口、构建便利的交通后,住在这里就可以享受到城市的生活水平,为此建设者将综合考虑人的教育、社会服务保障、医疗等问题,最终达到工作岗位、人文居住的和谐与平衡,扭转目前大批人口天天从天津市区到滨海新区流动的局面。 为了使天津市老城区和滨海新区两个城区连接的更加紧密,政府在双城之间建设了很多的交通设施,如轻轨、城际铁路、地铁线以及快速路,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使交通走廊之间的沿线地区都可以发展起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升新城和城镇功能,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 目前,津滨轻轨正在调研建设三条线路,如Z1线,是从天津市文化中心-海河教育园区-于家堡-开发区,目前正在前期研究;Z2线,是从机场-空港-滨海高铁站,这条线路重点解决的是几个重点地区之间的交通问题;Z3线是从汉沽-塘沽-大港,这条线路解决的是新区内部的交通问题。目前,滨海新区准备先在Z2线沿线发展快速公交系统,培养乘客人流,然后再建设快速铁路交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