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民生 推动社会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势在必行
    2009-03-13    本报记者:李佳鹏 方烨 实习生:尹乃潇    来源:经济参考报

    [《经济参考报》两会报道特别策划:信心中国]

  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社会建设落后于经济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推动社会转入科学发展轨道。

社会建设需要科学发展

  “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过程中,必须加快作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的社会建设。”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郑功成表示,“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群众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热情,在共同建设中共同享有现代化发展的成果。”
  郑功成说,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经济实力大大增强,综合国力极大提高。但是,30多年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表现为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没有同步推进,存在着经济建设这条腿长、社会建设这条腿短的情况。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住房等社会事业发展不足,社会组织发育不够、社区建设和管理没跟上;存在着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等等。这些现象都表明社会建设不足,滞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郑功成说,社会建设是一项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认真规划,既要全面推进又要突出重点、分步推进;既要依靠政府作为主导,又要充分培育和发挥各种社会组织的力量。

科学发展重在改善民生

  推动社会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关键是要改善民生。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政府将着重做好四方面工作,之一就是“重民生、促和谐”。
  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主任吴忠民表示,改善民生,首先有助于社会公正的实现。社会公正有两个基本价值取向:一是共享,二是为每个人自由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而民生这个问题的改善与这两个基本价值取向息息相关,因为改善了民生才能共享,也只有改善了民生才能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提供基本的平台。
  改善民生也有助于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影响一个国家经济的直接拉动力无非来自外贸拉动和内需拉动。当前强调内需拉动经济极为重要,而民生问题和内需拉动直接相关。如果一个社会的民生问题解决不好,就意味着这个社会存在大比例的低收入者和中低收入者,购买力就会不足。所以民生问题的改善,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的改善是否具有一种可持续的推动力量。
  其次,要统筹城乡发展。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副所长蔡继明表示,由于长期的城乡二元分隔和两种不同的身份制度,造成了农民群体与城镇居民相比,总体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因此,只有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社会建设的水平才能切实得到提高。
  推动社会转入科学发展轨道,还要统筹区域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副所长张可云表示,由于自然资源与条件、区位、发展基础、文化与政治等因素,我国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长期存在,这个问题须引起重视。

改善民生要靠加大财政投入

  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发言人李肇星4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改善民生是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09年中央财政将进一步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主要包括推动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促进就业再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支持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王元京认为,我国民生问题还需改善,原因之一就是之前政府投入不足。为实现社会民生事业发展目标,他建议:“要进一步拓展以公共财政为核心的稳定的资金来源,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扩大社会资金来源。”具体来说,需要做到三点:首先是建立财政投入稳步增长机制,把财政投入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稳步提高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雪中送炭”的社会公益事业的投入,开拓新型的、稳定的财政资金来源,优化社会民生事业的支出结构。其次,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建立科学而公正的转移支付体系,加大高层政府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完善地区之间横向转移支付机制。最后,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扩大财政信用功能,建立社会事业投资基金,丰富社会事业的资金来源,同时由政府举办公共工程引导社会资金配套跟进。
  郑功成则建议,将民生问题的解决与改善程度纳入政绩考核体系并具体化,以此为标尺来检验各级政府的施政绩效。

必须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

  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城乡差距较大的国家之一,且差距还在拉大。原因何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韩俊认为原因有三点:第一、在资源配置当中农业处在不利地位,资金大量从农村流失;第二、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当中,农业、农村、农民处在不利地位;第三、在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过程当中,农业、农村、农民仍然处在不利地位。
  为缩小城乡差距,蔡继明建议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
  谈到统筹区域发展,张可云说:“必须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解决区域病,如落后问题、老化问题、膨胀问题等,这是中央政府的职责;另一方面,是克服冲突促进合作,这是地方政府与企业应该做的,当然中央政府在规范区域合作方面也是责无旁贷的。”
  具体来说,张可云建议:首先要完善政府区域管理的制度基础,具体包括“谁管”“管谁”“咋管”与“管效”;其次,地方政府应避免地方保护主义;另外,企业跨区域活动是壮大企业的必由之路,民族企业应该摆脱对地方政府的依赖,推动企业主导型区域合作。

  相关稿件
· 全国州盟首府科学发展调研报告发布 2009-01-09
· 中邮物流:立足科学发展实现辉煌跨越 2008-12-10
· 从应对危机保增长看科学发展 2008-12-08
· 扩内需促增长 要走科学发展之路 2008-12-08
· 紫竹药业:坚持改革创新 深化科学发展 2008-11-28