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加工:亟待建立“政策+市场”新机制
    2009-04-29    本报记者:王晓明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08年10月以来,国家在东北政策性收储玉米,计划收储指标4000万吨,约占国内玉米总产的1/4。政策性收储抬高玉米价格,在保护农民利益的同时,也使国内玉米加工行业陷入市场运营危机。
  有关专家认为,如今国内的玉米加工行业已经成规模、成气候,成为玉米消费的一个重要渠道,粮食作为特殊商品,不能走单一市场化的道路。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大背景下,建议将其关联产业也作为特殊产业对待,从政策层面建立起与市场相结合的新的发展机制,不应放任其在市场竞争中自生自灭。

  玉米政策性收储:加工行业陷入市场性危机

  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下,玉米加工行业本身产品销售就不景气,国家在东北政策性收储玉米拉高市场价格,企业玉米原料成本增加,利润空间再度受到挤压,整个行业陷入市场运营的危机,已经走到崩溃的边缘。
  在吉林省松原市,华润赛力事达玉米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军说,他们一方面面临金融危机,同时也面临行业本身的危机。他介绍说,当前国内玉米深加工行业利润大幅下降,以他们企业为例,2008年1月至7月盈利1500万元至1700万元,从8月份开始每月亏损300万元至700万元不等,下半年共亏损3000万元,相当于全年的利润。
  吉林省最大的肉鸡加工企业吉林德大有限公司主打国际市场,如今也在金融危机肆虐下艰难度日。公司常务副总裁陈玉和说,受金融危机影响,企业订单数量明显减少,产品市场价格持续走低。2008年1至9月份,鸡肉平均价格每吨9395元,到10月份就跌到了8000元,11月份以后7500元,按照这个价格计算,每年影响企业效益1.5亿元。
  中粮生化能源(榆树)有限公司年产玉米淀粉40万吨,可从2008年10月份开始,每生产一吨淀粉就亏损200元至350元。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伟说,虽然企业在不间断收玉米,但实际开工率不足80%,而且玉米库存量比去年同期缩减一半以上,主要就是因为亏损,流动资金不足。他说,国家在东北托市收玉米拉高粮价,东北玉米和中原地区玉米价格倒挂,由于他们企业的玉米淀粉主要销往珠三角地区,价格差距对企业销售市场冲击很大。从2008年10月份开始,淀粉价格每个月下降50元至100元,4季度总共亏损超2000万元。
  吉林吉安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任公文认为,如果国家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吉林省整个玉米深加工行业将面临灭顶之灾,加工一吨玉米亏损150元至200元,高的要亏损300元,现在加工企业动辄加工百万吨,而且多数是民营企业,抗击打能力有限。根据吉林省农委统计,受国际金融危机及三聚氰胺对养殖业的影响,吉林省玉米深加工企业普遍出现亏损,酒精深加工大约每加工1吨酒精亏损200元,每加工一吨淀粉亏损200元至350元,目前较大深加工企业大多处于半停产状态,实际开工率不足70%,截至2008年12月18日,全省深加工企业收购玉米仅177万吨。

  玉米加工行业:已成为玉米消费支柱性产业

  玉米主产省吉林近年来加工能力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产品逐渐向精深产品发展,并已形成了一个高精尖的产业集群。吉林省位于世界著名的黄金玉米带上,玉米人均占有量、商品量、出口量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随着玉米加工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一向被认为是吉林省“包袱”的玉米逐渐变成了“资源优势”,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集聚的作用下,吉林省逐步形成了玉米加工产业集群,产品在国际上竞争力不断增强。
  吉林省副省长王祖继介绍说,目前吉林省玉米加工企业已发展到500多家,加工产品逐步由淀粉、酒精等初加工产品向发酵、精细化工产品过渡,加工品种已达到200多种,从寻常的淀粉,到用多元醇、乳酸等生产的合成纤维、工程塑料等,这些产品被广泛用于食品、纺织、汽车、电子、医疗等领域。
  “这些企业的产品技术含量高,采用了不少国际顶尖技术,企业直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初步形成了一个高精尖的产业集群。”王祖继说。比如长春大成集团今年投产的年加工225万吨玉米、100万吨化工醇和100万吨差别化聚酯项目,技术水平很高。大成集团已获得生物化工醇催化剂生产工艺技术、反应设备制造和化工醇生产工艺技术等几十项国家专利。生产一吨化工醇只需一吨淀粉,消耗玉米1.42吨,消耗能源只有原设计水平的一半,玉米化工产品的成本只相当于石化产品的一半。
  吉林省依托玉米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区位条件,引导并推动玉米加工企业和生产要素向中部的长春、四平、松原集聚,逐步形成以中部为核心,辐射东部和西部的玉米加工业格局。吉林省副省长王守臣说,吉林玉米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延伸了产业链条,优化了产业结构,在保证原粮调出同时,大幅增加了肉蛋奶和其他一些食品的输出,在更高层次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对策建议:建立政策与市场相结合发展机制

  专家认为,作为人口大国,我们的粮食永远都是一种特殊商品,不能完全放开地进行市场化运作,在粮食市场运行中必须始终保持一定的政策干预度。但每当政策对市场进行调控的过程中,往往会对其关联产业带来连锁性影响,对于玉米深加工行业,建议也把其作为一个特殊行业对待,逐步探索建立政策与市场相结合的行业发展新机制。
  对于玉米加工行业来说,金融危机导致产品市场需求不旺,政策性收购玉米增加了企业玉米原料成本,在这种背景下,仅仅依靠企业自身努力远远不够,国家理应在政策层面给出相应政策。针对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能否享受饲料行业的税收政策。目前,所有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在生产主产品的同时,还会生产大量的副产品。能否取消酒精消费税,同时在增值税方面参照饲料行业给予减免;二是粮食收购主体的确定问题。深加工企业作为粮食收购主体之一,国家在制定托市收购政策扶持方面,能否考虑予以一定的补贴;三是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问题。自2006年国家取消酒精出口退税后,酒精出口受阻,国内酒精市场竞争激烈。为鼓励出口,刺激经济增长,在出口退税方面给予照顾。
  专家建议说,对于深加工行业,可以考虑把政策性收储指标分一部分给加工行业,这样企业每吨玉米能降低150元成本,企业把烘干费用、收购费用两项成本省下来,至少可以维持行业持续的生命力,保住他们对玉米的消费能力。
  对于玉米加工行业,有关专家建议,作为粮食这种特殊商品的关联产业,本身就不具备完全走市场化道路、参与市场竞争的先决条件,长远看这个行业要在国内持续发展壮大,也不能完全走市场化运作道路,应逐步探索建立适合行业发展的政策与市场相结合的新机制。

  相关稿件
· 玉米消费遇阻 陈化粮会否再现 2009-04-27
· 我国玉米消费遇“梗阻” 陈化粮会否再现? 2009-04-27
· 东北玉米有坏粮隐患 专家建议加快出库速度 2009-04-10
· [期货•2009-03-18]芝加哥玉米期货小幅下跌 2009-03-20
· [期货•2009-03-18]大连玉米期货高位盘整 2009-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