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份以来,国家下达了总量4000万吨的玉米临时收储计划,目前东北玉米仓容压力十分紧张,特别是吉林、黑龙江约一半以上的临时收储玉米露天储存,安全隐患较多。在今年玉米播种面积和产量有望继续增加的背景下,秋粮上市后东北粮食收购压力将十分巨大。
仓容基本饱和大量玉米露天储存
作为玉米产量和商品量最大的省份,吉林省4批玉米临时收储指标为1730万吨,目前已收1424万吨。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吉林分公司购销计划处处长廉凤国表示,吉林省国有粮食仓容1085万吨,除去中央储备粮已占用的,剩余仓容不到600万吨,初步统计现有1000多万吨玉米都是露天存储。 在吉林四平市梨树县白山乡粮库,记者采访发现,该粮库已经四五年没收粮食了,今年一下子收了2.5万多吨,其中4700吨存在房式仓,近1.3万吨存在露天囤中。粮库一个工作人员说,现在还有7000多吨玉米堆放在地上,他们计划再建40多个露天囤存放未入库的粮食。 据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介绍,黑龙江省国有粮库设计仓容1800万吨左右,实际储粮能力1440万吨左右,完好仓容设计能力800万吨左右,实际储粮能力只有650万吨左右。目前,完好仓容已被各级储备占用,闲置仓容多为简易仓房,一些仓房房顶漏雨、墙壁裂痕、地面返潮,仓储条件差。目前黑龙江省国有粮库闲置仓容实际储粮能力450万吨左右,按照已下达的收购计划,预计露天储存数量在700万吨左右。
面临库存和安全“双重隐患”
据了解,现在东北粮食储存方式主要有三类:第一类,具有熏蒸、通风、检温、降温功能;第二类,具有熏蒸、通风、检温功能,如立统仓等;第三类为简易仓房,包括罩棚仓、露天囤等,露天囤在各类储粮方式中是最差的。 吉林吉安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任公文表示,有一些民营粮库,储粮设施非常简单,比如罩棚仓,这种仓库保稳定的能力太差,冬天冷没事,就怕夏天热,保存超过一年的可能性非常小。他说:“估计吉林省1000多万吨玉米至少有30%至40%都是罩棚仓、露天囤存储。” 中储粮辽宁分公司购销计划处负责人说,露天囤储粮存在诸多弊端,除每年要损失水分2个百分点给国家造成损失外,还存在不少安全隐患,需防汛、防火,节假日要防烟火。温度升高后,质量下降比较快。另外,露天囤的防虫性较差,六七月份为雨季,是防虫关键期。 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鸡西监管处董丽霞也表示,露天囤是用钢筋、苇席围成的,防火安全性较差,如果因燃放烟花或者明火引燃个别露天囤,弄不好会“火烧连营”。此外,露天囤夏季存在漏雨隐患,粮食露天存储,受气温影响大,粮食质量变化难控制。 储粮安全存在隐患,同时库存压力也比较大。从目前各方面了解的情况看,今年我国主产区玉米种植面积将增加,继续丰收的可能性比较大。据相关部门调查,今年黑龙江省、河北、山东的玉米意向种植面积同比分别增长0.5%、2.2%和2.3%。吉林省粮食经济研究所所长刘笑然表示,今年农民种粮积极性很高,水稻和玉米种植面积不会下降,预计今年吉林省大豆播种面积会有所下降,转向种植玉米。 “在最近吉林省召开的一次座谈会上,业内专家预计全省玉米种植面积增加10%。”任公文说。
应多管齐下消除坏粮隐患
针对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有关专家建议,适当降低玉米销售底价、加快出库速度,提前释放一部分库存,同时综合采取跨省移库、仓储物流建设等方面措施,防止出现新一轮坏粮。 首先,国家应加快已收购玉米出库速度。鉴于东北国家临储玉米收储数量大、储存条件差的实际,为了减少损失,保证粮食安全,为今秋粮食收购腾出场地,应尽快安排粮食出库。粮食的储存期越长,不但产生的相关费用增加,品质也会下降。此外,当前玉米市场流通量大幅减少,一些深加工企业为保证后期生产需要开始抬价收购玉米,释放一定数量的库存也能满足企业需求。 有关专家认为,应从5月份开始加快出库速度,此时东北玉米已经播种,为全年产量奠定较好的基础。另外,六七月份为雨季,且温度高,储粮安全的风险较高,应在之前将一些储存条件差的玉米尽量处理掉。 其次,适当调低临时收储玉米销售底价。按照1500元/吨的收购价计算,考虑到收购费、烘干费、储存费、装卸费以及银行利息等,玉米销售底价将在1700元/吨以上。在当前玉米价1550元/吨、淀粉价2000元/吨和酒精价4300元/吨的情况下,生产淀粉基本保本,生产酒精每吨亏200元至300元。因此,销售底价的制定既应考虑成本,同时也应考虑到企业的接受能力。 同时,加快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建设。一是建设一批港口粮食物流节点,包括锦州港、大连港等;二是加快南方销区粮食集散地建设,条件具备的话建设铁路散粮战略卸车点。三是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鼓励企业建立一些仓库。 此外,刘笑然建议,根据南方库容情况,加快粮食跨省移库。由于跨省移库会增加粮食成本,并且本身并没有消费掉粮食,应此除补充库存外,应避免更多的跨省移库。 最后,如果国家粮价出现大幅反弹,出口有利可图,可适当出口部分玉米缓解国内供应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