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不断刷新的“地王”纪录,许多人认为,是现行的土地“招拍挂”制度推高了地价,并最终推高了房价。然而,也有网友认为,土地“招拍挂”制度只是一种工具,其本身确实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但不能因此对土地“招拍挂”制度全盘否定。
地王频现源于土地“招拍挂”制度
署名王子恢的博客文章指出,房价上涨,源于杭州经验在全国的推广,协议出让叫停,土地进入国有土地储备局“招拍挂”之后,全国房价便处于急剧上升通道,直到如今近乎疯狂,政府监管投鼠忌器、骑虎难下。 署名陈涛的博客文章认为,土地“招拍挂”存在一些弊端:比如故意抬高价格,使中标价大大高于实际价值,不仅提高了该地块的土地成本抬高了房价,更提升了周边地块的地价影响了整个地区的房价;比如价高者得,只有有实力的开发商才有资格参与,使得土地迅速向少数大型地产商集中,形成垄断的局面,集中的结果使房价控制在少数人手里;比如高价中标使得开发商一定要想尽办法去降低开发成本,或者变更容积率等技术参数,或者降低建造标准,或者降低工程质量等。
土地“招拍挂”制度不能简单否定
署名“世纪赞”的博客文章指出,高地价,高房价带来了很大社会问题。如果取消土地“招拍挂”,还有更好的方法吗?稀缺资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能用金钱体现它的价值。 署名许子枋的博客文章认为,土地“招拍挂”制度真的就会寿终正寝了吗?显然,这是一种将对高房价的恼恨情绪迁怒到土地出让制度的一种书生意气罢了。作为国家稀有资源的土地,目前除了采用“招、拍、挂”这种还算公平的土地出让交易方式外,还有那种方式会更好? 大多数网民认为,由于“招拍挂”才催生了地方政府与土地市场的“暧昧关系”,因此近年来对这一制度的反思之潮涌起,批评之声不绝。其实,“招拍挂”只是一个工具,流动性泛滥、土地稀缺、短期与局部地区求过于供才是土地价格走高的根本原因,与工具无关。
土地出让制度需完善
署名薛世君的博客文章认为,至少可以从以下方面尝试突破现有的“招拍挂”模式。 一是“捆绑限价”模式。将商品房用地与保障房用地捆绑在一起推出,即明确出让土地中保障性用房的比例和价格,在此基础上进行“招拍挂”,开发完成后由政府按约定的数量和价格向开发商回收保障性用房,这样也相当于是对部分商品房限价。 二是“分类出让”模式。对商业、旅游娱乐、别墅、高档公寓等用地可以延续“价高者得”的模式;但对保障房和普通住宅建设用地应该“综合评标”,综合地价、房价、户型、面积等多种指标,遴选出关注大众消费需求的开发商。 资源网署名王永先的博客文章还指出,目前土地招拍挂制度确实存在一定的弊端需要进一步改进:第一,土地信息披露不充分,相关部门应当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土地供应信息的发布和披露制度,及时公布土地供应信息,使开发者能够充分了解土地供应计划,从而杜绝开发者的冲动盲目。第二,单宗出让土地面积过大,建议相关部门可以适当划定单幅地块的面积,给中小开发商竞价机会,形成土地市场有序竞争,防范土地垄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