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近年来,天津滨海新区正在成为中国经济的“第三增长极”和支点,辐射带动了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后的滨海新区,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带动,只要是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国际通行做法、有利于激发创造活力的,就大胆试、大胆闯,成为改革创新的先导区。
股权投资基金云集
“要着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真正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要着力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全力打好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攻坚战,努力把滨海新区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3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同志在参加全国两会天津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对滨海新区寄予了更高的希望。 事实上,在国内国际经济形势最困难的2009年,滨海新区已经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2009年滨海新区实现GDP3700亿元,增长23.5%,占天津全市比重的50%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8500亿元,龙头带动作用尤为凸显。 2010年1月20日,8家知名私募股权基金企业集体入驻滨海新区,使滨海新区的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企业超过212家,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基金中心”。在国家发改委备案的22家基金中,有16家在滨海新区注册。记者在中国最大的保税港区——东疆保税港区看到,4平方公里首期封关区域的建设项目已全面完成,预计到2010年底,东疆保税港区将实现二期封关,届时东疆保税港区面积可达到10平方公里。作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滨海新区在金融、科技、涉外经济、土地管理、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正在深入推进。 “去年全国两会时,我曾说滨海新区在三五年内将给全国人民带来惊喜,经过这一年的时间,滨海新区带给人们的惊喜是一个接着一个”,在全国两会接受媒体采访时,天津市市长黄兴国说,“我相信随着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不断深入,一定会有更多的惊喜呈现在全国人民的面前。”
“瘦身转型”科学布局
2009年是张心德心情异常复杂的一年,这位天津临港工业区管委会主任,眼看着自己6年多来一手围海造地、招商引资、倾注了满腔热血的工业区发展壮大之际,却被迫“转型”“瘦身”:主导产业由化工变为重型装备制造业,原计划落户这里的大型化工项目如中俄东方石化项目、蓝星化工基地项目等,被迁往30公里之外的南港工业区。 临港工业区“转型”的原因是:紧邻城区,尤其是距离滨海新区CBD仅3公里,大规模上马化工项目不仅会恶化城区空气,也会危及周边安全。 而更深的意图是,调整滨海新区空间和产业布局,使其更具科学性,为滨海新区提供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新规划的南港工业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将建成世界级重化产业和港口综合功能区。天津港的部分功能和一些靠近城区的重化产业将转移至此,极大缓解目前的港城矛盾。 “空间调整蕴涵着滨海新区的抱负和视野,其中有港口发展、产业定位,也有民生考虑。”国家发改委区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金城评价该战略是创新之举,是“大手笔”。“科学的布局,也是一个地区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他说。 构筑高端、高质、高新的产业结构,摒弃低层次的出口加工型产业,是滨海新区化解国际金融危机、增强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法宝”。 通过重新规划布局,淘汰高污染高能耗设备,提升整体工艺水平,滨海新区纺织行业走出节能降耗、创新发展新模式。纺织生产的各项考核指标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企业设备用水量比过去下降50%,每百米布用电量也从18度降低到12度。 “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域,滨海新区如果说在利用外资上有了很大突破的话,那么今后必须在探索区域自主创新方面有一个大的进步和突破。这是增强内生动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周立群说。
聚集高端产业链
就在前不久,坐落在滨海高新区的天津华翼蓝天科技有限公司传来喜讯,其自主研发的国产航空器模拟训练器项目进展顺利,首台“滨海造”模拟训练器将于今年年底组装完成。这一成果打破了我国民用飞机飞行模拟训练设备长期被海外厂商垄断市场格局。 紧紧把握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新变化,滨海新区密切跟踪世界产业和技术转移的新动向,坚持把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不断推进产业结构的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加快建设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 近年来,滨海新区的航空航天产业从无到有,迅猛发展,聚集了一批重大项目;绿色能源产业自主研发技术水平居国内领先,被批准为“国家(天津)化学与物理电源产业园”、“国家新能源产业基地”,聚集了中海油、维斯塔斯等一批龙头新能源企业;生物医药产业聚集了诺维信、诺和诺德等一批制造企业,高新区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以及美国亚力山大孵化器、保税区生物谷等产业化基地正在加快建设;电子信息产业聚集了一批以曙光计算机、中兴通讯等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企业,建有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国家IC设计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信息安全产业化基地等。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知识产权局局长何志敏认为,目前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和新能源及环保产业已经在滨海新区有了一定的基础,同时这些行业又是今后一段时期自主创新的重点突破口和主要力量。滨海新区必须抓住现有优势,引导和聚集创新型行业及企业,最大限度地加快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建设。
创新打开市场空间
“自主创新不仅使企业抵御了金融危机的‘寒流’,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在即将到来的新一场科技革命浪潮中,赢得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后续动力”,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梁锐自信的说。 作为滨海新区自主创新的“旗舰”企业,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在新能源产业的研发及产业化过程中始终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紧跟世界先进水平,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突出典型。为保证企业的持续增长力,力神着力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坚定地走自主研发的道路,真正做到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2009年力神承担国家各级科研攻关项目18个,公司自主研发的锂电池配套的新型电动汽车最高时速可达120公里/小时,一次充电行驶里程约为200公里,而营运成本却仅为燃油汽车的五分之一。同年,力神公司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85%,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截至目前,力神已获249项国家专利,其中24项是发明专利,公司将每年销售收入的5%以上作为研发经费,为企业研发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持续创新、可持续增长,需要强大的内生动力。何志敏局长说,内生的核心关键在一个“生”字,自主创新的成功与否最终取决于是否能够转化为产权,比如说,研发行为转化为专利权、企业商标转化为品牌优势、著作权形成产业和影响力,这才是真正的内生驱动。 事实上,滨海新区始终在坚持加大科技投入,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目前全区已建成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等50家国家级、省部级研发机构和63家外商投资研发中心。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达26家,在孵科技中小企业2562家;在新区各类风险投资机构272家,资金规模达500亿元。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拥有各类科技人员12.9万人,科技领军人才224人,其中两院院士21人、长江学者80人,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学科带头人51人。 以点带面,点面结合,近年来,滨海新区以《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为指引,结合自身定位和优势,以“十大战役”为平台和依托,摸索出了一条具有滨海特色的创新之路。 东疆保税港区就是一个典型案例。通过港区的发展促进涉外经济领域的改革和创新,东疆港区已经实现了“一点突破”:腹地的多个无水港与东疆港区实现了有效对接,离岸金融业务的探索有力的促进了涉外经济体制的改革步伐。今年2月份,东疆保税港区还新开工了6个高端服务业重点项目,包括海景酒店、游艇俱乐部、金融服务大厦等,这些项目势必会大大促进天津港的发展。 “今年是天津港的结构调整年,通过产业的优化升级和调整,我们正在朝着4亿吨年吞吐量、1000万标准箱的目标奋进,我很有信心”,天津港集团董事长于汝民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